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前店後廠”產銷平臺 珠海助力稻城“脫貧奔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發達省(市)對口支援四川雲南甘肅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4〕41號)要求,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廣東省安排8個市對口支援甘孜州18個縣(市),其中珠海市對口支援甘孜州稻城縣、理塘縣。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的精神,珠海、稻城認真落實兩地聯席會議上達成的共識,進一步加大產業援藏和消費扶貧力度,積極探索如何發揮高原藏區的產品和東部沿海的市場優勢,促進甘孜州高原農牧產品進入珠海及港澳市場銷售,推動珠海消費市場與甘孜產品資源實現產銷有效對接,促進當地農牧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共奔小康。

共享理念破題

探索“前店後廠”扶貧新路徑

2015年10月17日,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以及中國光彩會發起“萬企幫萬村”行動以來,帶動了許多貧困戶增收脫貧。但在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中也顯示出部分企業由於自身侷限性而遇到的瓶頸:如“一村”所種養的農牧產品品種有限,數量稀少,“一企”所形成的消費需求也相對有限,不僅成本開支大,扶貧效率低,而且前期部分地區採取“以購代捐”形式開展,屬於短期“輸血”幫扶,缺乏內生的發展動力、缺少長期的市場支持,容易養成“等靠要”心理。同時,任務式幫扶,缺乏正確產品和市場引導,導致不可持續發展,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假如打破目前“一對一”幫扶模式,借鑑共享經濟發展理念,將在珠海的“百企”角色整合“抱團”成一個平臺,形成前方強大的消費市場合力;再打造一個平臺對接甘孜州稻城縣、理塘縣的“百村”,通過平臺來整合貧困戶種養的農牧產品資源,集中採購銷售,形成品種多樣、物美價廉的後方產品供應基地。這種平臺化的“前店後廠”運作模式,效果會不會更好?經過珠海市委農辦、廣東援川前方工作組的共同謀劃和努力,一個充分發揮東西部各自市場與產品資源優勢,以珠海市對口支援甘孜州稻城縣為紐帶依託,採取兩地政府搭臺、企業運作的共建兩地“產”“銷”平臺的消費扶貧模式就此誕生。

一是在東部打造作為“前店”的“消費”平臺和網絡。在珠海市落地建設對口支援甘孜州藏區文化體驗園,充分開發東部廣大消費群體對高原優質農牧產品的需求,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消費群體、市場抱團整合到一個大的“扶貧消費平臺”供給,形成東部前方強大的扶貧消費市場和消費門店,構建扶貧消費網絡,助力滿足東部老百姓對高品質生活產品追求的願望。

二是在稻城打造作為“後廠”的“產品”平臺和基地。“後廠”即在稻城落地的農特產品產業園,利用西部特有的優質高原農牧產品資源,將西部甘孜州南部稻城附近鄉村農戶、農牧基地的農牧產品、藏草藥等整合到一個大的“扶貧產品平臺”歸集,形成品種多樣、物美價廉的後方產品供應基地。同時,根據“消費”平臺的需求,開展產業拓展,推動訂單生產、定製服務、企業基地結對等業務,助力西部農牧民進行科學生產和有效生產。

三是利用東西兩大平臺綜合資源優勢拓展新業務。在“兩地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萬企+萬村共享共建”的模式中,充分發揮東西部兩地資源與市場優勢,不斷推進珠海和稻城兩地園區平臺建設。通過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打通東西部物流障礙,將“前店”“後廠”串聯起來,並依託稻城亞丁景區的旅遊資源和附加開發資源,圍繞高原農牧產品這一主線,佈局“全域旅遊+農業”“高端消費+基地”“互聯網+平臺”等業務,以市場需求倒逼產業發展,帶動稻城致富奔小康。

“兩園”落地攻堅

力拓藏區產品“供”“銷”渠道

2018年11月5日,作為“前店”的珠海對口支援甘孜州藏區文化體驗園正式開業。項目定位為“甘孜州會客廳”,是集甘孜州特優高原農牧產品展示展銷、特色藏族文化輸出展示、高原產品種養殖試驗、產業貿易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援藏扶貧平臺,擁有產品展示展銷、藏式餐飲體驗、兩地文化交流等多項功能。

一是聚集產品優勢。通過整合抱團、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已開發“稻城印象”系列特色旅遊商品和“稻城味道”系列特色餐飲,推動旅遊與農牧業、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二是拓寬銷售渠道。園區通過珠海農博會等平臺,與多家珠海企業簽訂供銷協議,一批批高原綠色無公害農牧產品定期走進珠海,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提升珠海市民的消費品質。三是增收效益明顯。園區開業至今,犛牛肉、藏香豬、青稞、松茸、貝母、蟲草等高原特產得到廣泛認可,深受珠海市民的喜愛,累計銷售甘孜州農牧產品420餘萬元,2019年與稻城縣簽約採購700萬元,帶動桑堆、傍河等14個鄉鎮1263戶農牧民受益。

2019年3月19日,作為“後廠”的甘孜州粵孜園高原農牧產品產業園註冊落地。園區定位為“產業鏈條驅動”,是集農牧產品交易、初步加工、展示展銷、冷鏈物流、旅遊服務、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一是打通供應鏈條。整合稻城縣14個鄉鎮121個村的農牧產品資源,以鄉鎮為單位形成各自的展示窗口和生產車間,從產品的加工開始,往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延伸。二是提升供給水平。聚焦“前店”消費平臺的需求,落實桑堆鎮犛牛養殖、赤土鄉養豬基地建設等3個項目,完善“後廠”供應鏈,推動訂單生產、定製服務、企業基地結對等業務,助力西部農牧民對農牧產品的科學生產和有效生產。三是發展鄉村旅遊。稻城亞丁景區作為“藍色星球最後一片淨土”和“香格里拉之魂”,是國內聞名的旅遊景點,旅遊資源豐富。近期,德維公司正與多家旅遊企業接觸磋商,積極拓寬產業發展空間,圍繞高原農牧產品這一主線,全面佈局“全域旅遊+農業”等業務,依託藏區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稟賦,大力促進“後廠”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質升級。

政府搭臺“造血”

破除政策、資金、物流、人才瓶頸

“脫貧脫鉤、脫貧返貧”是扶貧工作的老大難問題。為切實防範貧困戶返貧,做到“脫貧不脫鉤,致富不返貧”,珠海市和稻城縣緊緊圍繞政策、資金、物流、人才等要素,實施“造血”扶貧,拒絕產業脫實向虛,避免脫貧戶返貧。

持續引“資”強投入。根據中央、省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的相關文件精神,兩地政府共同出臺政策,持續加大投入,鼓勵兩地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發展“飛地經濟”,促進資源優勢互補,進一步發揮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積極作用。其中,廣東省援川工作組通過甘孜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產業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稻城縣人民政府出臺《稻城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系列文件,從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保障,大力鼓勵廣東企業到甘孜投資創業,全力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引進企業1家,洽談企業3家,引資2億元。

持續引“力”拓產銷。為鼓勵更多民營資本參與到對口幫扶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廣東省援川工作組和珠海市、稻城縣兩地政府積極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兩地政府多次召開協調會,簡化審批手續,理順園區開辦中的制度障礙;指定相關負責人配合企業投資註冊,協調相關鄉鎮合作社、農戶直接與企業洽談產品收購事宜,助力兩地項目順利落地建設和正常運營;制定嚴格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引導投資企業專注脫貧事業,全心全意振興當地產業。

持續引“流”降成本。西部農牧產品雖然具備綠色原生態、物美價廉等突出優勢,但產品分散、交通不順、物流成本高,若分散收集再運往東部,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優勢和生存能力。廣東省援川前方工作組、珠海市政府通過抓住冷鏈物流這個產品流通的關鍵點,將“前店”“後廠”串聯起來,打通兩地物流障礙,減輕企業運營成本。2018年,廣東省援川工作組、珠海市政府通過注資稻城、理塘國資公司配套兩地園區冷鏈物流資金達640萬元,切實有效地幫助企業打通兩地園區的連接障礙。

持續引“智”拒返貧。珠海市自籌智力幫扶資金200多萬元,針對稻城縣黨政領導和鄉鎮領導幹部,舉辦兩期管理能力提升班,2019年安排4名優秀黨政幹部、6名專業技術人員先後到珠海掛職鍛鍊學習,提升幹部扶貧工作能力;2018年協助縣人社局針對基層一線生產、服務人員,舉辦12期職業勞動技能提升培訓班;依託珠海“前店後廠”多元化發展,鼓勵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為群眾送知識、送技術,激發群眾奔小康的積極性,提升群眾增收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