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人:新版“垃分”標準來了!你小區的垃圾桶長啥樣?

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垃圾分類是改變居民生活習慣的一種行為,也是提升全民文明素質的一場革命。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截至目前,我國237個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中,山東省的濟南、青島和泰安三個城市也在此次上榜名單中。

通過對比《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與2008版標準可以發現,最新版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在適用範圍、類別構成、圖形符號上都進行了不少調整。生活垃圾的類別也被調整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4個大類、11個小類。

“一桶扔”難杜絕

“我們住的小區,垃圾分類設施不是很齊全,垃圾桶上如果貼著標識,扔垃圾時會注意一下,但基本上還是單一的綠色垃圾桶。且小區里老年人多,意識還有待提高。”21日,在濟南市陽光舜城小區,小區居民劉爽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據悉,不少年輕人對垃圾分類比較積極,但在一些老舊小區,垃圾“一桶扔”現象仍然存在。

經濟導報記者在小區內走訪時發現,有居民在家進行了垃圾分類,但到最後,因為垃圾桶並沒有按需分類,無奈之下只能扔進同一個垃圾桶;很多物業管理員和清潔人員會挑揀出紙箱、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但也是出於經濟需求,並非從環保角度出發。

期待人性化設計

12月1日準備實施的垃圾分類條例規定很嚴格,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接受度如何?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分類設施需更加人性化。

“之前看到上海剛開始垃圾分類的時候,難為壞了不少市民,下一步面對《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新版標準,要如何知道自己扔的是什麼垃圾呢?”劉爽表示,現在有專門的垃圾分類APP和小程序在掃描後會準確告訴使用者垃圾所屬的分類,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市民提高垃圾分類的效率。

“希望垃圾分類設施在設計細節上更人性化。”剛剛從海外留學回來的白領許柯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例如寫字樓裡不少垃圾桶上端是盛放煙蒂用的,中間只設計了狹窄的長條形投放口,如果是大型垃圾無法投放進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垃圾混投。許柯建議,也可以根據投放垃圾的分類進行顏色、形狀等區別,比如瓶子類的可以設置圓形口等方式。

未來要打持久戰

經濟導報記者從城管部門瞭解到,目前濟南的垃圾分類工作,包括前端的社區試點等正在按照方案持續推進中。但現狀是,濟南市生活垃圾依然存在“前端混裝、中端混運、末端混合處理”的現象。

“垃圾分類應該是四個同步,要同步進行分類,同步進行分別投放,同步分別進行儲運,同步分別進行處理,這樣的垃圾分類才是一個閉環、科學的過程,缺一不可。”濟南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道忠表示,垃圾分類是個複雜、系統、漫長的過程。王道忠表示,過去濟南垃圾分類這一方面做的工作不足,特別是末端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水平,嚴重製約了前邊工作的進行。

今年8月份,濟南市首個生活垃圾四分類試點小區亮相。該小區不僅實現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幹垃圾、溼垃圾的分類閉環處置,還通過先進的設備,省去了溼垃圾的裝運環節,實現了就地“變廢為寶”。此外,該小區還設有“督桶員”,督導居民準確垃圾分類。多方努力下,小區的溼垃圾減量超過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