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王的那些事

深圳地王的那些事

2019年11月22日,深圳又集中拍地了,這次似乎沒有上一次(6月24日那一場)那麼熱鬧,似乎多了一絲寒意。這樣以來,原本就很焦慮的市場或許會變得更加焦躁不安。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拍地的結果吧——“6宗土地,1宗流拍,5宗均由國家隊(五礦地產、招商華潤、中國電建、人才安居)收納,競得條件無一封頂”。

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讓人回想起今年6月份那場所謂的“史詩級”土拍情況——超過80家房企參與,所有的地塊全是上限條件成交,越秀首進深圳在寶安拍出了可售樓面價6.68萬/㎡,龍光繼續在龍華拍出地王(自己原來拍的地王自然就解套了?),可售樓面地價6.7萬/㎡。

當初,市場一度認為深圳房價會繼續“高燒不退”。“麵粉”比“麵包”貴的事情在深圳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上可謂比比皆是,而且還屢屢得勝,這一次也會一樣嗎?

猶記得2014年10月,惠州發家的龍光地產以46.8億拍得龍華“新地王”,摺合樓面地價高達25094元/㎡,當時龍華的平均房價也只不過2萬出頭。當時市場一邊譁然,有人幫龍光算了算賬,說起碼賣到4萬/㎡才能賺到錢。算完賬直搖頭,心想龍華什麼時候才能超過4萬?可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史一直在啪啪打著“空頭”的臉,而如今在這個地塊上建設起來的龍光玖龍璽的二手房報價已經超過8萬/㎡。

但龍光爭奪地王的步伐似乎並沒有想要停下來。時刻一年後的2015年9月,龍光以112億拍得龍華A811-0319商業地塊再次榮登總價新地王,此項目的摺合樓面價約為1.95萬元/㎡(記住,這是商業用地,只能建成商務公寓來賣)。而如今這塊上建設起來的龍光玖鑽商務公寓的價格也能買到6萬以上。

歷史紀錄就是要被不斷刷新的!

龍華這個地方似乎和龍光一樣,註定是要不斷出地王的地方。2016年6月2日,中國金茂首進深圳,與電建地產聯合體82.9億摘得龍華地王,樓面價達到5.6萬/㎡,而此時龍華住宅的平均售價也只不過5萬出頭,而就在前天(11月20日),倍受期待的龍華金茂府拿到預售證,備案均價達到10.3萬元/㎡,這麼看來也是有得賺的。

而就在同一天(2016年6月2日),龍光地產以140.6億元拿下光明新區A646-0059商住地塊,摺合樓面價27620元/㎡,刷新了2016年全國總價地王紀錄。如今在此地塊上建設起來的龍光玖龍臺也出來了好幾期,銷售價格也能達到5萬/㎡以上。

地王頻發的那幾年也正是深圳房價上漲最快的幾年,不知道是地王造就了房價,還是房價成就了地王,原因恐怕是已經難以論證了。但是我們可看到拿到地王的房企似乎都沒有吃虧,似乎在深圳房地產市場裡,

“麵粉”比“麵包”貴是一種常態,畢竟“麵包”會後出爐,房價總是漲不停

但也似乎不是每個開發商都能夠輕易得手。2015年12月25日,閩系房企泰禾以57億競得寶安尖崗山A122-0352(樓面地價51331元/㎡)、A122-0345地塊(樓面地價79907元/㎡),兩塊地摺合樓面地價61987元/㎡。但泰禾卻遲遲不敢開工,究竟是為什麼?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不管產品如何做建,市場都無法支撐它賺錢。這就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只能靠時間和不斷上漲的房價。但時間似乎總不會辜負“等待的人”,今年越秀在泰禾旁邊拿了一塊樓面地價6.68萬/㎡的地,於是大家笑談到,泰禾終於解套了!只是此時已是相隔4年罷了。

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個土地資源極其稀缺的城市,而且深圳轄區面積裡50%是生態控制線,土地資源稀缺直接就導致可開發土地的面積較少。雖然深圳的住宅存量有1000多萬套,足夠目前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口居住,但是商品住宅存量卻也不過只有180多萬套,似乎又遠遠不夠。這也是深圳房價在近些年漲的多、漲的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每次土拍都會吸引眾多開發商參與,因為深圳又是一個市場化很強的城市,只要你願意出高價就能在深圳拿到地,就能進入這個市場。

但同時,深圳又是一個不依賴土地財政的城市,每次中央出臺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似乎都是深圳執行的最到位。自從“房住不炒”的基調被定下來之後,深圳住房制度開始往“新加坡”化的路上越走越遠,近些年來加大保障房的供應已經成為深圳房地產一個鮮明的特徵。

政策向左,市場向右。深圳未來的房價究竟還會不會漲,在這裡也只能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或許這次土拍遇冷就是一個信號,對未來房價上漲的預期減弱終將改變深圳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