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教育於新加坡而言,堪稱“國之命脈”。這話一點也不為過。

引用一位演講者的話,新加坡什麼都沒有,只有人。因此他們要保證每個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所有的部門裡,只有教育部長是兩位,分管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除國防外,教育的投入經費是最高的。

從世界金融巨鱷羅傑斯,到我們熟悉的明星李連杰、張柏芝、吳鎮宇等,還有富二代王思聰,都選擇在新加坡接受基礎教育。

那麼,作為一個1965年獨立的小國,為什麼新加坡總能在教育上奪得亞洲排名NO.1呢?

本次名學網名校之路,我們抵達新加坡,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展開了一番關於新加坡教育的探討。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01/

終身學習依靠機制創新與保障

世界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能、5G、大數據、雲計算……不斷湧現出的新鮮理念和先進技術讓人目不暇接。據世界經濟論壇預估,到2020年,由於人工智能的發展,7500萬個傳統工作崗位將消失,同時還有1億33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等待人才填補。於是問題來了:新的工作需要新的知識和技能,大學如何幫助年輕人做好應對未來變革的準備呢?

這對現有的教育理念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需要我們對學習的內容和人才的標準重新定義。

在交談中,陳永財教授多次強調終身學習在21世紀的重要性。他說:

“今天,某個領域的知識或技能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5年的時間,這意味著我們的每一位畢業生都要成為終身學習者。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他可能需要不少於十次的再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符合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技能。

即使退休之後,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激活狀態也很重要,不斷學習可以幫助我們過上優雅的、高產的老年生活。”

今天,每個人都在談論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然而新加坡的做法並不多見——通過政府和大學的機制創新,為大家畢業後再學習提供支持和補貼。2018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推出了“終身學習者”(NUS Lifelong Learners Programme)項目,鼓勵學生在畢業後的20年間通過返校或在線的方式持續學習,以更新認知、拓展視野。畢業後的學習可以很放鬆,比如每年選修1-2門課程,20年就可以修完20-40門課程,完成知識體系的更新迭代。

“以前的大學教育是確保學生掌握工作中需要的一項謀生技能,如今的教育必須將學生培養為終身學習者,不斷適應新事物、新環境。”陳教授說。

為了提供更有針對性、和市場更為接軌的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各領域的企業合作,瞭解業務前線的最新發展和需求,不斷調整課程設計。合作公司的僱員可以在大學的課程庫中自由選擇內容來學習,自助餐式的 “All-You-Can-Learn”項目大受歡迎。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

其實,新加坡政府對“後大學時代”的繼續教育一直都很支持,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技能創前程”(Skills Future)項目,目的是鼓勵國民不斷學習,持續提升勞動力素質。政府提供相應的學習經費補貼,40歲以下的公民返校或在線學習,政府承擔70%的學費;40歲以上的公民,政府承擔90%的學費——新加坡人把終身學習計劃落到了實處。

/02/

集各家所長 打造世界一流學府

縱觀新加坡教育的發展,保持開放的心態,吸收不同教育體系的精華,走出一條中西融合之路,是新加坡教育不斷髮展、一路領先的重要原因。沿用英國教育模式的新加坡,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向美國教育體系學習,同時加強同亞洲國家的交流,博採眾長,不斷推進教育改革。

陳教授說:“新加坡是一個小國,我們明白需要不斷向外看,所以總是充滿好奇,並不會把自己簡單地定義為東方或者西方的風格,而是在一個更廣泛的框架中去做教育。我們在90年代就提出了全球化的學習,鼓勵學生去世界其他地方感受多元文化,積攢社會實踐經驗。”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校友展示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海外學院(NUS Overseas Colleges Programme)項目至今已經在舊金山、紐約、多倫多、斯德哥爾摩、慕尼黑、雅加達、深圳上海、北京等12個城市展開,與海外高等學府共建初創企業實習項目及創業培訓項目,幫助學生們獲得寶貴的實踐經歷和市場經驗,培養創新思維,體驗多元文化,感受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場需求

。一系列的創新項目真實詮釋了國大的使命:去教育、去激發、去改造!

/03/

激烈競爭下的全人教育

在新加坡,萊佛士書院(新加坡世界頂尖中學)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也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如果孩子能在書院求學,那將是每個家庭最大的榮耀。

學校成立於1823年,由新加坡的發現者及首任總督、英國人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創辦,原名新加坡書院,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學校。1868年,為紀念萊佛士爵士更名為萊佛士書院,現在2元新幣的背面圖案就是書院最初的模樣。

陳永財教授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回憶起那段經歷,他透露:“身邊的很多同學都比我聰明,和那些最優秀的人一起學習對我提升很大,激烈競爭又互幫互助的環境將我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出來。‘我一定會閃耀’是每位萊佛士人內心的信念。”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萊佛士書院的行政樓

在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作為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學府,萊佛士書院始終以“更好的時代”為己任,在新加坡教育改革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國家培養了數不清的優秀的政商界人士,其中包括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和總理吳作棟。書院是英國本土之外為牛津、劍橋大學輸送學生最多的學校,每年大約有50-70名學生會被這兩所頂尖學府錄取。在2019年的申請中,有40名同學申請到牛津大學本科,4名學生被哈佛大學本科錄取,這在非常強調校園多樣性的哈佛實屬難得。

優秀的教師是萊佛士最引以為傲的資本。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的第一印象是學校教室非常樸素,只有黑板和課桌椅,與傳統的教室並無二致,這實在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副院長何女士對我們說:“萊佛士相信最好的老師僅靠粉筆和黑板也能帶來精彩的課堂,一些不必要的電子設備或技術反而可能會干擾學生們的注意力和思考的連貫性。教室裡最炫目的不應該是電子產品,而是閃耀的思想。”

除了優秀的教師資源外,萊佛士還擁有全國最優質的生源。書院招生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學習成績——只招收在PLSE(新加坡教育部舉辦的一項國家統一考試,以評估小學六年級學生升讀中學課程的能力)和O-LEVEL(初中生的畢業會考)中成績最優異的學生。這意味著不論家庭貧富,學生都享有平等的入學權利,政府官員、學校教職員工、富人階層的孩子不享受任何特權,連總理的孩子都不能例外。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校園中的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塑像

自由的學制和豐富的選修課資源也是這所書院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這裡的中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孩子們像大學生一樣自主選課,受歡迎的講座往往同時有七八百名學生到場。課程涵蓋 Beat Box、攀巖、童話賞析、食物的發展史、金融與推理數據、邏輯和悖論的樂趣、藥劑學入門、電子遊戲編程等,五花八門。學生甚至可以自己設計課程。求變、創新的力量在這裡再一次得到印證。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

學院圖書館牆壁上,篆刻著這所低調而實力超群的名校一直堅守的理念——“在學術追求上,我充滿熱情,同時嚴以自律;在個人成長中,我珍視正直的品質,尊重個體的意志,懷著善意去服務他人和社會。我以此來堅守並弘揚萊佛士的榮耀。”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學校走廊裡掛滿了同學們的美術作品

參觀校園的時候,我們看到走廊裡展示的都是學生們創作的美術作品,有意境悠長的山水畫,也有抽象晦澀的現代藝術,還有用於自我激勵的幽默漫畫。何女士介紹說:

“萊佛士書院並不希望培養只會讀書的人,我們提供四大類豐富的選修課程和社團活動——性格與領導力、社區與公民、體育與健康、藝術與美學。此外,我們還通過寄宿制度和間隔學期項目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成為人格健全、具有批判性思維、懂得回饋的人。學術中的超人和生活中的正常人並不矛盾。”

1903年,原本私立的萊佛士學院成為公立學校。直到今天,萊佛士書院依然是新加坡教育部管轄下的一所政府中學,不過它要比其他很多中學享有更高的自主權。

今天,萊佛士書院、萊佛士女子中學和萊佛士初級學院(兩年制高中)彼此之間擁有特殊的聯繫,儘管課程和管理相互獨立,但是三所學校組成了一個強強聯合的教育聯盟,校友都將自己稱作“Rafflesian”(萊佛士人)。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萊佛士書院的孩子們

我們也看到,激烈的競爭和過早的分流使新加坡的學生面臨不小的壓力。陳永財就此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學術,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眾,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太看重學術表現,這或許有些狹隘,會讓一部分學生失去自信。我們也在改革,在全人教育框架下去追求更加科學和平衡的教育模式

,我對這個方向很有信心。”

/04/

新加坡的“求變”之道:與世界共鳴

採訪結束後我在酒店整理文稿思路,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總結對新加坡教育的印象,那就是“變”。

永遠保持開放的頭腦和心態,永遠帶著憂患意識追求更優質的教育模式,嘗試不同的機會,體會世界的多元,這就是新加坡教育的發展之道。

李連杰、王思聰在這件事上不謀而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為什麼

傍晚的新加坡

就在我們離開新加坡一週之後,2019年10月10日,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首次登頂,獲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報告指出,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在基礎設施、衛生水平和勞動力市場方面排名第一。新加坡很小,但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越來越奇妙。

我想,新加坡人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也是新加坡傳奇能夠延續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