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建市後第一所民辦學校,從一位退休老黨員的自住房起步

河源建市後第一所民辦學校,從一位退休老黨員的自住房起步

河源建市後第一所民辦學校,從一位退休老黨員的自住房起步

提起河源的民辦學校,相信不少人首先會想到源城區光明學校,該校是河源市首所民辦學校。

“為什麼要創辦光明學校?就是因為老黨員陳集珍心中那種為人民服務的情懷,這也是光明學校的辦學初心。”光明學校黨支部書記、副理事長、校長繆貴昌告訴記者,光明學校不僅有一群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的“光明人”,更有一支黨員中堅力量。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1994年,陳集珍與妻子諸蓮泰創辦學校時與老師在校門前合影。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光明學校黨支部成立於1997年,是河源建市以來第一個非公有經濟的黨組織。20多年來,光明學校黨支部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但在民辦教育事業上取得了優異成績,而且在黨建引領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退休老黨員在家中辦學解民憂

繆貴昌告訴記者,創辦光明學校的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1994年,光明學校的創始人陳集珍當時已退休,居住在光明路。不少社區群眾向陳集珍訴說孩子讀書難:偌大的新江路社區沒有一間學校,孩子們上學至少要走三四公里路。熟悉陳集珍的人們甚至寄望於他:“陳局長,你幫幫我們吧,無論如何,孩子總得讀書呀!”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2007年5月,光明學校創始人、董事長陳集珍與學生們在一起。

陳集珍聽後心情沉重。為此,他到政府相關部門瞭解情況,得知政府確實一時無法解決這一問題時,他夜不能寐,心裡難過極了。憑著一股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情懷,陳集珍與夫人諸蓮泰作了個大膽的決定:騰出自己居住的房子,為老百姓辦一所學校,解決孩子們讀書難的問題。

辦學的道路艱苦而忙碌。辦學初期,年過花甲的陳集珍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白天辦理各項手續,購買和添置學校用品,改造房屋;晚上四處求教、走訪群眾。那一段時間,他瘦了十多斤。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9月5日,經教育部門批准,光明初級小學在陳集珍家中開學了,這是河源建市以來創辦最早的民辦學校。辦學第一年,陳集珍既是校長,又是保安員、炊事員、清潔工、保健員。看見孩子們天真的笑臉,聽著琅琅讀書聲,他倍感欣慰。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1995年,繆貴昌加入辦學,第一小學落成典禮時兩位合作者第一張合影。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1999年3月,陳集珍讓身殘志堅的李少願免費入讀光明學校。

如今,老黨員陳集珍雖然已仙逝,但他為民辦學、堅守為人民服務初心的事蹟依然感動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2005年,光明學校被評為廣東省先進民辦學校。

成立黨支部,黨建引領為民辦實事

1997年,光明學校成立了黨支部,這是河源建市以來第一個非公有經濟的黨組織。有著幾十年從事基層黨組織工作經驗的陳集珍認為,要保證光明教育事業穩定健康發展,必須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一支堅強的黨員隊伍。

20多年來,該校黨支部由3名黨員增加到26名,有20人在光明學校工作15年以上,黨員教師成為學校管理、教學的骨幹力量。20年來,光明學校黨支部把辦人民滿意的民辦教育作為辦學方向,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目標,以優質的學位滿足社會需求,辦學成果得到了家長和社會廣泛的認可。學校黨支部也先後獲得河源市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源城區先進黨支部、源城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光明學校黨支部開展黨日活動。

光明學校黨支部不但在黨的教育事業上堅守初心、貢獻力量,而且也在服務群眾、服務社會上勇擔使命。

今年 “6·10”特大暴雨時,光明學校學校和附近居民不同程度受災。“我一大早來到學校時,學校一樓停車場已經一片汪洋,附近居民樓也淹了不少。”繆貴昌告訴記者,光明學校地勢比較低窪,且黃子洞河從附近流過,雨季時容易發生洪澇災害。他在學校工作的20多年期間,他經歷了幾場水災,每次他都第一時間組織學校黨支部全體黨員堅守抗洪搶險第一線,今年亦是如此。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他馬上召集全部黨員轉移受災群眾、維護學生安全、運送物資等。“當時有幾個老人行動不便,我們的黨員二話不說就背起老人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關鍵時刻,黨員同志總是衝在最前面。”繆貴昌說。

洪水過後,光明學校黨支部又組織全部黨員清洗附近的街道,黨員們充分發揮不怕髒、不怕累、擼起袖子加乾的精神,把周邊的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自2010年起,每年春節前,光明學校黨支部書記

繆貴昌都組織有書法特長的黨員前往社區、農村為市民、村民送春聯,給百姓送去祝福,為社會增添年味。

25年來,光明學校黨支部以黨建促學校發展,堅守初心,為民辦學,以不變的初心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是基層黨組織勇擔使命的典範。

記者:鍾如玲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河源建市后第一所民办学校,从一位退休老党员的自住房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