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祕密?對方不坦誠,還是你真的太焦慮?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又有人再問“情侶間能坦誠到手機添加對方指紋嗎?”

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秘密的人!

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戀愛的時候總是沒有安全感呢?

題主說她曾經受過傷,所以對於之後的戀人總會特別注意對方是否真誠、是否坦誠,她總覺得每個人手機裡藏著很多秘密。

其實她也意識到了自己似乎有些病態的心裡,總在尋找不幸的證據。

可是她還是期待能有一個能給她安全感,能讓他信任的人出現。

所以題主想問問大家:

“情侶之間能坦誠到公開手機密碼或是添加對方指紋的比例有多少?能對另一半完全坦誠的有多少?”

為什麼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秘密?對方不坦誠,還是你真的太焦慮?

雖然下面很多回答都是“如果真心,必然坦誠”,但是這樣真的能解決題主的苦惱嗎?

她的問題真的只是對方願意在手機上添加她的指紋就能解決的嗎?並不是。

她真正的問題在於過往被傷害的經歷讓她對婚戀問題產生了過度的焦慮。

就算對方讓她隨時解鎖手機,她也未必就能有安全感、完全信賴對方。

手機記錄可以刪除、清空或者隱藏,如果對方真心隱瞞,就算你隨時解鎖又能查到什麼?

如果你在手機上查不到什麼,你下一步會不會偵查他的交際圈呢?如果科技允許,你想看看他的心裡想的是什麼嗎?

如果你總想找不幸的證據,生活必然會如你所願。

畢竟,誰都不是完人,就算他再怎麼真心愛你,也不可能滿足你時時刻刻地“挑刺”。

所以戀愛想要安全感,比起要求對方坦誠,你更應該要克服你的焦慮感。

比起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去探尋對方手機裡的秘密,焦慮問題專家埃德蒙•伯恩和知名心理治療專家洛娜•加拉諾合著的《應對焦慮》:九種消除焦慮、恐懼和憂慮的簡單方法,對你的作用會更有效、更持久。

為什麼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秘密?對方不坦誠,還是你真的太焦慮?

1、放鬆身心,遠離焦慮

通常我們根本說不清楚自己到底在焦慮什麼的,因為焦慮的產生並非來自具體的事情或情境,而是想象中的危險。

比如談戀愛的時候,想象對方不是真心愛自己的,然後各種抽絲剝繭去印證對方的愛。

比如剛結婚的時候,想象對方會冷暴力或則出軌,然後各種旁擊側敲去考驗對方的愛。

一點點蛛絲馬跡都可能讓倍感焦慮,哪怕那個想象大概率是假的,我們還是心理上恐懼不安、行為上被受限制、生理上反應異常。

我們可能會更加緊張對方的一舉一動,甚至對對方的行為吹毛求疵。但是這樣做,只會加劇惡化你們之間的關係。

我們總喜歡把自己的情緒驟變歸罪於別人,卻不懂張德芬老師那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為什麼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秘密?對方不坦誠,還是你真的太焦慮?

當我們倍感焦慮時,我們可以通過放鬆身心來抑制焦慮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面試或者上臺前,總會先做幾個深呼吸,這就是放鬆身體的一個好辦法,它能夠有效緩解焦慮引發的生理反應。

而瑜伽中常用的

冥想則是放鬆精神的好辦法。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專注於一個目標,不要想冥想的結果,只要去感受念頭來去就可以了。

當你的身心放鬆、不緊繃了,自然你不會那麼焦慮了。

2、摒棄扭曲思維,從現實出發思考問題

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是認可甚至讚揚適度的焦慮,但是過度焦慮卻對我們有害無益。

不同的思維方式使得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不同,而過度焦慮就是扭曲思維所帶來的,對問題脫離現實的思考。

生活中,最易導致焦慮的思維方式是災難化思維。

就比如題主看不到對方手機裡的秘密,就焦慮不安,就是因為她所想的是“如果對方不是真心愛我的怎麼辦?”、“如果對方出軌了怎麼辦?”

這樣的“如果……怎麼辦?”就是典型的災難化思維。無論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你都會因為想象中的災難而焦慮不安。

為什麼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秘密?對方不坦誠,還是你真的太焦慮?

想要扭轉災難化思維,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

第一步,識別扭轉思維。我們把擔憂的問題轉換成肯定陳述,“如果對方出軌了怎麼辦?”換成“我認為對方要出軌了。”

第二步,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試著問自己:對方出軌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了,你真的無法應對嗎?

第三步,用符合現實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觀點。從實際出發,客觀地評估現實情況,從而讓自己慢慢接受現實,走出焦慮。

第三步是重中之重,但是我們很難真的做到客觀地評估現實情況。

因為我們更喜歡關注負面信息;認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極壞;容易以偏概全、誇大問題嚴重度。

除此之外我們還喜歡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去揣測別人的心思、判定別人的為人、定義你們之間的關係。

只有我們摒棄了這些扭曲思維,才能真正做到從現實出發思考問題,接受現實,走出焦慮。

3、“轉移注意力”、“與思想解離”幫你停止憂慮

很多人不開心的時候喜歡吃東西,其實這就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當然你也可以做運動、找人聊天、聽音樂、看電影、彈琴、繪畫、製作手工藝品。

總之,如果你想停止憂慮,你就可以嘗試找個事情把你的注意力從當前憂慮的事情中轉移出來。

如果這些事情還是無法讓你停止憂慮,你還可以嘗試“思想解離”,擺脫無用思想的糾纏,並且停止與無用思想融合的過程。

解離分為兩步。

第一步,覺察自己當下的想法。比如,對方不給我看他的手機,我感覺很難過。

第二步,認清想法後,問自己這些想法是否有用,是否能夠幫助自己。

為什麼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秘密?對方不坦誠,還是你真的太焦慮?

你要問自己:“因為對方不給看手機而難過,有用嗎?”如果沒有用,那麼難過的意義在哪裡?

你是否應該停止難過,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跟對方去溝通和交流,瞭解彼此的想法。

總之,解離就是讓我們放開無用的想法,不管那想法是真是假。

當你放開那些無用的想法,你才有更多地精力去做有用的事情。

比如題主就可以多花些時間去學習一些心理療愈的方法去慢慢消化過往的創傷,或者一些兩性情感知識去正向跟伴侶溝通。

正視恐懼、經常運動、呵護自己、簡化生活、即刻應對等應對焦慮的方法都會比在人群中尋找那個能夠給她安全感、讓她信賴的人更靠譜。

因為你總想看戀人手機裡的秘密,戀愛總是沒有安全感,很多時候並不是對方不坦誠,而是你真的太焦慮!

END

重拾年少的筆,書寫現在的思緒

陌上花開暖暖兒

心情|情感|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