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看看这份南京人专属“冬藏”指南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11月22日22时59分迎来“小雪”节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也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之为“小雪”。

小雪节气开始,南京气温越来越低,而且伴随着冷空气入侵,“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冬日景象也将逐渐呈现。万物虽渐渐失去生机,但南京人早已懂得如何为漫长的冬季储备食材,也懂得如何在冷空气和寒潮频发的季节里御寒,更懂得如何在寒冬里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又是一年腌菜时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此时彩虹不会出现了,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季节。

在寒冷的季节里,蔬菜会越来越少,为了延长蔬菜和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勤劳的南京人素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习俗。

小雪节气,看看这份南京人专属“冬藏”指南

△“腌菜季”到来,南京各小区内,椅子上,到处都可看到正在晾晒的腌菜。视

老南京有“雨雪封门,跌进了腌菜缸”一说。夏仁虎《岁华忆语》中有记载:“腌菜之风……金陵人家,犹重视之,例于小雪前,视家人之多寡,购菜若干担,洗净晾使微干,然后于大缸中平腌之。三数日后,一一取出,加姜末与石萝子于菜把中,挽使成结曰打把。泥封之,一月后始可取食,脆美绝伦。”

南京人腌菜喜好选用“高秆白”,往往整担购入,洗净后晾晒在房前屋后,甚至晾衣绳和树枝也成了此刻晾菜的好地方。晾好的菜用盐搓揉,放入菜缸,堆叠整齐,用干净的大石头压紧。菜腌的多的人家,还会有年轻男性赤脚在大缸中一层盐一层菜地踩实。

腌菜的吃法多样,既可清炒或凉拌,也可用来烧鱼、炖肉。春天里蚕豆上市时,腌菜炒蚕豆还是一道时令风味美食。《金陵野史》中记有宋美龄在六华春吃腌菜心赞不绝口一事,这也说明南京腌菜妙味无穷。

东坝萝卜干还是非遗产品

冬日的早晨,一碗米粥配上一碟萝卜干,虽不华贵,但却让不少南京人感到格外温暖。

小雪节气,看看这份南京人专属“冬藏”指南

△2019年11月14日,江苏农民正在采摘萝卜。视觉中国图

高淳东坝地区腌制的萝卜干可以说是南京最好吃的萝卜干了。作为传统的土特产品,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已有三百余年的传承历史。当地老百姓在制作萝卜干的过程也极为考究。选用本地品种优良、生长期在70天以上100天以内的萝卜为原料,经过清洗、切制、卤制、晒制、腌制等多道工序制作。目前,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现已被列入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腌制好的萝卜干吃起来有脆脆的声音,因而又有一个亲切有趣的名称“萝卜响”。南京作家薛冰在《饥不择食》一书中,这样写道:南京人最常见的早饭小菜,则是萝卜响,腌得极咸,一碗饭吃不了一小块。母亲有时将萝卜响浸泡后切片,加葱花爆炒,口味就好得多了。

然而这独具口感的萝卜干的腌制时间并不是一年到头皆可,其腌制过程的时令选择也同样包含“天时”的因素。受气温和降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萝卜干的最佳腌制时节正是小雪前后。这时萝卜体内糖分和水分都恰到好处,一切都为冬日里那清脆一口而蓄势待发。

小雪节气,看看这份南京人专属“冬藏”指南

△2019年11月14日,江苏农民正在晾晒萝卜干。视觉中国图

老南京或许还记得,几十年前,新街口西北角的工人游泳池,冬天空下来,就被用于腌萝卜干。薛冰描述当时场景:“工人们穿着长简雨靴在萝卜上面走动,用大铁锹翻搅萝卜,看起来十分壮观。”

“汤婆子”陪伴“睡到明”

小雪前后的南京随着冷空气的不断来袭,各类取暖用具开始派上用场。《民国故都剪影》中有:“取暖之道无非水火,手炉脚炉用火,汤壶以水。”

手炉、脚炉、汤壶都是旧时常见的取暖用具。时代发展到今天,手炉、脚炉因为需要用到火,受限于安全与便利因素,已经难以见到。而汤壶用到的是热水,和现在热水袋的功能大同小异,装满热水后放置在被窝里以提高温度。 汤壶有很多别称:汤婆子、锡夫人、汤捂子、脚婆,其中以汤婆最为通行且诙谐有趣。

小小一件取暖用品被许多诗人赞颂过,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明瞿佑《汤婆》诗:“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小雪节气,看看这份南京人专属“冬藏”指南

△汤婆子。视觉中国图

汤婆除了有锡制的,旧时常见的还有铜制汤婆。据《民国故都剪影》中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前,汤婆风行于南京家家户户,60年代以后,因为盐水瓶(医院挂完盐水剩下的废弃物)的出现,人们开始选择用它来代替传统的汤婆灌水取暖。后来随着塑料、橡胶的普及,盐水瓶又被塑料暖壶及橡胶暖水袋替代。虽然材质上日新月异,但旧有的称呼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依旧用“汤捂子”、“汤婆”来称呼新一代的暖具。

小雪泡汤润寒冬

小雪时节寒气渐深,人们开始真正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与萧瑟,寒风中行色匆匆的路人,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渴望着被温暖。从这一时节开始,懂得生活的南京人会在周末或是节假日和家人一起,前往江宁汤山泡个温泉,享受下冬日里难得的暖意。

小雪节气,看看这份南京人专属“冬藏”指南

△温泉。视觉中国图

温泉是大自然所提供的能健身祛病的宝贵资源。据介绍,南京的汤山温泉属于综合性“含氡的高热硫酸盐钙镁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55~60℃,所以有“四季如汤”的美誉。早在南北朝时代,梁太后就在此治好过她的皮肤病。民国时期,很多国民政府的军政要人都来汤山游息,兴建了不少私人别墅和园林,如张静江所建的张公馆(即今蒋介石温泉别墅)、戴季陶的望云书屋等等。

如今,汤山温泉的开发和建设进入新的时期。现在的汤山,已经打造成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共具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每一年的十一月份左右还会举办汤山温泉文化旅游季活动,迄今为止已是第十一届。(南京市文化馆杭素婧对本文亦有贡献)

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