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裡多久沒下雨了?記者兵分多路赴“旱區”調查

十多米深的水庫變小池塘,70米深的水井少有水溢出,數公里的山澗小河逐漸乾涸……

水鄉缺水。今年9月以來,浙江出現“區域性較嚴重乾旱”現象。

渴!這是這幾天記者在“旱區”採訪時聽到的最高頻詞語。老百姓生活用水能否得到保障?農作物是否減產減收?旱情天氣何時結束……本端記者兵分多路前往“旱區”一線,一探到底有多渴。

你那里多久没下雨了?记者兵分多路赴“旱区”调查

看氣象

雨量觀測儀,刻度是零

11月21日下午5時,位於嘉興平湖乍浦鎮八字村的“平湖國家基本觀測站”內,氣象觀測員陳明亞準時走出值班室,來到室外觀測場進行“觀雲”作業。

“又是沒有雨的一天。”眼看天空沒有一絲下雨的跡象,她忍不住喃喃道。回到值班室,她查了查電腦,站內氣象數據庫顯示,自10月28日起,自動化雨量觀測儀——“翻鬥式雨量計”所測的降雨量數值便一直是0毫米,破了歷史同期降雨量最少的紀錄。

就在11月20日,中國天氣網發佈消息稱,我國江淮、江漢、江南東部、華南東部等地正面臨著大範圍氣象乾旱。其起因源於上述地區今夏以來降雨持續性偏少。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7月下旬以來,鄂、湘、贛、蘇、皖、浙、閩七省區域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目前,江蘇、安徽、福建3省已產生成片大面積的“重旱區”。

這場旱情,浙江也沒有幸免。

“由於前期受颱風影響,浙江全省範圍內的旱情,出現得比其他省市相對較晚些。”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說,浙江的氣象乾旱,主要源起於10月初颱風“米娜”結束對浙江的影響後,全省範圍內有效降雨持續性偏少。

記者瞭解到,10月3日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了八成。尤其是11月以來,截至11月20日,浙江降水量全省平均僅為2毫米。

對此,省氣候中心將當下浙江氣象乾旱的旱情總結為“區域性較嚴重乾旱”。之所以有“區域性”三字,是因為旱情呈現出“西重東輕”的區域性特徵。

在省氣候中心提供的全省氣象乾旱分佈圖中,記者看到,浙江西南部地區的旱情等級普遍較高,“背後主因還是降水不均。”毛燕軍解釋,這與當地相對深入內陸、前期較少受到颱風影響有關。

據悉,自9月以來,浙江的降水量呈現出“自西向東遞增”的總體格局。其中,西南部地區降雨量尤其少,普遍比常年偏少七成以上,而東北沿海則相對多。此外,他補充說,浙西南多山地,海拔相對高,蓄水能力也相對弱,更進一步加重了旱情。

此外,浙江氣象乾旱還面臨另一不利因素影響:11月以來,浙江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1.3℃。“氣溫偏高,導致水體蒸發量偏大,同樣也不利於緩解旱情。”毛燕軍說。

那麼,未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是否能得到緩解?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表示,本週日(11月24日)起,受到新一輪冷空氣南下、冷暖氣流交匯影響,旱區即將有一輪弱降雨出現,有望能緩解旱情。

據悉,旱區這輪小到中雨的天氣過程,主要發生時段在11月24日夜間至25日白天。但由於暖溼氣流相對較弱,預計這次降雨過程的整體雨勢較小。“能不能緩解旱情,還有待觀察。”不過,胡嘯表示,正值換季,一輪又一輪的冷空氣南下,正帶動入冬範圍的不斷南延,冷暖氣流交匯往往引起降水,當下,長江中下游各省旱情雖然尚未徹底緩解,但較最為嚴重時段已經有所緩解。

你那里多久没下雨了?记者兵分多路赴“旱区”调查

11月21日,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湖海塘公園裡,園林工人正在給花卉、樹木、草坪澆水解渴。今年入秋以來降雨偏少,金華面雨量較常年偏少60%以上,旱情持續將近兩個月,對於公園裡100多萬平方米的綠化是一場“渴”不容緩的考驗,數十名園林工人堅持每天早晚兩次進行人工澆水。浙江新聞客戶端拍友 時補法 攝

看生活

三個水龍頭,依然缺水

在龍游縣龍洲街道岑山村村民朱秀卿家裡,記者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

一個水槽上裝了3個水龍頭。記者用手扳動3個水龍頭的開關,只有1個龍頭能夠流出汩汩清水。

3個水龍頭,背後藏著一個缺水的故事。

岑山村有1400餘人,因為地勢較高,一直無法實現管道通水,全村用水全靠井水和水庫。“我家裡打了兩口井,一口是挖了七八米的淺井,另一口是70多米的深井,我家安裝的第一個水龍頭,流的就是井水抽上來的水。”朱秀卿向記者講述用水的煩惱。

在朱秀卿家的院角,記者找到了那口淺井,低頭望去,發現井內的水量並不多,看似還有些混濁。“自從‘利奇馬’颱風之後,已經3個多月沒怎麼下雨了,淺井的水幾乎已經沒了。”朱秀卿說。

至於深井的水,朱秀卿則不太敢喝。因為每次深井水燒開後,茶壺底部總會留下一層白色的水垢,雖然無色無味,但多少心裡有點彆扭。“現在天旱,深井水也不多,最多偶爾用來洗洗東西。”

井水不好用,幸虧還有山泉水,流向的是第二個水龍頭。2010年,岑山村在附近的深山大塢建了一個蓄水庫,把山泉水接到了村內。“山泉水的水質肯定好,但不經用啊。”岑山村村委會主任毛德榮在一旁說,蓄水庫的容量有限,最多支撐村民兩個月的用水,現在也已經斷水很久了。

在距離村子一兩公里外的山上,記者見到整個蓄水庫的水位已經差不多見底,通往村子的水管內見不到一滴水。

自家井水不多,山泉水已乾枯,岑山村的村民用水實在不易。“這段日子,村民的水龍頭幾乎都沒水,靠各家各戶的井水互相幫扶支援,或從遠處的水塘打水。”毛德榮說。

這種日子在幾天前熬到了頭。朱秀卿拉著記者再次來到水槽邊,打開了第三個水龍頭,只聽到“嘩啦啦”一聲,立刻流出一股清水。“這是城裡的自來水,不僅水質好,關鍵是不會斷。”朱秀卿用雙手捧了一口水,直接吸到了嘴裡。這股清澈之水,正是通過龍游農飲水城市管網延伸,解了村民們的渴。

對於今年的旱情,龍游縣農村水利服務中心主任石建榮更為感同身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南海鎮東塘山村的橫山邊和丁家自然村等地,由於地理位置較偏以及挨家挨戶的井水均乾涸,他們只好給鎮裡打電話,呼叫城裡的消防車將水一車一車送到農戶家裡,暫時緩解燃眉之急。”石建榮說,當下,喝水難成了老百姓心裡最大的煩心事,更應該加快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讓老百姓儘快喝上好水。

你那里多久没下雨了?记者兵分多路赴“旱区”调查

11月13日清晨6時10分,長興縣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的隊員們在和平鎮發射了四枚增雨火箭彈。

看生產

衢州的椪柑,個頭小了

立冬已過,衢州椪柑的採摘期到了。在衢江區橫路辦事處童何村,金黃的果子掛在樹上,果農餘耀飛卻眉頭緊鎖:“今年的果子比往年小,賣不出價。”

9月初以來,當地天氣持續晴熱,大地乾涸狀態日趨加重。雖然日前迎來了一波雨水,但淅淅瀝瀝的小雨難緩旱情。乾旱缺水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尤其正值椪柑的關鍵生長期。

“長時間降雨量稀少,對晚熟的椪柑膨大影響較大。”浙江農技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地考察時,他們看到椪柑新梢葉片捲曲,果實較去年同期明顯偏小,果面無光澤,遇突發零星降雨還導致了裂果,影響果實商品性。

餘耀飛是衢江區餘氏家庭農場負責人。種植柑橘幾十年來,能讓他記住的氣象災害並不多。他告訴記者,2008年初,受冰凍災害天氣影響,衢州椪柑就出現過滯銷情況;2016年初,受凍害影響,再次出現滯銷。今年,持續的旱情讓果品質量下降,讓他焦慮無比。

“往年,大果和中果比例達到90%,今年最多60%,其餘都是小果。”餘耀飛口中的大果、小果,以椪柑的直徑為衡量標準。直徑7釐米以上為大果,直徑小於6釐米是中果,直徑小於5釐米則是小果。

眼前的椪柑約有30畝,產量15萬斤,直接經濟損失就有10萬元。走進橘園,餘耀飛指著小而略顯乾癟的橘子說:“小果沒人要,一斤也就賣個一兩毛。”

天氣的變化,歷來影響農業收成。然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噴滴灌等設施大量應用在農業中,可以緩解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餘耀飛的柑橘園裡,有一片大棚,裡面種著“春香”和“紅美人”等市場上的高端柑橘品種,周邊還有噴滴灌設施。往年,如果遭遇時間不長的乾旱天氣,餘耀飛並不擔心,因為一公里外的水庫是他的灌溉水源。

然而實際情況不盡如人意——有設施,卻無水源。“今年年初,水庫開始維修,就沒有蓄水了。”餘耀飛感慨,有抽水機和水泵,卻派不上用場。

餘耀飛的遭遇並非個例。農業專家走訪各地瞭解到,在應對罕見的乾旱天氣時不少農民遭遇了很多困境:一些種植效益較差、抽水抗旱成本較高的農作物,農民不願花錢抗旱;一些小散戶的園地,基本沒有水利設施,即使有小水泵,也因多年不用而基本損壞,應對乾旱的能力較差;抗旱水源不足,大型水庫等整體缺水;部分農產品距採收期較近,農民抗旱意願不強……

這次的教訓,令餘耀飛痛定思痛。接下來,他要為自己的農場配建一個小水塘,緩解無水可用的困局。另外,他還準備再購置3臺抽水機。

農業乾旱將持續存在,各地已經行動起來,積極購置或調配儲備潛水泵、發電機組、水管等抗旱物資。據應急部門數據顯示,衢州市調配水泵254臺、發電機120臺、水管水帶2萬餘米。麗水農業部門正指導茶農充分利用現有的噴灌、遮陰等設施,減輕乾旱對茶樹生長的不良影響。

農業專家還給出建議,種植油菜的農戶,要加快搶收進度,旱情嚴重田塊要及時改種;各類果園可以利用雜草、麥秸、稻草、樹葉等進行樹盤覆蓋保溼,或在果園灌溉一次後蓋上薄膜,抑制雜草並保溼。從長遠看,可以引進試種一些耐旱抗凍的柑橘品種,如甜橘柚等,調整優化品種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