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在景德鎮,當駕車行駛在平坦的高鐵大道上時,你一定會注意到,這條道路作為高鐵商務區的主幹道,沒有了蜘蛛網式的線纜,路面井蓋減少,處處都洋溢著現代化城市的氣息。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這些井井有條的道路底下,有著一條綿延數十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雖然不“顯山露水”,卻是城市的“主動脈”“生命線”,它就像“地下動脈”,捍衛著千年瓷都景德鎮的城市名聲和形象。

在管廊中,一旦水管裂了、通信線路出故障了……接到通知後,維修人員立即騎上輕便的電動三輪車進入寬敞、明亮的地下管廊進行維修,短時間內便可修復正常。這樣高大上的畫面,已經在景德鎮成為現實。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

是民心所向,是城市發展的必然

跳動著創新基因的景德鎮

牢牢抓住國家第二批管廊試點機遇

2016年4月22日,經競爭性評審,景德鎮市作為江西省唯一推薦城市,成功入選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由此,景德鎮市拉開了“建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大幕,為千年瓷都的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景德鎮市試點建設任務30.9公里,投資26.85億元,分為三個區實施。為解決高昂的建設資金問題,景德鎮市政府積極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引進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地下綜合管廊投融資、建設和運營,政府與社會資本按5:95股比出資成立PPP項目公司,合作期25年。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一場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攻堅戰

在千年瓷都就此打響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根據國家住建部的要求,景德鎮市的管廊試點工程必須在2018年投入運營使用,時間緊、任務重;同時受徵地拆遷、管線改遷、道路封閉以及交叉施工等多方因素制約,項目推進進展緩慢。2017年1月,為儘快推進管廊建設進展,儘可能降低對居民生活及城市交通的影響,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周密部署,各相關職能部門和管廊建設單位群策群力,通力協作,拿出了一套科學完整的施工組織方案。市政府聯合各相關縣區政府,簡化建設施工過程中行政審批流程,聯合協調解難點問題,確保項目高效推進。中鐵四局作為建設方和施工方,充分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打仗的“鐵軍精神”,快速全面掀起大幹高潮。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景德鎮市地下綜合管廊創造了管廊建設施工史上的一大創舉,二、三期工程於2017年1月份開工,年底即建成28.22公里,基本完成了主體工程的施工任務,成功創造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施工的“景德鎮速度”。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作為全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比建設管廊本身更重要的,是向全國複製和推廣的舉措和經驗。

為此,景德鎮市勇於擔當,勇於探索,先行先試,真抓實幹,逐步形成了“組織有保障、設計有文化、建設有速度、施工有品質、入廊有標準、運營有智慧”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經驗,作為管廊建設的“景德鎮樣本”,為中小型城市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做法。

在組織保障上

景德鎮市高度重視地下管廊試點建設運營工作,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牽頭,住建局統籌負責,管廊項目公司具體實施的三級組織管理架構,通過現場辦公、市政府聯席會、微信溝通群、聯合黨建、勞動競賽等管理舉措及活動措施,有效保障了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

文化是城市永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景德鎮是一座以文化

支撐了千年發展的城市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朝陽東大道地下綜合管廊人員出入口

在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景德鎮積極融入陶瓷文化元素,在外露結構的景觀設計方面結合城市特點進行了大膽嘗試,對直通高鐵站的迎賓路(高鐵大道)、智慧管廊大廈出的朝陽東大道以及老城區的景德大道和陶玉路交口等部分露出地面的風亭及人員出入口進行美化設計,充分與道路公交站臺、休息亭等建築相結合,添加粉彩、青花陶瓷特色元素,打造了獨具陶瓷特色的管廊出入口結構,形成了一道亮眼的名片。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景德鎮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

景德鎮市作為千年瓷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經融入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為了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提供了風向標,在工匠精神的正向引領下,管廊工程成為了集民生工程、精品工程、保障工程、綠色工程、景觀工程為一體的綜合品質工程,充分發揮出管廊建設試點效應。

在站前二路東延伸段等管廊建設中,採用國內領先的疊合式預製拼裝技術,不僅縮短了施工週期,而且成本和質量都得到有效保證;為響應國家“以塑代木,以塑代鋼”的產業政策導向,使用節能環保的易安特模板,加快了工程進度,提升了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光感度;在管廊防水方面,採用新型材料——速凝橡膠瀝青防水塗料;在施工過程中,採用BIM技術,實現了各種建築信息在各專業平臺間的共享和傳遞;利用無人機巡檢、遠程監管指揮系統,保障施工安全。當記者進入管廊,瞬間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在標準三艙結構內,左艙燃氣艙為燃氣、供熱管道使用;中艙綜合艙內設給水、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管線;右艙汙水艙負責汙水排放、雨水收集和城市防洪。整座管廊內寬敞、明亮、一塵不染。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創新工藝:採用新型速凝橡膠瀝青防水塗料,實現塗層同基底間的無縫連接,實現“皮膚式”防水。

此外,景德鎮市還積極將地下綜合管廊與城市排水防澇、海綿城市建設等生態環保工程協同推進,科學合理利用地下空間,充分發揮管廊對降雨的收排、適度調蓄功能,做到保護環境與城市發展的有機統一。

景德鎮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共32公里,通過13條幹線管廊連接成網,通過部分支線的單艙管廊輻射成片,再通過與道路同步建設的管溝敷設進小區、通用戶,真正形成了主動脈暢通,支線血管輻射區域廣,管溝等毛細血管發達的城市“供血”系統。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景德鎮市地下綜合管廊火熱的建設場景

根據國家管線入廊相關文件及政策的要求,結合景德鎮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實際情況,景德鎮市相繼下發了《地下管線(管廊)管理辦法》以及《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條例》。在頂層設計上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在已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區域的各類地下管線必須按規劃和相關技術標準實行強制入廊,賦予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強制入廊方面相應禁止審批的權限,保障管線入廊工作有規可依。

截至目前,景德鎮市供電、燃氣、給水、排水、移動、電信、聯通、廣電8家管線運營商均已簽訂入廊協議,管線綜合入廊率為51.69%,其中主要管線電力入廊16.341公里、燃氣入廊13.623公里、汙水入廊21.451公里。

江西千年瓷都構築“地下動脈”,打造試點“景德鎮樣本”

創新工藝:大量應用具有質量可靠、省工節材、高效便捷、安全省心、綠色環保的易安特模板,降低措施費成本、減少施工步驟、加快施工進度,提升主體結構混凝土外觀質量。

在管廊運營過程中,景德鎮市堅持創新引領,以智慧管廊大廈的監控指揮中心和智慧管廊平臺為依託,結合“BIM+GIS”技術,著重打造“一個監控中心、一個綜合管理平臺、四大系統(即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安全防範系統、通信系統、預警與報警系統)”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與智慧化運營平臺,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通過三年多的試點建設和一年多的運營,景德鎮通過找準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打造傳承與創新的“地標”、為管廊建設運營確立“規則”、創新PPP投融資合作形式等方式,在PPP運作、PPP投融資、強制入廊、有償使用、運營維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用生動的實踐,打造了中小型工業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的“管廊樣板”,詮釋了新時代的“景德鎮精神”,為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