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佛山副中心“城市獅山”未來可期

打造佛山副中心“城市獅山”未來可期

2018年獅山鎮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千億大鎮”獅山終於實現了2003年就確定的“再造一個南海”的宏願,同時也面臨著新常態的大挑戰。從“產業獅山”挺進“城市獅山”,是獅山鎮踐行“產城融合”發展理念的一次自我革命,更是產業結構升級、城市品質提升和構築經濟持續增長動力的迫切需要。

要了解“產城融合”的意義,首先要了解整個珠江三角洲的整體演化。上世紀80年代,珠江三角洲有兩個發展動力源,一個是外源性的“三來一補”的注入,另一個是內源性的鄉鎮企業的崛起。但經歷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的“騰籠換鳥”,“三來一補”開始退潮,鄉鎮企業也紛紛改制,經濟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民營經濟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另一個主體。

2003年撤市(縣級)設區後,為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南海區政府在空間上提出“東西板塊”戰略,在產業上提出民營、外資“雙輪驅動”戰略,即在發展民營企業的同時,加大引進外資企業的戰略。一反過去向下分權、無為而治的做法,南海區積極整合資源,將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從東部的“農村社區工業化”轉向西部產業空間的拓展,“再造一個南海”。通過培育優質民營企業和吸引大中型外資企業,著力工業結構高度化和經濟服務化,成功推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了工業發展從“農村社區工業化”到“園區工業化”的飛躍。

而廣州、佛山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越走越近,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地理單元,如今,兩市政府也正在積極對接,共謀廣佛同城的發展。兩市政府共同推動的“廣佛同城”開啟10年,兩地已經形成了一個GDP接近3.2萬億元的經濟結構互補的巨大經濟體,佛山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了廣州,而廣州的服務業又能為佛山的製造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廣佛核心區已經呈現出三大產業集聚區,分別是黃埔、南沙和南海獅山。2018年,獅山鎮工業生產總值達3552.7億元,佔南海區的51.3%。

這些年來,獅山工業開發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新產業聚集密度高,成為廣東經濟第一大鎮,常住人口接近90萬人。但對比獅山這10年的GDP增長,也可以發現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在放緩。這是為什麼?過去10多年獅山憑藉良好的土地資源條件招大商、搬“大樹”,但是隨著土地資源慢慢用盡,這種發展模式也面臨著轉型。

在獅山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佔了近80%,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GDP比值均不超過20%,達不到佛山市、南海區的平均水平,消費市場被廣州、禪城、三水所分流。同時,獅山的第三產業滯後,城市規模小。要想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獅山迫切需要從“產業獅山”向“城市獅山”轉型。

路通財通。軌道交通的大發展徹底改變了獅山的經濟地理區位,隨著客流交通的改善,獅山要素價值將面臨重估。尤其是佛山西站已經成為廣佛都市區軌道交通匯聚地,這裡不僅匯聚了貴廣高鐵、南廣高鐵和西部沿海高鐵3條高鐵,坐擁廣佛肇、廣佛環線兩條城際鐵路,同時,佛山地鐵3號線(在建)、規劃的4號線和8號線,以及廣州地鐵28號線西延線也在佛山西站彙集。這使得獅山從原來的公路交通貨運為主的地區,正在轉化成為一個客流彙集的地區。

在2012年版的《佛山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獅山也從2003年的“2+5”城市格局中的“城市組團”,上升為“1+2+5”的“城市副中心”;今年1月,中共佛山市南海區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出,要圍繞“一環兩站”(即佛山一環創新圈,廣州南站和佛山西站)建設創新集聚區,佛山西站成為南海空間格局再造的重要戰略抓手。本月中旬發佈的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城市設計深化成果,是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時代機遇和新形勢,對原有規劃的升級和優化,體現了佛山、南海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

事實上,佛山西站樞紐新城是一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根據區域形勢的變化而重新建構的新課題。早在幾年前,有關部門就圍繞佛山西站編制了《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城市總體規劃》,將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定位為珠三角西部門戶樞紐、國際性主題展貿中心和區域專業化服務中心。

作為高鐵新城旗艦項目的大型會展中心,面臨著珠三角會展業的激烈競爭紅海。而大型會展業與車站客流嚴重衝突,開展會時人流過度聚積會變“堵城”,不開展會時又會冷冷清清變“死城”,所以我認為,會展中心不適宜作為佛山西站的“旗艦項目”,應該調整會展中心位置和規模。

截至2015年,中國在規劃或建設的高鐵新城有120餘座,但由於區位因素,城郊站及新城建設面臨“孤城”“鬼城”的困境較為普遍,佛山西站要建設樞紐新城,該如何避免走入這個困境?

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北部的南片區,是非常值得推動“三舊”改造的園區,這個園區是在獅山早期村鎮工業時代建立起來的工業園區,佔了獅山11.4%的工業用地,但只創造了獅山全鎮2.15%的稅收,是一個典型的低效片區。如果我們突破了南片區,就可以把博愛湖、大學城、大浩湖、羅村連在一起,構築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的城市副中心,而且這是不需要更多土地增量的情況下,通過提升低效用地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一旦成功了,獅山成為佛山的城市副中心就“近期可為、遠景可期”了。

我認為,佛山西站樞紐新城面積只有8.58平方公里,但要成就這個樞紐新城,不能孤軍作戰,而是要聯動周邊,通過“西承、南借、東引、北撐”,真正把獅山城市中心連起來,全力將獅山打造成百萬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具體而言,南借羅村28萬人口的巨大消費力,在站南片區策劃商業Mall項目激活西站新城,解決車站新城發展中服務設施和項目引進存在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啟動南片區舊改,向西承接博愛新城建設,極大化利用軌道交通資源,利用站點開發TOD建設城市,與博愛新城共同構築城市服務;向東引進大浩湖優質的生態資源,延續休閒娛樂功能;同時,為南海大學城提供服務設施,解決大學城服務功能不足、留不住人才的問題,支撐大學城發展。

如果最終能夠把南海大學城的潛力激活,就能助力獅山的產業的轉型升級,構築從源頭創新、技術創新到技術轉化的創新鏈。南海大學城發展多年,還只是公共財政“澆灌”的花朵,如果能夠共同建設佛山城市副中心,就有可能打開大學城這朵創新之花,為南海提供一個創新發展的新平臺。

總的來說,獅山城市建設必須因應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的建設改變發展戰略,通過南片區的“三舊”改造,將博愛湖、大學城、大浩湖和佛山西站新城勾連為一個強大的中心城區,建設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徹底改變目前佛山中部地區城市規模小、產城融合滯後現狀,打造一個能夠引人、留人、充滿魅力的“城市獅山”。

(作者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