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同志”一詞源於先秦,原指志同道合、志趣相同的人。比如說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志”的解釋為:“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由此可見,古時候的“同志”一詞並不像是現在作為稱呼而被使用,而是一個形容詞。其實在古代漢語中“同”和“志”分別是兩個單音詞,“同志”則是兩個單音詞的連用。《說文》中:“同,合會也”引申為相同,同類。而“志”指的是志向、志願,通俗講,就是說志趣相投、情同意合。和現在作為稱呼而使用是有很大區別的。

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現代漢語中的“同志”則由西方英語(comrade)翻譯而來,這個詞語狹義是指同一政黨的成員。廣義指具有共同政治理想、為共同事業奮鬥的人群。晚清以來,越來越多的外來詞彙被翻譯為中文,而comrade的翻譯,受到日本的影響很大,用“同志”這個漢語詞彙來翻譯,主要採取的是其“志同道合”的意思,但是並沒有作為稱呼來使用。孫中山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指的就是具有革命志向的志士們繼續努力奮鬥,以實現中國的復興。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由於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全體黨員的最終理想,“同志”一詞的內涵和意義更為共產黨員所適用,“同志”這一稱謂語便在我中共黨內流傳開來,在革命戰爭年代,稱身邊的人為“同志”,其實更多體現的是無上的尊敬和信任,叫一聲“同志”,表達出的是深厚的革命情誼。

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魯迅在自己的一篇雜文當中就曾寫到:“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鬥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己為光榮的。”可以說,“同志”這一稱謂在當時的社會凝聚著偉大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和共同的信念,是一種光榮的稱號。

新中國成立初期,“同志”這一稱謂詞的使用範圍迅速擴大。它不再僅僅只是一個政黨內部的特殊稱謂了,而是迅速普及深入到普通群眾當中,成為了一一般老百姓的平常稱謂。在1965年12月,中共中央專門為此發出了一項特別通知,要求黨內一律稱同志。意思就是無論對方是多麼高的職務,在稱呼方面是平等的,傳達了一種平等的思想。由此,“同志”迅速被大眾所喜愛,從黨內到黨外,傳遍大江南北。

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一時間全國上上下都將同志作為人們之間用於交際的一個稱呼語,例如,“同志,請問去貨大樓怎麼走?”“謝謝你,小同志。”“同志”的使用方式也增多了,往往在“同志”前面加上些明確指稱的修飾語,如“xx同志”,對方年齡小的,就在姓前面加上“小”,對方年齡稍大的,就在姓前面加上“老”,有時在一些特殊交際場合,在姓氏後面則加上“同志”,顯得既正式,又不乏親切。如“老王同志”,“小王同志”。如果翻一翻發表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文學作品,可以深切感受到這一稱謂在當時的流行。

魏鶴鳴笑了,問林震:“老林同志,你是新來的吧?”

“老林”同志臉紅了……

“1954年我給紡織工業部和區委寫了信,部裡的一位張同志與你們那兒的老韓同志

下來檢查了一回……”

這是作家王蒙在195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其主要描寫一位新到某共青團團委工作的年輕人對領導的官僚作風不滿,反應的是同志這一稱呼在黨內部的普遍。

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男乙:(一青年工人,到布櫃去)同志,來來二尺青布。

唐經理:幹什麼用啊?同志!

男乙:補補衣裳。

唐經理:穿著呢嗎?

男乙:(扯衣)這不是?再不補就碎了!

唐經理:光補那一塊兒呀?(見他點頭)那用不了二尺,有一尺五足夠。

男乙:那好啊!就來一尺五吧!

唐經理:有人給補嗎?同志!

男乙:沒有!還沒成家!

這是老舍在1958年完成的一部話劇作品。描寫的是北京一普通街道當中人們的生活,這簡短的一段對話活靈活現的將人們的思緒拉回了那個年代,稱對方為同志。

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然而,到了文革時期,由於政治方面的急劇變化,一些語言和表達也被賦予了相應的政治色彩,使得人們在使用“同志”這一稱呼時,少了之前的隨意,多了一絲謹慎。

新中國成立之初同志的使用非常普遍,它帶有強烈的革命色彩,平等的意義和崇高之情。但是隨著文革風暴的襲來,“同志”的使用頻率急劇降低,在普通民眾屮幾乎消失殆盡。1968年隨著“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工宣隊”)進駐各單位,人們按照工廠的習慣稱為“師傅”。從此,師傅便擴大了它的使用範圍,從工廠走向了社會。但“同志”也並沒而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同志”被使用在一些莊嚴場合以及同一階級或成分的人員間。

從敬語到稱呼:“同志”的詞義轉化

“同志”這一稱謂語由於在文革時期使用的大量減少,在改革開放以後,雖然使用“同志”不像文革時期那樣小心謹慎,但是相對於建國初期來說,“同志”這一稱謂語的使用範圍逐漸在縮小,除了在一些正式場合使用“同志”外,在人們的日常交際生活中己經很難聽到人們用“同志”來稱呼對方了。1979年版的《辭海》和1989年版的《辭海》中還有“我國公民彼此問的一般稱呼”和“社會義國家公民彼此的般稱呼”這兩個義項,然而在1999年出版的《辭海》中,同志志這稱謂語的義項卻只剩“志趣相同、政治理想相同”和“統一政黨成員互相間的稱謂”這兩個義項。顯然,“同志”作為通稱的用法已經淡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在當下,隨著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同志”一詞又誕生了更加廣泛的含義。

撰稿/素白【讀史品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