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史沛然:量变引发质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史沛然:量变引发质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作者:史沛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摘自《太平洋学报》2019年第10期;国际研究学部

「金砖国家」史沛然:量变引发质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史沛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金砖合作机制”成立十年以来,金砖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金砖国家间活跃的区域内贸易也进一步加深了成员国的贸易紧密度。尽管金砖国家对华出口产品呈现高度集中化的趋势,但金砖国家对华出口的潜力尚有较大空间,“正向优势”和“正向潜力”型产品是各国对华出口的主流产品,资源型产品和中高科技产品具有最大的出口潜力。随着金砖机制的不断成熟,金砖国家有望通过更深入的政策和技术合作及机制性贸易安排,实现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双边贸易往来。

一、金砖机制十年来成员国贸易概况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情况

自2009年6月金砖国家第一届峰会(叶卡捷琳堡峰会)以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下简称“金砖机制”)已经走过十年。金砖国家的成员均为发展中经济体,具备共同的特征:人口众多,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发展中经济体的领头羊。成立十年来,金砖五国展开了多元而丰富的合作,涵盖政治、金融、贸易、能源、文化等政治经济民生各大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这一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金砖国家成为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十年来,金砖国家间的货物贸易往来频繁,货物贸易(以下简称“贸易”)总量持续增长。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的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金砖国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贸易总额实现大幅增长,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稳步提升。金砖五国出口总额从2009年的1444.44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913.46亿美元,进口总额则从2009年的1739.21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3424.61亿美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01.70%和96.91%。第二,金砖国家间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各成员国在彼此贸易结构尤其是进口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金砖机制成立的十年来,金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也实现了飞跃。第三,金砖国家的出口集中度出现分化,成员国之间的出口专业性日益增强。

此外,金砖国家间的货物贸易总量稳步增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贸易依存度增强,但各成员国之间的产品出口密集度也有所分化,在金砖成员内部出现了更强的出口专业性。在现有的金砖成员国中,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贸易量,中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2017年,中国向其他金砖四国实现出口的金额较2009年时均增长了一倍以上,其中对印度的出口金额最高,为680.42亿美元,而对俄罗斯的出口金额的增长率则达到了144.55%。在进口方面,巴西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自巴西进口的产品金额为588.57亿美元,较2009年时的282.81亿美元增长了108.12%,仅次于自南非进口的增长率(180.55%)。而中国自印度进口的增长率是金砖四国中最低的,但也达到了19.18%。

另一方面,中国产品种类的进出口增长幅度低于金额的增长。虽然中国与金砖四国的贸易总额和产品种类在十年来实现了双增长,但在贸易密集程度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和差距。

自金砖机制正式成立以来,中国作为机制内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金额和贸易种类均实现了增长,其中,进出口金额的增长速度高于产品种类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中国自金砖国家进口的产品种类普遍低于中国的出口,而且自金砖国家进口金额排名前十的产品占据了总进口的2/3以上,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是中国从金砖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进口结构呈现高度集中化的趋势。

鉴于金砖各国向全球出口的产品种类远远高于向中国出口,其中不乏中高技术产品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表明四国有能力向中国出口其他种类的产品,如能进一步挖掘中国和其他金砖成员国的贸易潜力,将有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进而深化经贸合作,使金砖国家的企业和人民更多地从该机制中受益。

二、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偏离份额法与贸易潜力区间

(一)金砖四国目前对华主要出口产品均为其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且具备继续扩大的潜力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对大宗产品需求的增长共同提升了中国对金砖国家此类产品的需求。2016年,金砖国家的“正向优势”产品对华出口金额普遍达到其对华总出口的70%。其中,南非对华出口的正向优势型产品更是高达对华总出口的92.07%,正向优势产品种类的占比也达到了51.28%。

(二)中高科技类的“正向优势”产品正在成为金砖国家对华出口的新领域

在金砖国家对华出口中,中高科技类产品的增长幅度十分突出:相较于2009年,巴西、俄罗斯和南非2016年对华出口的高技术正向优势产品的金额分别增长了1191.74%、592.39%和3524.45%,即便是增长幅度最低的印度,也达到了330.50%。金砖国家的中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的高幅增长率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基数较低导致增幅明显,另一方面,自金砖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作为金砖五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经济体的代表,进口需求全面提升,而同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发展程度较高、产业结构更为完备的其他金砖四国,亦有能力向中国出口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生效,这进一步加强了亚洲区域内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水平,也使得中国可以以更低的交易成本从邻国购买中高技术产品——韩国和东盟国家均是中高技术产品重要的制造地和出口方,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也直接提高了其他金砖国家向中国出口同类产品的门槛。

由此可见,尽管金砖国家存在扩大对华出口的潜力,可是在附加值较高的制成品、特别是中高技术产品方面,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降低交易成本,使得本国的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市场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三)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协定和自贸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贸易潜力,但短期内达成文本协议并非易事

在未来,为了更好地发掘金砖成员国家间的潜力,有必要将金砖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或优惠贸易协定(PTA)纳入深化合作的考量。根据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银行全球贸易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在金砖机制成立的十年间,成员国的双边

关税成本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非关税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中国和巴西间的关税已经低于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关税水平。因此,如能进一步降低非关税壁垒,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潜力。

自贸协定和自贸区正是降低贸易成本、清除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能达成金砖成员国之间的多边自贸协定,无疑将进一步提高金砖合作的水平。目前,中国尚未与其他金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金砖国家间也仅有巴西(南方共同市场)和印度、巴西(南方共同市场)和南非(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

另一方面,尽管金砖成员国之间特别是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之间尚无自由(或优惠)贸易协定,但中国已经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展开了其他有利于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贸易伙伴关系的谈判或可行性研究,如中印区域贸易安排的谈判和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协定等;2018年5月,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为成员国)与中国签署了旨在促进双边经贸发展的合作协定,而中国-巴西

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也多次就双边贸易便利化问题进行协商。这都显示出成员国之间在优化贸易机制方面的开放态度,也为 “金砖自贸区”的构想打下了基础。可以通过其他贸易安排减少成员间的贸易成本。

三、合作展望

在金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具备对华正向出口优势的产品以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品为主,并已经实现对华大量出口,而在具备对华正向出口潜力的产品更多集中在资源型产品和中低技术产品类别中,对于巴西和印度等产业结构更完善的国家而言,有相当一部分高技术产品具有扩大对华出口的潜力。尽管初级产品是金砖国家对华出口的主要优势产品,但金砖国家在确保其对华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在相应调整出口结构,降低对中国需求减弱的产品的出口。

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中的领头羊,进入21世纪以来,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进口需求的持续上升,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带动了与金砖国家间的双边贸易。而对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其他金砖国家而言,由于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产能、尤其是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的产能,这一供给瓶颈也束缚了其扩大对华出口的潜力。

从现状来看,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国进一步提升贸易潜力的突破口一方面在于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产品多元化,并提高金砖国家对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在优化贸易结构之余,中国和金砖国家也应该加大金融领域和投资领域的合作,通过对金砖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产能合作进一步提高当地的产能规模和产品质量,继而提振双边贸易往来——随着金砖机制的逐步成熟和完善,金砖国家间展开深化合作不仅将提升双边贸易,也有助于帮助成员国进一步优化、完善产能结构,最终实现全面经济发展。

「金砖国家」史沛然:量变引发质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数字经济智库

「金砖国家」史沛然:量变引发质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潜力分析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