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鰻鱗(音)”是一個地方性詞彙,主要盛行於青島地區,指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海洋魚類。顧名思義,“鰻鱗”和“鰻魚”沾邊,這肯定沒錯;如果你用某度搜索一下“鰻鱗”,最起碼頭幾個鏈接都會告訴你,“鰻鱗”就是海鰻,這就不太對了。

如果“海鰻”泛指海里的鰻魚,那麼說“鰻鱗”是“海鰻”勉強解釋得通;但問題是,真的有一種魚類的正式名稱就叫做“海鰻”,而且它絕不是青島人心目中的“鰻鱗”。我們先來瞻仰一下海鰻的尊容,是本人在竹岔島某漁家宴拍的: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一:海鰻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二

這就是正兒八經如假包換的海鰻了,學名Muraenesox cinereus,鰻鱺目海鰻科。鰻鱺目的魚類大概都可以被籠統地叫做“鰻魚”,但只有這種魚的正名才是“海鰻”二字。“人生弱智如初見”,我剛看見這魚時感覺吃了一驚,只見其身材修長,差點以為是有點埋汰的活帶魚......那什麼水族箱的玻璃太髒看不清,湊近了才知絕非帶魚。

此魚身體延長,軀幹部接近圓筒形,尾部較側扁,用魚類學業內黑話來說就是“鰻形”,這種相對豐腴的身材和帶魚區別明顯。長成“鰻形”的魚未必是鰻魚,黃鱔也是“鰻形”,但它屬於古怪的合鰓魚目,和鰻鱺目相去甚遠。還有一堆和鰻魚八竿子打不著的魚都屬於“鰻形”,可能是具有某種生存優勢。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三

作為水下掠食者,海鰻天生就有殺手裝備,其上下頜均延長,犬齒髮達強大,且生性異常兇悍,這是我親眼目睹的。當廚師將其從水中抄出時,這傢伙奮力反抗,試圖“襲人”;被重重摔在地上後,仍兀自扭曲翻滾,兇相畢露,猶如墜入魔道又被打回原形的敖丙。廚師說道,對這廝且不可等閒視之,稍不留神即是血光之災,甚而皮肉之苦、斷指之痛,非下重手製服不可。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四

驚心動魄的屠殺過程結束之後,廚師把魚拿進後廚,我兒好奇地跟將過去,回來後大讚廚師刀工嫻熟,估計會很“入味兒”。成品端上桌之後,很快被一掃而光,我當時大概也覺得不錯。不過,後來看到很多人表示此魚味道“一般般”,且V形小刺極多,令人不勝其擾,在青島地界上地位不高。我覺得還好,可能是因為一貫對生活要求不高。另一個原因,廚師之所以切的那麼密集,也是為了儘可能把小刺切斷;所以,雖然照片中明顯可見小刺,但我感觸不深。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五:星康吉鰻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六:星康吉鰻

青島人鍾情的“鰻鱗”是另外一種,康吉鰻科的星康吉鰻/Conger myriaster,而對海鰻並不以鰻魚視之,一般稱之為“季勾”或“鉤子”。和“季勾”一樣,“鰻鱗”之“鱗”也僅是“音譯”,具體何字待考。我覺得像是“鰻鱺”的地方口語化,畢竟也是鰻鱺目的成員,或許有些淵源。另,星康吉鰻或可簡稱為“星鰻”,卻不能擴展為“七星鰻”。七星鰻又稱七鰓鰻,乃是圓口綱部分物種的統稱,只是魚形動物而已,並非真正的魚。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七:星康吉鰻

“鰻鱗”體色比“季勾”深沉得多,通常呈棕色,體側各有兩道深淺相間的斑點,猶如繁星點點,故以“星”名之。此魚比“季勾”更細長,常呈蜿蜒之勢,假裝自己是一條蛇。雖然它也不是吃素的,但更偏向於小型浮游生物,頭小牙細,且性格溫順,舉止嫻靜,斷然不會發生咬傷人的惡性案件。此魚肉質細膩,只有一根脊骨而無累贅小刺,醬燜紅燒皆宜,比“季勾”更受歡迎也在情理之中。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八:海鰻

然而人們的口味各地不一,“季勾”也並不總是受冷落。據說,“季勾”在華南頗受追捧,常被曬製成魚乾,成品小刺變軟,蒸食尤佳。在隔海相望的東瀛島國,海鰻被認為風味高雅,視為高級魚食材,懷石料理常用之。核心技術在於刀工,名曰“骨切”,又號稱“一寸二十四斬”,須用厚重的斷骨刀將小刺細細切碎,最終達到入口渾然不覺之境地。為了這口吃的,可真是煞費苦心,無所不用其極。

青島人所說的“鰻鱗”就是海鰻嗎?

圖九:日本鰻鱺

除海鰻之外,島國人亦食星康吉鰻,但長期視之為更高級食材的平價替代品。所謂“更高級食材”,指的是鰻鱺目鰻鱺科的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也叫“河鰻”或“白鱔”,可以說是島國人心中的鰻魚正朔。此魚日漸瀕危,據說魚苗價格堪比黃金。過去膠東半島亦常有之,如今幾乎無噍類矣。按下不表,ov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