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须跨越责任新周期

本报记者 郭锦辉

11月23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致奋斗:跨越责任新周期”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公共组织和学术界的数百位嘉宾,共同探讨新周期下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随着企业步入责任新周期,面对更加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企业面临这些复杂的挑战,需要通过发挥奋斗精神来实现创新突围。”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致辞中提出,责任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奋斗,创新,担当”是企业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发言中表示,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具备始终如一的目标、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忧患意识,这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

“15年前,企业社会责任还是‘舶来品’。今天,企业社会责任已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这离不开每一个同行者的支持和坚守。”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表示,一件新事物的诞生不容易,但坚守其实更难。当下正处于经济转型换挡期,一些行业遇冷,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唯有坚守和奋斗,才能扛过去。

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张瑞玲指出,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是各级工会肩负的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工会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中,将与相关方面携手努力,共同奋斗,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分享了银行金融机构如何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践行社会责任使命。他表示,今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把社会责任融入银行业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探讨中。他指出,当前所有经济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经济本质上没有问题。“过去两年是民营企业面临形势最严峻的两年,但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企业应看长远一些,不能总看脚下,一定要相信经济周期,要为新的周期做好自己的准备。”

“过去当行长,别人找我要钱。现在做慈善,我找别人要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经历了从战略银行家到公益领路人的角色转变。他提出“影响力投资是公益慈善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观点。他表示,公益要优胜劣汰,既追求经济效益,也追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益。影响力投资就是公益和金融结合的创新,是一种义利并举的形式,这是公益长久发展的趋势,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投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