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政府主辦,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圖片集團、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承辦的“北京國際攝影周2019“近日在北京舉行。光山縣文化館館長蘇平的攝影作品《一帶一路上的窯工》在2019北京國際攝影周進行了展出。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據瞭解,“北京國際攝影周”自2013年創辦以來,累計吸引30多個國家的1200餘名攝影師及50餘家攝影專業機構參與其間,現場觀眾達200餘萬人次,通過線上相關渠道有效覆蓋近3億人。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現供職於光山縣文化館的蘇平,專職從事群眾文化方面的攝影創作、培訓、展示和輔導工作。現為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理事、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光山縣藝術攝影學會秘書長。其攝影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攝影展(賽)中獲獎。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老窯工》此係列是蘇平用了三年時間在商城郭窯拍攝完成的品。商城郭窯,是有著700年曆史的老龍窯。上世紀70年代,為地方國營商城縣郭窯陶瓷廠,當時有職工500多人,燃料是就地取材的柴禾,一年到頭都是熱火朝天的場面,柴禾排放得一眼看不到頭。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進入上世紀80年代,欣欣向榮的陶瓷廠每況愈下,職工各奔東西,工廠由當地政府接管,艱難生存著。現在雖然產品銷路沒有問題,但是目前真正能夠熟練製作窯器的不到10人,大都年齡65歲以上,因為這門手藝需要從十幾歲開始學習,現在年輕人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參與。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郭窯師傅們的生產和生活基本上處於半封閉狀態,這些師傅們一輩子就只會這個行業,看到他們原汁原味和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術,蘇平不希望這門化石般的老手藝在地球上消失。該作品的入選對於宣傳信陽的傳統制作工藝,提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挖掘和保護,將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光山攝影作品入展北京國際攝影周~

監製/蔡大恩 裴仁和 方明利 責編/梅曙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