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本週的大事件:A股入摩第三彈,11月26日收盤後實施,執行擴容。

11月8日凌晨,MSCI宣佈A股擴容第三步:

1)A股大盤股納入係數提升至20%;

2)中盤股一次性納入20%;

3)新增218只個股,剔除7只。

這是繼今年5月、8月以來,MSCI年內第三次提升A股的納入比例,也是年內規模最大的一次。

靜態測算下,增量資金的流入規模會達到大約315億美元,創下單次擴容規模的新高。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這次執行完畢後,MSCIChina指數中A股的權重將增加至12.1%。在MSCI EM指數中的權重將增加至4.1%。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一、對市場影響如何?

11月27日正式生效,根據指數調整的歷史經驗,主動資金有更多空間提前建倉,而被動資金通常在生效日收盤附近調倉。所以參考之前幾次納入,指數都表現出了尾盤拉昇效應。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圖片來自上證報)


隨著近期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降低,磋商有一定進展、人民幣升值下,海外風險偏好提升,海外資金開始重新流入新興市場(包括港股)。

而隨著MSCI擴容在即,北向資金也在馬不停蹄,維持較高流入強度。截止11月22日,北向資金連續淨流入。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被動型資金為了儘可能減少對於指數的跟蹤誤差,通常會選在生效日即26日尾盤附近進行調倉操作。

在此背景下,相關明顯受益的個股板塊會有提前介入的投資博弈機會,即在生效前一日25日建倉,在26日尾盤拋售給外資。

預計權重增加和被動資金流向最大(包括增加、減少)的成分股: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預計交易被動資金流出所需時間最長個股: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搶籌策略雖有效,但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去短期博弈,實際操作中涉及選股問題,為了這點收益去花精力還不如好好研究公司……

二、往後怎麼看?建議調低預期

迎來年內最大外資入場後,明年外資流入將有所減速。這一次MSCI擴容完成以後,現在能夠看得到的指數擴容,就只剩下明年三月份富時羅素。

MSCI(摩根士丹利,又稱明晟公司)是美國的一家指數編制公司。MSCI編制的指數,可以說是國際投資的風向標。

六年四度闖關MSCI ,A股入摩之旅可謂斷斷續續,絕非坦途。2014-2016年間,A股3次闖關失敗,2017年由於深港通啟動帶來實質性改善,成功入摩,MSCI以5%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2019年這次提升至20%,為求平穩,也是分三步實施的。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MSCI對A股的逐步擴容,意義是顯著的:

如果股票能被納入MSCI指數,那麼將會被全球機構投資者列為購買的參考選擇。可能帶來境外增量資金。

不過,短期幾百億美元的資金影響是有限的,畢竟A股有幾十萬億的體量。

相比短期資金的流入,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中國資本的國際化進程又加深了一步。畢竟境外投資者在帶來資金的同時,也將帶來成熟的投資理念。

這一次11月MSCI的擴容,因為有中盤股的直接20%的納入,預計帶來315億美元資金,但這可能是未來一年指數擴容進程的一個高峰。

高峰之後就有回落,建議調低明年A股納入國際指數進程的預期。

另外,未來A股在MSCI權重提升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包括: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1)A股的離岸衍生品可能短期比較難以有進一步突破,因為這一項業務,其實對於指數提供商來說,是貢獻了收入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是監管層這邊的想法,是要先行推出國內市場的衍生品。

2)中美貿易磋商背景下,MSCI擴容A股其實受到了比較大的zhengzhi壓力。若非是考慮明年與富時羅素的競爭,今年第三次擴容可能還會延滯。好歹都熬過了。

三、臺灣、韓國外資納入之鑑

再來看看臺灣、韓國外資納入的例子。

臺灣用六年完全納入,2018年佔MSCI EM的12%。

在2000年的時候,MSCI一年內兩次提高了臺灣股市的納入因子,從50%提高到60%,然後再提高到80%。2000年,海外投資者佔臺灣市場持股市值的比例從7%提到了9%。

但後一年的2001年,整個海外資金持有市值的佔比沒有出現進一步的增加,還是停留在9%。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韓國。韓國則用六年半完全納入,2018年佔MSCI EM的15%。


1996年,MSCI將韓國股市的大陸因子從21%提高到50%, 1996年韓國外資持有的市值比上年提高兩個百分點。

後一年的1997年,MSCI沒有下一步的動作,外資的持股市值反而有所下降,從1996年的12%下滑到了1997年的9%。

外資增配A股市場的這個長期的邏輯肯定還是存在的,從五到十年的角度拉平來看,外資的持股比例肯定會逐步抬升;但是具體到某一年的變化上,其實還是有一定上下浮動的彈性。

結合明年我們對於指數納入的展望,建議不要對明年的指數納入進程,或外資流入程度抱太高的期望。

另外,外資青睞有加的股票主要是以滬深300部分成分股為主,並且在主流寬基指數中呈現低估值、高回報的特點、適合海外資金的長期配置的股票。

如果想投資這類一籃子股票,公募基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回顧之前寫過的《30只MSCI主題基金》


A股入摩第三彈,外資入場高峰,佈局尾部搶籌效應?

(數據未更新,截止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