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下舉行千人“最牛同學聚會”

沐浴改革春風進武大 弄潮波瀾壯闊四十年

珞珈山下舉行千人“最牛同學聚會”

珞珈山下舉行千人“最牛同學聚會”

地圖製圖系的男校友們向女校友獻花

珞珈山下舉行千人“最牛同學聚會”

陳東昇(前排右四)等校友重回武大

□楚天都市報記者 柯稱 通訊員 劉丹 吳江龍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士峰

1979年,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1979年,一群懵懂的青年來到武漢珞珈山下求學。

40年過去了,他們中有的是潛心科研的學術權威,有的是叱吒風雲的商界精英,有的是勤政為民的政府官員,有的是筆耕不輟的文壇大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滄桑鉅變的親歷者、建設者。

昨日,他們重聚珞珈山下,只有一個身份——武漢大學1979級校友。這場1000多人為紀念入學40週年的重逢,也堪稱武大“最牛同學聚會”。

最耀眼的聚會

“79級校友無疑是武大最為優秀的校友群體之一,是那個年代走出來的最有理想、最有擔當、最有情懷、最有才幹的一批武大人。”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代表母校歡迎校友回家。他說,79級校友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大學校園、又親歷了改革開放氣象萬千的40年,對我國的各項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79級武大校友有多牛,從這次聚會的主題宣傳片中就可見一斑。視頻中,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毛振華、鐳目公司執行總裁田陸、北京迪水公司董事長謝齊、武漢天喻信息產業公司高級顧問王同洋、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李鐵軍、武漢大學病例中心主任肖書淵、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毛明、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湛飛並等人紛紛亮相,他們大多也來到了現場。

曾捐資一億元修建武大萬林藝術博物館的陳東昇,是中國“92派”企業家代表人物,一直熱衷於母校建設。他回憶,當年在學校,走遍了珞珈山上下每一個角落,最喜歡跟珞珈山的草木對話。“我覺得武大的一草一木都有著鮮活的生命,而珞珈山就是我們永遠的情人。”

79級地圖製圖系校友、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教授朱敦堯,則把母校稱作是“充電站”和“加油站”——不管畢業多少年,仍可以在這裡得到不斷衝擊一線、衝擊前沿的力量。

最幸福的女生

“來來來,合個影。”“哎呀呀,你也老了。”無論畢業以後成就如何,昨日相聚的校友們都和當年一樣,只是最純粹的同學關係,校園裡隨處可見他們駐足留影的身影。

其中幸福感最強的,應該是地圖製圖系的女校友們,她們人手一捧男同學送上的鮮花,笑容和40年前的青春少女時代一樣。朱敦堯告訴記者,給女生獻花是該專業校友的傳統,“因為我們專業的女生是當時整個測繪學院最多的,她們不僅漂亮、成績好,還特別照顧男生,讓我們很幸福。所以每次聚會,男生都要以此感謝女生。”

“學測繪很苦,當年曾有同學說,如果自己的孩子再學測繪就打斷他的腿。但現在,不僅很多校友把孩子送回母校,還有很多校友把自己畢生努力的財富也捐贈給母校。”朱敦堯說,母校情結就是這樣,割不斷的。

記者在現場就見到了一位“武二代”——正在攻讀經濟學博士的譚夏泉,他的父親是武大79級經濟系校友,陳東昇的同班同學。譚夏泉本科也是在武大讀的,後來到美國留學讀研,又到北京工作了七年,最終還是決定回到母校讀博。他說,父輩那一代同學之間感情非常深厚,對武大也是充滿感恩的心。

最溫情的午餐

每個人對於大學的記憶,總有很重的分量屬於食堂。為了讓闊別40年的“同學”重溫青春記憶,武大安排了兩個食堂面向79級校友提供體驗餐。再一次排隊打菜,再一次同桌暢談,校友們吃的是比當年豐盛得多的午餐,談的卻是當年的點點滴滴。

在桂園食堂二樓,79級生物系校友姜文波回憶,40年前每個月有14元的助學金,一份土豆絲2分錢,最貴的是2角錢的粉蒸肉,很少看見有人捨得吃。

“我是山東人,那時候食堂裡很難買到饅頭,大米飯我總感覺吃不飽,多虧了女同學們支援。”姜文波說,那時候中學只讀4年,所以他15歲就進了武大,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總感覺飯不夠吃。不少女生就把省下的飯票給他用,讓他經常能夠一次吃兩頓,大學四年讀完,他的個子長了20多釐米。

畢業時姜文波響應國家“支邊”的號召,分配到了青海,臨走還領到了學校80元資助金。在青海呆了30多年,姜文波還經常想起學校的飯菜,想起同學的幫助,因此這次特地飛回來和大家敘舊。

當天,武大79級校友和校領導,還為“新三屆”校友捐建的紀念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的雕塑《潮》揭幕。下午,校友們回到各個學院,與同學老師和當代大學生交流暢談;晚上,校友們乘長江遊輪同遊江城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