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家旁边的大商场里,开了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离门口最近的玻璃窗里,有师傅现场切肉,每一次路过,都能看见切肉师傅在里面兢兢业业的切牛肉,牛肉鲜红热烈,看上去就觉得很新鲜,店里顾客点的肉,都是现切现涮的。这一点透明化操作,可以打破很多顾客的顾虑。然而就算店家做的这么到位、这么拼了,这家火锅店里的顾客却总是寥寥可数,即使价位不贵,但依旧干不过离它数十米的海底捞。人家那边排队都排的水泄不通了,这边还在尽力揽客,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作为一个资深美食研究爱好者(吃货)的我,带着好奇心,决定去这家潮汕牛肉火锅店打一次卡!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等肉的时候,遥望着切肉师傅在厚重的案板上熟练的切肉,然后一盘盘被码放的整齐的牛肉,被迅速传向点菜的桌子。没盘肉上,还都贴心的摆放着小标签,告诉顾客每盘肉对应的下锅时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潮汕火锅的锅底竟然还收钱!里面无非就是几块白萝卜和几截玉米,这近乎清汤的锅底,收了我26块钱。第一次为火锅锅底感到不值!不过这样的锅底是广东一带最喜欢的,简单的清汤,才能品出肉的原汁原味,像四川火锅那种,布满了辣椒,不管什么食材放下去味道立刻统一了的,在广东人眼里,无异于暴殄天物。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潮汕火锅的旁边,都会配一个比脸还大的漏勺,肉上桌之后,筷子一撩把肉翻进漏勺里,手握漏勺在汤底中晃动10秒,然后出汤,将冒着热气的牛肉在沙茶酱中几经翻滚,入口之后感受到细嫩的牛肉之时,还有沙茶酱那若有若无的鲜甜,那种麻辣火锅不曾过的原汁原味,在潮汕牛肉火锅中感受的淋漓尽致。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牛肉根据位置的不同,口味也不一样。嫩龙、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吊龙等等。肉的位置不同,对应的刀工也不一样,资深的切肉师傅,可以把肉切得好看又好吃,可是对于不擅长观察的顾客来说,可能光顾着吃了,这来自切肉师傅的用心良苦完全没有感受到。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潮汕牛肉火锅中,手打牛肉丸我觉得比肉更精彩,硕大的牛肉丸子,纯牛肉制成,烫熟之后带着醇厚的肉香,口感相当Q弹,感觉吃起来比牛肉更带劲!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潮汕牛肉火锅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哪怕桌上的盘子擂的越来越高,多少肉下去,这汤底依旧不见浑浊。可见牛肉各个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好肉。而炸豆皮,也是潮汕火锅中的经典菜式,很多顾客不懂,炸豆皮和牛肉一起上桌,一起涮下去,最后锅里也沾染了豆味,这要是在广东这么吃,肯定会被视为异类。正儿八经的吃法是,肉涮完了才放炸豆皮。还有蔬菜,在广东很多追求牛肉纯味的食客眼中,如果过早涮蔬菜,也会扰乱了牛肉的味道,所以就连蔬菜都是放到最后才下的。可见,吃潮汕火锅的正确流程是,先下各种肉,然后再下其他的。这种吃法,对于吃惯了四川火锅、北京铜锅的人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再说蘸料,蘸料堪称火锅的点睛之笔。四川火锅有油碟干粉、北京铜锅有麻酱韭菜花儿。而潮汕牛肉火锅的蘸料却多为沙茶酱。沙茶酱用料柔和,里面的虾米、鱼露、花生及葱蒜头等,无论从颜色还是口味上来说,都比较清淡,甚至甜味占了主调,几乎吃不到任何夸张的味道。比起麻酱,少了浓郁;比起干碟,少了刺激。但是唯独适合广东的牛肉,为了能够凸显牛肉的鲜甜,没有什么比沙茶酱更合适的了。

为啥潮汕牛肉火锅到了北方很难有市场,北方人表示:吃完易生气

可是,在北方人眼中,这种吃法实在是没啥存在感,甚至吃了一肚子的肉,还是觉得味蕾没有被刺激到,最后北方人生气了,这顿饭到底吃了个啥?想吃鲜的我可以在家里吃清炖牛肉嘛!何苦花钱来这里吃,完全感受不到火锅带给自己的快乐!别问我为什么知道的?因为,我去吃了!一顿潮汕牛肉火锅吃完,看着隔壁的海底捞依旧如火如荼,我有点后悔,为何不去吃它家呢?或者,去吃重庆老火锅也可以啊!何必来这里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