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丨朱華榮: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長安嘗試與合資品牌直面競爭

眾所周知,今年的車市仍然處於走低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車市寒冬",但是也有一些品牌在"寒冬期"內燃起了一把火,比如長安汽車就是自主品牌當中第一個突破銷量百萬大關的車企。其中,CS75 PLUS上市僅45天,銷量就突破了3萬臺。那麼在目前車市不太樂觀的大環境下,長安為何可以逆勢而上?背後的原因何在?那麼接下來長安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在2019廣州車展之際,專注於市場動態、戰略前瞻等深度思想交流的《思享+》王牌欄目,有幸邀請到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為我們進行了解答。

思享+丨朱華榮: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長安嘗試與合資品牌直面競爭

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

"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長安已經開始嘗試與合資品牌進行直面競爭!"朱華榮總裁提出這樣的觀點。長久以來,大家都習慣性地將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分開來看,二者之間交集甚少,何談競爭?但朱華榮提出這樣的觀點,我們也能從中提煉出一些信息:

首先,雖然車市整體已經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大家的銷售壓力都變得更大,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品牌的競爭力在下降。相反,以長安為代表的一些自主品牌正在逆勢崛起,不論是品牌認可度還是產品的綜合品質,都在與合資品牌的差距逐漸縮小,甚至有反超的勢頭。

其次,在與合資品牌一較高下的過程中,長安顯得很有信心。至於這份信心從何而來,朱華榮總裁也為大家進行了說明,那就是:堅定不移地打造長安品牌。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不斷成熟,自主品牌所生產的產品在綜合品質方面已經可以和合資品牌的車型同臺競技了;現在仍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品牌認可度。只有打造出的品牌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認可,才能有效提升大家對於品牌的調性。作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長安深諳此理。

思享+丨朱華榮: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長安嘗試與合資品牌直面競爭

發展仍需兩條腿走路

雖然朱華榮總裁讓我們看到了長安代表自主品牌挑戰合資品牌的信心和決心,但具體落實到長安大品牌發展方向的宏觀問題時,朱華榮也提出:打造長安品牌的同時,也不能放棄旗下合資品牌的發展,只有堅持兩條腿走路,才是打開長安品牌發展新局面的秘鑰。

誠然,在目前車市寒冬期持續不退的時候,每個品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難。所以即便像長安這樣的佼佼者,也不敢輕敵,只有堅持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兩手抓的戰略方針,才能為品牌的發展加上雙保險。

產品是打造品牌的基石

雖然打造品牌至關重要,但只有綜合品質過硬的產品,才能有效助推品牌的發展。朱華榮總裁也透露道,長安家族的產品譜系中始終堅持三個方向,第一是製造更好的SUV,第二是把轎車產品做強,第三要嘗試探索跨界領域的細分市場。

比如在大家都非常重視的SUV領域,長安也佈局了很多產品——CS55的生命力依舊旺盛,用戶口碑也很好。但是想要通過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這就需要分析探索細分市場的容量。所以,CS75 PLUS和CS75佔據了緊湊型SUV細分市場。

思享+丨朱華榮:自主和合資必有一戰,長安嘗試與合資品牌直面競爭

此外,CS75與CS75PLUS也是兩個面向的是不同消費者的產品,CS75在自主品牌參與競爭,CS75PLUS則面向的是合資競品。這一點也印證了朱華榮總裁的提出的觀點。

確然如此,中國品牌未來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自主品牌本身,更多的是合資品牌。所以說,自主和合資是必有一戰。這也是朱華榮總裁在接受專訪的過程中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

智能化助推品牌發展

說到現在大家都非常重視的智能化領域,朱華榮總裁也暢聊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智能化包含三個含義:智能產品、智能製造、智能管理。其中智能管理就是在長安所有的體系裡面,無論是什麼管理,都要按照1/2工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出一個信息,那就是長安汽車充分把握了現在智能化所帶來的的全新的工業革命浪潮,通過系統的智能化手段不斷武裝自己,不斷提升競爭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總結:

相信在不少人的傳統印象中,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就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樣,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相互競爭的局面。但事實上,隨著我國汽車工業和營銷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已經具備了和合資品牌一較高下的實力。所以朱華榮總裁的論斷也並非空穴來風。

當然,具有一較高下的實力並不代表著已經取得了全面勝利。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所斬獲,就需要不斷提升各方面的實力,包括產品品質和品牌調性等。更何況現在的車市不容樂觀,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這就需要自主品牌進一步苦煉內功,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