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提起河源的民办学校,相信不少人首先会想到源城区光明学校,该校是河源市首所民办学校。

“为什么要创办光明学校?就是因为老党员陈集珍心中那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也是光明学校的办学初心。”光明学校党支部书记、副理事长、校长缪贵昌告诉记者,光明学校不仅有一群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的“光明人”,更有一支党员中坚力量。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1994年,陈集珍与妻子诸莲泰创办学校时与老师在校门前合影。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光明学校党支部成立于1997年,是河源建市以来第一个非公有经济的党组织。20多年来,光明学校党支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但在民办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党建引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退休老党员在家中办学解民忧

缪贵昌告诉记者,创办光明学校的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94年,光明学校的创始人陈集珍当时已退休,居住在光明路。不少社区群众向陈集珍诉说孩子读书难:偌大的新江路社区没有一间学校,孩子们上学至少要走三四公里路。熟悉陈集珍的人们甚至寄望于他:“陈局长,你帮帮我们吧,无论如何,孩子总得读书呀!”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2007年5月,光明学校创始人、董事长陈集珍与学生们在一起。

陈集珍听后心情沉重。为此,他到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得知政府确实一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时,他夜不能寐,心里难过极了。凭着一股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情怀,陈集珍与夫人诸莲泰作了个大胆的决定:腾出自己居住的房子,为老百姓办一所学校,解决孩子们读书难的问题。

办学的道路艰苦而忙碌。办学初期,年过花甲的陈集珍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白天办理各项手续,购买和添置学校用品,改造房屋;晚上四处求教、走访群众。那一段时间,他瘦了十多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9月5日,经教育部门批准,光明初级小学在陈集珍家中开学了,这是河源建市以来创办最早的民办学校。办学第一年,陈集珍既是校长,又是保安员、炊事员、清洁工、保健员。看见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听着琅琅读书声,他倍感欣慰。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1995年,缪贵昌加入办学,第一小学落成典礼时两位合作者第一张合影。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1999年3月,陈集珍让身残志坚的李少愿免费入读光明学校。

如今,老党员陈集珍虽然已仙逝,但他为民办学、坚守为人民服务初心的事迹依然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2005年,光明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先进民办学校。

成立党支部,党建引领为民办实事

1997年,光明学校成立了党支部,这是河源建市以来第一个非公有经济的党组织。有着几十年从事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的陈集珍认为,要保证光明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一支坚强的党员队伍。

20多年来,该校党支部由3名党员增加到26名,有20人在光明学校工作15年以上,党员教师成为学校管理、教学的骨干力量。20年来,光明学校党支部把办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作为办学方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目标,以优质的学位满足社会需求,办学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广泛的认可。学校党支部也先后获得河源市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源城区先进党支部、源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光明学校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

光明学校党支部不但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坚守初心、贡献力量,而且也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上勇担使命。

今年 “6·10”特大暴雨时,光明学校学校和附近居民不同程度受灾。“我一大早来到学校时,学校一楼停车场已经一片汪洋,附近居民楼也淹了不少。”缪贵昌告诉记者,光明学校地势比较低洼,且黄子洞河从附近流过,雨季时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他在学校工作的20多年期间,他经历了几场水灾,每次他都第一时间组织学校党支部全体党员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今年亦是如此。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他马上召集全部党员转移受灾群众、维护学生安全、运送物资等。“当时有几个老人行动不便,我们的党员二话不说就背起老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键时刻,党员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缪贵昌说。

洪水过后,光明学校党支部又组织全部党员清洗附近的街道,党员们充分发挥不怕脏、不怕累、撸起袖子加干的精神,把周边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自2010年起,每年春节前,光明学校党支部书记

缪贵昌都组织有书法特长的党员前往社区、农村为市民、村民送春联,给百姓送去祝福,为社会增添年味。

25年来,光明学校党支部以党建促学校发展,坚守初心,为民办学,以不变的初心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是基层党组织勇担使命的典范。

记者:钟如玲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