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 红分聚民心 治理有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王文齐

快到晌午,亮马台村微信群又热闹起来:“大家喜欢的糊涂面条做好了,快来老地方吃吧!”不一会儿,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少聚在一堆,或蹲或坐,端着碗边吸溜饭边拉家常,香喷喷热闹闹。

这是11月22日中午,出现在辉县市冀屯镇亮马台村的场景。

坐在人群中间的马素英今年已经71岁了。她感慨道:“一个人在家吃,再好都比不上吃这香!”

今天主勺的“大厨”是王清枝、郭秀霞、刘玉枝。至于为啥要给大家做饭,得从今年麦收说起。

当时,冀屯镇红分制度刚在村里试点,村民们都在想法子做好事挣红分。王清枝说:“我们一看大家麦收顾不上吃饭,便一拍即合,决定给大家做饭。”你带着菜油调料、我带着玉米糁面条、她带着锅碗炊具,“大锅饭”很快就做了起来。

家常饭中品出的是浓浓的邻里乡情。村民崔晓霞说:“打那以后,大聚餐就成了俺村的不定期节目,隔段时间就来一次。”

红分是啥,魅力这么大?

红分,即村民向上向善向好的社会行为所获得的积分。它是冀屯镇独创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量化激励手段。

想获得红分,门槛并不高。孩子被评为“三好学生”积5分,贫困户积极参加镇村义务劳动积10分,育龄夫妇参加免费孕前检查积5分……村头公示墙上的红分积分标准,细致全面、一目了然。从引进项目资金到带动脱贫、从返乡创业到考入“双一流”、从参与文化活动到掌握传统技艺,从按时召开月末干群联席会到化解矛盾纠纷,从垃圾分类到庭院种植,红分奖励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的方方面面,只要做好事,就能积5分到50分不等。

具体咋操作?首先,村民在村里登记,然后村里初审、公示,镇里复审。确认后,红分生成。点开红分管理系统平台,村民可随时查询自己的积分及排名,查看本村公示的内容。

“如此环环相扣的复审和监督,就是为了确保红分的真实性,杜绝‘人情分’‘错分’‘关系分’。”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解释道。

积到的红分不仅是分,还能有价兑换。在冀屯镇,1分抵0.5元,可以直接线上线下兑换商品。持红分卡,到镇里部分饭店、理发店、超市等消费,也可享受打折优惠。但对村民来说,他们看重的可不是这些奖励。

上官庄村的邓淑文开自家铲车免费为村里整修绿化平台,要是图挣分,一次也就积5分,可他一脚油门下去五毛钱也不拉倒。“俺看重的是为村里作贡献,以前怕被说逞能不敢做,现在有红分撑腰,光明正大。”邓淑文自豪地说。

在冀屯镇,跟邓淑文一样理直气壮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冀屯全镇红分总数值已近18万。“村里现在里里外外变化大着哩,风气正了、村子美了、班子强了、人心齐了、干劲大了,大家都摽着劲儿挣红分哩!”亮马台村红分管理员李二妞说。

评的是大伙儿的“关键小事”,办的是基层治理的大事。辉县市委书记郭书佩表示:“红分制度搭建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群众由被动变主动,由‘无责任主体’变为‘有责任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红分制度有效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走出了一条‘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之路,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

目前,红分制度已在辉县全市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