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在種植偏好上,有的人喜歡種植傳統的主要糧食,因為其價格比較穩定,漲跌幅度不大,雖然利潤比較少,但風險比較少,人心底裡踏實。也有的農民屬於風險偏好型,喜歡跟著市場走,什麼值錢種什麼。無論是哪種類型,都反映了農民的真實現狀,在折騰和不折騰之間徘徊,在賺錢和賠錢間左右,在希望與失望間波動,在價格忽高忽低之間惆悵。

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這種表現在受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種植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尤其是近些年,蔬菜、水果滯銷的消息屢見報端,很有可能去年你大賺特賺的農作物,今年就讓你賠個傾家蕩產,市場的變化,就像陰雲莫測的天氣一樣,讓人捉摸不透。

這裡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大蒜,這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調料,因此在北方地區種植的人也比較大,然而從價格來看,三年就幾乎坐了兩次過山車。

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2017年的時候筆者依稀的記得,那個時候的大蒜價格高的離譜,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0多元一斤,都快超過了豬肉的價格,很多人感嘆“蒜你狠太狠”,很多地方的餐館大蒜都成了限量供應,那一年大蒜上了頭條,火了一把!

然而到了2018年,本以為能延續火熱的大蒜迎來了滑鐵盧,從5月份左右的蒜薹沒人要就已經見到了端倪,很多人看著2017年大蒜價格暴漲,紛紛倒戈種植大蒜,擴大種植面積,從者眾的結果就是供應過量、市場飽和,結果可想而知。

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2019年的蔬菜、水果價格更加讓人捉摸不透,豬肉頻現頭條,搶走了風頭,然而並非所有的都是如此,白菜沒人要、蘋果價格腰斬、柚子價格低得離譜,給部分農作物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不過就大蒜來看,相比於去年,情況還能好一些,去年產地有的時候兩毛錢都沒人要,如今不少地方的收購價格已經在4元左右,足足翻了20倍。

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圖 / 網絡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今日互動:各位朋友,你們對此事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分享

我是泉新三農,一位想為淳樸的家鄉帶來清新的精神面貌,為古色的家鄉帶來高新的技術的新媒體人!也歡迎各位農友們進行點贊,轉發及評論。

這種農作物,三年兩回“過山車”,去年2毛賣不動,今年翻了2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