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品長壽美食 遊多彩大埔

大埔縣:品長壽美食 遊多彩大埔

大埔小吃有200多種。圖為製作百侯薄餅。 (首席記者鍾小豐攝)

品嚐特色小吃,暢遊山水之間,滿目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如今的大埔縣,以多彩姿態吸引著八方遊客慕名而來體驗豐富而獨特的長壽食品、久遠而深厚的人文積澱、篤實而淳樸的民俗風情,探尋“世界長壽鄉”的長壽奧秘。

當前,大埔縣依託豐富的自然文化旅遊資源,統籌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生等新業態,深入打造廣東“客家香格里拉”文化旅遊目的地。

大埔县:品长寿美食 游多彩大埔

大埔小吃文化城被打造成“大埔小吃”研發基地、就業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劉潤濤 攝)

富硒地長好食材

健康長壽吃出來

漫步百侯老街,穿梭於時光洗練的明清古建築,不時傳來陣陣蕉葉香。走進一間店鋪,店老闆正在用力揉搓麵糰,把餡料包進糯米皮裡,紮成四方,用蕉葉條包裹,放進蒸籠……半小時後,熱氣升騰,米香濃郁,憶子粄便呈現眼前。

“憶子”之名,來源於一段感人的民間故事。明末清初,大埔縣有一位勤勞能幹的客家婦女,人稱松嬸,因思念從軍的兒子,每逢中秋,就做了箬葉粄,擺在月光下,焚香祈禱其子平安回家。秋去春來,不覺度過了整整30年。最終母子團圓,此粄由此得名憶子粄。

悠久的客家飲食文化,是大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筍粄、珍珠粄、百侯薄餅……大埔小吃有200多種,當前更是有15種小吃獲評為“中華名小吃”。種類繁多的小吃,助大埔人吃出了健康長壽的體魄。

這一切得益於大埔擁有優質的富硒長壽資源。經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抽樣檢查,大埔縣土壤最高硒含量達1.9毫克/公斤土,富硒土壤分佈在該縣15個鎮(場)。據瞭解,硒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及抗體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對結腸癌、皮膚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具有明顯的抑制和防護作用。

在富硒土地上種出來的好食材、生產出來的好食品比比皆是,花生、茶葉、金針菜、腐竹、大埔娘酒、豆腐乾、蜂蜜、礦泉水已成為公認的八大“大埔縣長壽食品”。此外,在大埔人的餐桌上,一鍋藥根湯是必不可少的。大埔特色養生藥膳的原材料,主要來自山野的草藥,如當梨根、白花蛇舌草、白花牛奶樹根、溪黃草、五葉神等,皆是大自然恩賜的寶物,每一種草藥,均有其獨特的養生功效。

“小吃作為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旅遊景點一樣,已引起越來越多遊客的關注。如沒吃到天津‘狗不理’包子,就等於沒去過天津;沒吃過北京烤鴨,等於沒去過北京。同樣,來大埔沒吃大埔小吃,就等於沒來大埔。”大埔小吃文化城負責人羅瑞丹告訴記者。

大埔小吃源遠流長、種類繁多,如何把小吃做成大產業,實現一業興百業旺,輻射帶動全縣小吃發展?大埔縣採取了開設職業培訓學校、義務培養客家菜師傅的方式。

據瑞錦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郭曉旺介紹,目前大埔小吃文化城被打造成“大埔小吃”研發基地、就業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集宣傳、傳播、研發等功能於一體,用系統的企業標準進行統一培訓和輔導,培訓班每年都會開班,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含食品安全知識、烹飪基礎知識講解和小吃、主菜等實操課程。

去年,瑞錦職業培訓學校舉辦了6期培訓班,有200多人報名;到2018年底學員開辦的大埔小吃品牌店有55家,分佈在梅州、廣州、深圳、東莞、清遠、中山等地。今年開辦的3期培訓班,有100多名學員報名參加。

大埔县:品长寿美食 游多彩大埔

百侯鎮明清建築多,是體現大埔縣“古色”的典型代表。(連志城攝)

大埔县:品长寿美食 游多彩大埔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參觀學習。(首席記者高訊 攝)

“三色”資源豐富

宜居宜遊康養地

站在大埔縣筆枝尾山頂,三江匯流的壯觀景象激盪著人們的思緒,彷彿還能聽到92年前嘹亮的衝鋒號聲。一座高15米、底寬4米的烈士紀念碑靜靜佇立,碑身上,朱德元帥親筆題寫的“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十五個大字,蒼勁有力。

“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近年來,大埔縣投資6000多萬元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各項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先後建成戰役紀念館和接待室、主題雕塑等,新增了“將帥廣場”,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參觀學習。據瞭解,僅僅最近一個月,前來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上黨課、開展黨日活動的人數就接近10萬人次。

大埔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甘海洋告訴記者,大埔紅色“家底”深厚,境內有80餘處革命舊址,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階段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直至解放戰爭全面勝利階段,皆有代表性較強的紅色文化資源。

距離三河壩30公里的百侯鎮,是體現大埔縣“古色”的典型代表。來到三十六巷,行走在鵝卵石鋪砌成的蜿蜒小道上,仿若走進時光隧道,意境悠遠;巷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古民居,牆上用泥塑浮雕展現的科舉之路,古味十足。

大埔作為“文化之鄉”,境內人文厚重、源遠流長,有“一腹三翰林”“父子兩進士”“父子兩總理”“兄弟三將軍”“同期四位省主席”“全縣109位將軍”等人文佳話,有113處文物保護單位,有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百侯名鎮旅遊區等9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

大埔被譽為“客家民居大觀園”。在這裡,能一睹圍樓、方樓、圍龍屋、走馬樓、鎖頭屋、騎樓群、中西合璧屋等客家民居;可欣賞輕靈飄逸的花環龍舞、仔獅舞;細細品味有“南國牡丹”之譽的廣東漢劇、韻味十足的廣東漢樂、悠揚動聽的客家山歌。

大埔美,還美在“綠色”。大埔是第八個“世界長壽鄉”,生態環境優美,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98.5%,森林覆蓋率77.93%。這裡有被譽為粵東綠色寶庫的豐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有茶園萬畝的西巖山,有規模宏大的坪山梯田,有壯麗的三江匯流景觀……獨特的生態資源形成了宜居宜遊的康養勝地。

今年1至10月大埔縣累計接待遊客624.31萬人次,比增9.94%;旅遊收入369533萬元,比增12.47%。目前,大埔縣正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戰略以及縣委“456”工作思路,致力把紅色、古色、綠色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23日舉辦美食旅遊文化節

本報訊 11月23日,大埔縣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千人長壽宴將在大埔縣城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支持,大埔縣政府主辦,屆時將邀請多位頂級大廚和美食專家、民間美食達人等參加,共同探討當地美食的發展路徑。

此次千人長壽宴由大埔小吃文化城以羅秋航師傅為代表的大師工作室引領創新,聯合大埔縣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瑞錦職業培訓學校的學員共100名廚師同場展藝,採用大埔良好生態種養的優質食材為基礎,以傳統膳食“五味調和”“適時而食”和“食治並舉”為原則,將傳統菜品以新穎的烹飪手法與創意的搭配風格呈現,演繹大埔飲食文化的獨特多彩,為賓客呈現健康、美味的菜餚。

●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通訊員 王運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