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公务员录用拒绝35,35岁后的你出路在哪里?

无论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还是体制内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在拒绝年龄超过35岁的我们。那么问题来了,年龄超过35岁的你我应该怎么办?

近四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的年龄要求:

心酸!公务员录用拒绝35,35岁后的你出路在哪里?

35岁,原本是人生中具备较强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黄金年龄,然而在公务员招考,这个年龄却似一道无情的门槛横在众多求职者面前。35岁就老了吗?为什么35岁以上就不能参加公务员招聘,这也许是很多国人疑惑的问题。

连政府机构的人才选拔都在回避,更不用提那些社会上广大的民营大中小企业。

真所谓:失败无处不在,人生如此绝望——这就是现实

有一个朋友是35岁失业再找工作的,四处碰壁,非常挫折的时候,有家公司的HR告诉他:老板说,超过35岁的简历不要。

再者,一个岗位,

二十来岁年轻人就可以胜任,要求薪资又低,何必花高价招来“油腻的中年大叔呢?”

除非拥有完美的大公司要职履历,以及无懈可击的聪明才干,敢于向老板保证,使公司利润几何级增长,那么这个年纪只能让你成为一块无人问津的"老腊肉"。

心酸!公务员录用拒绝35,35岁后的你出路在哪里?

如果人到中年下岗了,你又会选择做什么?

在职场中,有一个问题你无法逃避,就是你的年龄。很多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总想着我还年轻,工作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等我工作十年,只要肯拼,怎么样也能混出个模样。

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过得了这个坎,因为当他们年龄越大,不安全感就越强烈;因为公司喜欢用新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更有朝气,思维更活跃,也更好塑造相同的价值观和管理。相反年龄偏大的员工,除非是技术骨干或者悟性很高,已经在管理岗位上,否则很难再能够得到公司的提拔和重视。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你还是那种三年跳一次槽的人,就要更加重视了,因为你的待遇和级别绝不会和你的工作年限成正比,某些公司黑发人管白发人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果到了这个年龄,你还没有自己的事业,或者还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人很容易就会懈怠,然后开始焦虑。严重点的还会得抑郁症,因为除了工作,你还有家庭的压力,还有别人眼里的自己。

人非圣贤,总有人想不开,你们看那些得抑郁症的人,差不多就这个年龄,所以很可怕。

35岁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有人在问,在民企和私企工作的人,35岁以后都去做什么了?

除了有一部分自己尝试创业了以外,大多数人还是留在原来的岗位上,但是他们都很焦虑,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有人说,自己35岁了,不甘心在给别人打工,然后呢,依然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有人说,35岁是职场人的分水岭,其实没有错,因为有的职业确实是青春饭。

三十而立,很多人会被这个理论吓住,本来挺好的心态变得开始焦虑,别人都立业了,自己还在瞎混,以前一起吃大排档抽同一支烟的难兄难弟现在都不约自己了,因为他们现在都变成了老板,而自己还在打工拿着微薄的工资。

那像我们这样年龄早已超过35岁、乃至45岁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笔者思考了很多年,也践行了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给所有心系自我发展的中华布衣青年一个想要的答案。

套用《中国合伙人》中陈冬青(黄晓明饰)的话,“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待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成功只能靠自救,指望不了别人,尤其是那些你想指望的大V。

马云、任正非有很大的眼界格局和资源整合力,但阿里、华为正在清除呆久了的老员工;吴晓波、罗振宇好像有很多的家国情怀和知识拼接力,但他们除了兜售自己的焦虑产品和音像资料,并没有让你迈上人生坦途。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阶层的生存背景、价值观、利益诉求,因此只可能同阶层的人帮助同阶层的人,跨越了阶层的互帮互助基本上是缘木求鱼,不是神话更似童话。

所以,我们中华的布衣青年才俊,需要有自己的舞台,自己的演武场,自己的成长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