龙头房企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值得外资青睐呢?

最近一两年三四线城市加速去库存,大批一线龙头房企陆续进驻三四五六线城市开始与当地的中小型房企分食,很明显小房企在各方面的竞争力是不如大房企的。

龙头房企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值得外资青睐呢?

第一点:长期确定性

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看的不是几个月的趋势,而是以年为计算单位的趋势,起码三五年之内所选的上市公司仍然能够保证在这个行业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且从长期看,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始具有较深的护城河。

在大批中小房企倒闭出局之后,龙头房企的春天开始到来,特别是自今年开始,未来数年之内龙头房企的确定性依然很高。

以万科为例,即使今年房地产仍然在政策面遭遇持续利空打压,但是万科仍然能够维持每个季度25%左右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和30%左右的营收同比增速,我想白酒医药等行业的消费大白马也比这强不了多少吧。但是股价上万科却并不容易,这样的例子在地产板块的龙头房企中很常见

龙头房企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值得外资青睐呢?


第二点:高股息率

龙头房企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值得外资青睐呢?

以万科为例,每年近乎4%的税前分红已经算不错了,能够像医药白酒那些消费白马龙头股一样稳定分红,在未来负利率时代下,资产荒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投资者追逐高股息率的优质资产。

第三点:城市化建设的修复

在贸易争执之下,长期来看,受制于人的同时还要继续扩大内需才能找到稳增长的武器。2017-2018年三四线城市受益于货币化棚改的城镇化建设,房价推高,大批农村居民成为城里人,政府补偿的拆迁款和房子让他们有了消费升级的资本。当时也对消费升级这个逻辑很炒了一波,但到了2019监管层加码对房地产的严控,货币化棚改基本腰斩,此后消费降级的话题又开始说得火热了。

那到底如何看待中国城市化建设呢?

我在此引述一下广发首席郭磊先生的观点:2018年前的14年里基建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2018年变成了1%,今年也只有3%多点。简单说就是从高速变成了超低速。是基建的趋势增长率已经下到低个位数增长么?也不是,今年三季度的时候统计局说中国人均基建存量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到30%。那么就是过去两年在我们建立债务约束机制的过程中,基建出现了一场小的硬着陆。目前这个增速不代表合理值与合意值。

实际上今年为推动基建增速修复,政策先后有三轮出手,第一轮是在年初的时候,财政节奏前移,财政投放达过去七年以来最快;第二轮是在6月份,我们推出了专项债新政,专项债可以有条件用于资本金。其中适用于专项债新政的重大项目标准9月份又有新的拓宽;第三轮是11月份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

政策面开始逐步改善,随着投资的跟进,后期修复值得期待。不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加码,最近两年基建的低增速只是暂时现象,在后期稳增长诉求提高的政治站位下,基建重新发力是大概率事件。相关产业链例如地产、铁公基、水泥装饰建材以及智能电网、充电桩和5G基站等新基建领域都将开始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