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舞嶺的來歷

從益陽往長沙走,一路上會看到這樣一些地名;羊舞嶺、牛頭嶺、白馬壩、珠波塘……,可能有些人會想;這裡的地名怎麼都和動物有關?是不是這裡以前專養動物或這裡的地形、地貌象這些動物?和益陽其它地名一樣,同樣存在一個這些地名因何而來?從何時開始的來歷,還得聽我細說開來;

話說清初的石頭卜(今滄水鋪鎮附近),住著一戶家道殷實的農民,姓劉名德一,父母具喪,本人是前朝崇禎年間的秀才,由於處於明清改朝換代之際,加之明末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佔領益陽城,駐軍益陽七里橋,次年(1644),官軍左良玉又攻剿“叛軍”,再次駐軍益陽,把整個益陽鬧得天翻地覆,但真正受罪吃虧的還是老百姓,劉德一的功名也就因此耽擱。清朝政權雖然是1644年定鼎中原,但在益陽的劉德一,直到順治四年才知曉:並且知道的是一個令他痛苦失望的消息,是滿人入關後開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而漢人因民族情結,多數人認為參與考試便是滿清的走狗,是漢奸。劉德一苦讀聖賢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可在這種漢滿對立的情景下,劉德一自然不敢報考,只得潛心養畜種菜。直到第四屆科舉考試,那時內地的漢人儘管還有不與滿人捧場的情緒,但已有人報名了,於是,劉德一也就象做了虧心事一樣的報了考。大概是因為內地還有許多漢人持不予滿清合作的態度,劉德一荒廢了近二十年的學業,在順治十三年,居然上榜在二百名之內,屬於前列的進士,那時,由於滿人用地方官多用明朝舊吏,加之新朝代正是用人之際,對新考取的進士也就予以重用,劉德一竟然被任命為貴州的一個知州,官從五品。

卻說這個劉德一,一上任便感到不對味:一是貴州西南等地的老百姓漢人情節嚴重,還對他有漢奸和滿清走狗的看法,使他常感芒刺在背,二是前朝同級和下級官僚也有些瞧他不來,嫌他水平低下.如還是明朝,他肯定連個七品都夠不上,因此,劉德一做官兩屆,常如坐針氈,並沒有感到做官的榮耀和樂趣,而是常夾著尾巴做人,其性格反而磨得謙卑低下,當然,這樣的人做官也就有善行而無惡名了。兩屆任滿後,此時已是康熙年間,吏部要調任他異地為官時,他不得不以年老為由請退辭官,自然,這個理由很牽強,得不到吏部的批准,因劉德一才五十出頭。於是,劉德一便不得不以實情請辭,說他這些年做官裡外不是人、常如坐針氈的苦衷。由於言辭懇切,使年輕的康熙都為之動情,於是恩准辭官。但問及回家作何營生時,劉德一又只得一一告實:原本明朝讀書人,種田不行,但養牲口倒還在行,曾養的豬婆下有16個崽,養的雞也是方圓數里聞名,其雄雞打架、打鳴更是全村的領頭雞等。

聽完劉德一的御前述說,年輕的康熙不知是對南方的農村生活感到新鮮還是另有想法,旋即指示內務府:將前朝崇禎皇帝收藏的“六畜興旺”橫扁賜予劉德一,並要吏部安置好劉德一退休的諸項事宜。

按理說,前朝皇帝的文字收藏與保留就等於反叛和忤逆,但經康熙皇帝親賜就不存在這一說了,可皇帝的題匾常規是隻能賜予功績卓越的一品大員,也是中國官場人臣文化中的最高榮譽,所謂“光大門楣”、“光宗耀祖”,這扁到地方上五品以下的官員見扁都要參拜,按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上得帝王賜匾是要另立門戶、改換門庭的,所謂另立門戶,即榮獲皇扁者要擺脫原宗族中的排行論輩,按姓氏另立祠堂成為開山始祖。而改換門庭則從形式上改換,即必須是“八字朝門”,庭院的大小規模,房屋的規格大小、高矮都有嚴格的標準。而今,這前朝皇帝的題匾雖不能完全按皇帝親題所論,但也說明滿清皇帝尊重漢人文化,倡導滿漢和睦,前朝漢人的皇帝,也是滿人所敬重的先帝。因此,吏部在體察聖意後,對劉德一的退休安排除按三品大員告老還鄉處理外,其餘都按皇帝賜扁的規格辦理。

劉德一負扁回鄉,自然驚動了一應地方官員,到得老家益陽,更是忙壞了縣衙和鄉里,建屋建祠,劃地規劃,一時成為益陽的盛事佳話。

但劉德一也並不輕鬆,他本南方人,亂世避災在鄉下的那十多年,雖然生活所逼養過幾年家畜,但也只是養豬、養狗、養雞和看羊,牛和馬、尤其是馬,當地許多人都不知道怎麼養,可聖上賜的扁寫明是“六畜興旺”,不把這六畜養齊養好不有負聖恩嗎?於是,也陷入了苦思忙碌之中,好在如今有勢有名有銀子,光宗耀祖不就是要多找幾個老婆?於是,便傳出話,納三位妾,其中尤以會養馬養牛羊者為上選。

此話一經放出,縣衙和方圓百里自然捧場迎合,不出三月,諸事妥當。於是,劉德一親自題字給這些所劃地方命名,分別是;羊舞嶺、牛頭嶺、豬婆塘、白馬壩、黃狗塅、金雞坡。當然,這些地方都是由他的小老婆和兒子去居住管理,他自己的祠堂和家則定在豬婆塘,祠堂的名就叫“太清宮”,又表明他之所以能如此光宗耀祖,就是因為他做官“太清”而獲得榮耀的含義,目今“太清宮”雖已不存在,但已成為滄水鋪的一個村名。此後,滄水鋪、羊舞嶺一帶劉姓特別發達,甚至發展到了寧鄉和湘陰,許多劉姓的人士,你只要問他劉姓的來歷,就會提到“太清宮”祠堂。

但這些地名確切的命名時間是;康熙三年(1664年)。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這些命名是在清朝少數民族主政年間,滿人對動物家畜一直尊為衣食父母,原本沒有什麼高低尊卑之分,在滿人主政期間,這些命名都有著滿漢一家、和諧社會的涵義,故此,便一直叫了下來。但辛亥革命以後,滿人操控的清朝倒臺,中國進入民國,漢人主政,在民國二十七(1938)年,益陽撤裡分鄉時,漢文化中有將家畜動物劃等級分尊卑的糟粕;一直認為豬和狗是愚蠢和下賤的代名詞,於是,將其中的豬和狗改名,分別叫;珠波塘和黃皋塅。

其實,這只是幾個字的改動而已,當地人的發音叫名還是原來的地名,這種改動有無必要,這裡不作評論,但歷史的來歷是上述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