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湖南之益陽

臨時變動要去湖南,之前對於湖南這個省,益陽這個地方壓根就不瞭解。這次4月份陰雨連綿就見到了一天太陽的情況下,稍微認識了一下這個城市,景點不多,但是有歷史;小吃很多,但是辣的多。藥店超多,小醫院超多!

  這裡的水果:

  山竹和紅毛丹便宜,雖然沒有馬來便宜,但比北京便宜多了;甘蔗也不少;柚子是沙田柚,比北京所有的品種都好吃,甜。

  再說這裡的人:

  湖南人血氣方剛,愛吃檳榔,喜歡抽菸;益陽人愛看熱鬧.湖南衛視家喻戶曉,而無論是財經頻道還是都市頻道幾乎放得最多的就是:打架,小偷,感情糾紛,和大雨淹樓的信息.

  下面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印象中的湖南益陽。

  益陽小吃

  1. 豆腐腦是甜的,而且純白

  2. 油碗糕

  最愛吃的小吃,不過覺得湖南人民還是很喜歡吃油炸食物的

  3 刮涼粉

  很喜歡,有種涼皮的感覺

  4 白粒丸

  沒有想象中的好吃

  5 甜酒衝蛋:糯米小丸+紅糖+白糖+1個蛋

  6 白糖餃子

  糯米炸,不是餃子的形狀

  7 吃到了南方典型的肖老倌的餛飩,小個味足,湯料裡面有醬油鹽味精榨菜和香蔥~

  8 金果砣

  就是糯米麻團

  9 當地人民靠著資江,自然就喜歡吃魚~

  10 毛主席就是愛吃紅燒肉,這裡的紅燒肉也能看到辣椒,不過不辣

  11 炒米粉也是少不了的到處可見的小吃

  12 蒿子粑粑和幹砣子都是蒿子作的,一種野菜,我發現自己不愛吃

  13 我第一次的粉蒸肉就在這裡體驗了

  14湖南出藕,出菱角,這裡的藕比北方大多了:

  15 還看見了江西的瓦罐煨湯,都說湖南自己把江西人當作老俵,多親切阿:

  16 石灰蒸蛋

  不明白為啥要放石灰?

  湖南的街邊小吃超級的多,夜間夜宵更多,早餐有早餐的小吃,夜宵有夜宵的攤位,看看這個湖南大娘的攤子吧!

  湖南人喜吃辣椒,什麼樣的辣椒都有,這蒸青椒就是最普通的一種了.

  益陽人吃資江,資江水養著益陽人。

  現代的益陽還有很多老的東西,比如老的理髮店。

  而廁所也有不少收費的,比如這個移動廁所就是拿老的公交車改造的。

  待了10幾天下來,感覺當地的經濟和生活水平,(至少是老城,新城我沒去,不過也看到了一些高樓,人並不多)還有著80年代的遺風

  說說古城益陽吧,古城益陽有十景:關瀨驚湍、志溪帆落、會龍棲霞、裴亭雲樹、白鹿晚鐘、慶州唱晚、西灣春望、碧津蟯渡、甘壘夜月、十州分漲。其中許多是有關三國的遺址,著名的有關雲長單刀赴會前磨刀礪器的“磨刀亭”,魯肅為拒關雲長而築的“魯肅堤”,關羽、魯肅談判所在地臨江亭等。

  益陽市主要文化歷史旅遊景觀有益陽市的裴公亭、棲霞寺、白鹿寺。這三個離得都很近,都在中心地段.

  裴公亭已經廢除了,不知道為什麼,只能在公交上路過的時候看看當年名臣裴休的亭子了。

  棲霞寺就在會龍公園。棲霞古寺,原名寶泉寺,晉代就有了。出過高僧,和太平天國也有聯繫。

  當地人很尊敬文人,而人道主義的典型,有著中國辛德勒之稱的何鳳山的墓碑就在會龍公園中。當年這個益陽人在慕尼黑大學求學且在做奧地利領事期間就過很多的猶太人。何鳳山字久經,1901年 9 月 10 日出生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21 年考入長沙雅禮大學,1926 年考取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公費留學生,並以特優成績獲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他1937 年任中國駐奧地利公使館一等秘書,1938年奧地利被納粹德國吞併後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被改為中國駐維也納領事館,何鳳山升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直至1940 年5月調離。 二戰期間,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

  這裡有名的是三週,即著名文藝理論家周揚、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著名作家周立波。三人不僅同生一個縣,而且還是一個祖宗,如同“一週”。

  周谷城(1898—1996)曾用名周可珍。歷史學家,美學家,社會活動家。建國後,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五屆常委,第六、七屆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任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上海市委員會主席等職。撰寫《中國通史》,成為史學大家。

  周 揚(1908-1989)原名運宜,字起應,現代著名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革命文藝運動的領導人。曾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長、中央宣部副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

  周立波(1908-1979)原名紹儀,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1934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建國後,任全國文聯委員、湖南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兼《湖南文學》主編等職。作品有《暴風驟雨》、《鐵水奔流》、《山鄉鉅變》、《周立波短篇小說集》等。

  周谷城一生以教書為業,晚年以中國農工民主黨主席身份參政,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其實他早年就接近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時期,周谷城思想活躍,積極投入反帝愛國運動並受比他大5歲的早年同事毛潤之的影響,投身大革命,在武漢負責全國農民協會的宣傳工作。後來他埋頭撰寫《中國通史》,成為史學大家。

  周揚是公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他上世紀三十年代離開家鄉到上海大夏大學讀書,後來參加並領導“左聯”,為壯大“左聯”隊伍,繁榮左翼文藝創作,加速文學大眾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到延安以後,翻譯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著作,編輯《馬克思主義與文藝》一書受到毛澤東的讚揚。

  周立波則被人稱為“學者型戰士”、“戰士型作家”。三十年代初,他跟隨周揚(從輩分上說,他是周揚的侄子)到上海,站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到延安後以隨軍記者身份採訪八路軍高級將領,寫了許多有影響的新聞和報告文學作品。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得“斯大林文學獎”,新中國成立後寫了長篇小說《山鄉鉅變》,都有很大影響,並由此形成了以周立波為代表的湖南“茶子花”文學流派。

  最後一天去了周立波故居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字鳳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陽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早年在上海勞動大學讀過書,1928年開始寫作,1934年參加“左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作為戰地記者走遍華北前線,1939年到延安,任教於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後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6年去東北參加土改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創作了大量描寫農村新人新貌的小說和散文。1979年9月25日因病去世。他的小說清新秀麗,別具一格,擅長描寫農村中的生活,鄉土氣息濃厚,為讀者所喜愛。

  在這裡還看到了雨後的春筍;還有被趕得群鴨,傻傻的很可愛;這裡其他著名,但這次沒有機會體驗的還有:梓山湖、桃華江、安化黑茶-茶馬古道;龍洲書院不過最後買了白沙溪的黑茶磚回去帶給家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