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那你當時為什麼不直接屍檢?”聽明川(聶遠飾)說完為什麼會想到給溺斃的單親媽媽覃紅做開顱屍檢後,羅筆芯(宋軼飾)又問。

明川看著羅筆芯的眼睛,沉默了幾秒,然後說出了自己的答案,“開顱是要剃頭的,覃紅也是一個非常愛漂亮的女人,我不覺得人死了以後,就可以變成隨意處理的標本。”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這段對話出自愛奇藝“治癒系法醫劇”《心靈法醫》第二集,羅筆芯是鵬海市新任刑警隊隊長,明川是警隊法醫,遠近聞名的“聽屍者”。

有趣的是,羅筆芯出任隊長的目的在徹查明川,身為法醫的明川不僅喜歡和屍體對話,還關心著一些與法醫“無關”的事情——死者的遺願,生者的遺憾。而《心靈法醫》與以往法醫劇也不同,它窺探的不單單是案件的真相,更多的是在“法”與“情”之間的現實冷暖。

打破“無血腥不驗屍”

補齊題材專業“短板”

所謂隔行如隔山,再加上法醫又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職業,很多工作細節不為外人所知。於是乎,受國外經典法醫劇的影響,血腥重口的屍檢查場面和高冷毒舌的法醫人設逐漸成了國產法醫劇的習慣性做法,效仿者連綿不斷。

《心靈法醫》脫穎而出的魅力點之一,就是放棄了追隨模仿。該劇根據法醫朱明川小說《聽屍》改編,由龔朝暉執導,戴瑩、董俊擔任總製片人,總編劇姜楊,心靈劇場編劇王籽間、侯慶超,講述了破案無數的“聽屍者”法醫明川,因意外捲入“殺人醫生”案被刑警隊長羅筆芯懷疑,筆芯在徹查明川的過程中與其共同偵破多起離奇案件的故事。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與其他專業至上、態度高冷的法醫不同,面對靜默的屍體,明川不是隻會用冰冷的器具剖開,然後細緻地拆解出尋找兇手的蛛絲馬跡。他更希望能用與屍體對話的溫柔方式,給逝者以關懷,併成為一個倒推出逝者生前故事的講述者,把他們生前的心路歷程以及性格、喜好、情感、困窘等完整的剖析展現,進而撫慰生者。

另一方面,《心靈法醫》對國產法醫劇“職業不專業”的老問題也做了糾正。據悉,劇集開拍前,聶遠等演員們都曾前往法醫工作一線,感受法醫的真實工作狀態;拍攝過程中,劇方邀請了資深法醫專家、一級警監張惠芹教授,法醫顧問張波教授全程護航,以保證劇裡和法醫職業相關的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就目前劇集來看,《心靈法醫》雖對其他法醫劇裡的高能屍檢場面進行了弱化,但依舊輸出了大量的專業法醫學知識,如“皮膚金屬化”、淡水溺亡海水溺亡區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還創新性對部分屍體現象以及嫌疑人的一些面部特徵、表情特徵、說謊時的表情語氣變化,做了適當標註。如此一來,觀眾就可以跟著這些線索與主角們一起探明真相,獲得更真實、更沉浸的觀劇體驗。

高密度話題融合

多角度輻射大眾人群

題材和尺度上的優勢是懸疑類型尤其是法醫題材能在幾年內迅速崛起的原因,但近兩年,在經歷眾多高品質懸疑網劇的狂轟濫炸後,觀眾不僅對故事劇情的起承轉合、邏輯和推理的嚴密性、職業專業性,以及演員的呈現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愈發注重“共情”。

正因如此,人性解剖型懸疑劇、女性用戶友好型懸疑劇、現實問題聚焦型懸疑劇等競相登場,只是,常與死亡打交道的法醫基本都為陪襯。

《心靈法醫》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把“共情”拓展到了法醫題材上,更藉助高密度的社會話題,案件參與者和經歷者的多筆墨描繪,讓每個案件在謎團解開後,依舊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和價值。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因“生育”問題而遭遇丈夫偏見與欺凌的妻子,為撫育兒子晝夜連軸工作的單親媽媽,給男友頂罪卻被男友貶低一文不值的痴愛女人,用生命給女兒疼愛和守護的出獄父親……通過描摹這些形象鮮明且具備較大現實輻射面的人物,《心靈法醫》讓每個案件都具備了強烈的情感內涵和社會關照,也將婚姻道德、親子關係、過勞、偶像失格等一個個社會熱點具化拋出。

因此,這部劇不僅為觀眾打造了一面“觀己”的鏡子,也能帶動大家對這些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和反思。

例如“淡水海屍案”播出後,由過勞而意外溺亡的單親媽媽覃紅引發的“物質滿足和陪伴孩子成長哪個更重要?”,“單親家庭該如何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等探討層出不窮,而“殺妻案”和“輻射案”中涉及到的婚姻道德、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方式等社會話題,以及再婚家庭該如何相處的問題,同樣引發了一陣不小的討論。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現實底色搭配溫暖善意

展現“觀心”+“愈心”雙重美感

案件是法醫劇的外在皮囊,《心靈法醫》以真實打底為觀眾展現了好看的皮囊,又在此基礎上加入觸及心靈和融入靈魂的內核,把鏡頭對準了每一個觀眾的內心。

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天衣無縫,卻有太多為愛犯下的錯。《心靈法醫》中的罪案大多都改編自真實案例,也都映射了現實生活中某一群體的遭遇,雖然劇集中的故事已成定局,但現實中的故事卻還在進行。

藉助與逝者對話的獨特切入視角,《心靈法醫》探究著每個案件背後的人性、人心和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進而將“每一個人都值得被關注”的理念傳遞給大眾,為現實生活中那些同樣困頓的心靈和相似的愛恨情仇排解、治癒。

“我們做劇本的時候就想到了罪案背後的故事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案件”,《心靈法醫》導演龔朝暉如是說。

為了更加全面地展現罪案背後的故事和案件發生的原因,《心靈法醫》還創新性地為每個案件拍攝了“心靈劇場”,以此細化還原兇手或者死者真正的心理活動,說明為什麼兇手要這麼做,進而完成逝者和解、生者慰藉,並避免他人效仿或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心靈劇場》也在通過案件當事人以及與其親人間的訴說、傾聽、爭吵、感悟等,進一步探討人性與罪惡、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辯證關係,讓觀眾得以更真實、深刻地領悟每個案件背後的現實意義,更有效的傳遞溫暖治癒的價值觀。

《心靈法醫》:聚焦“生死”故事背後的現實冷暖

探案的最終目的不是揭露真相,而是用生的價值警醒世人;故事的結局不是不可挽回的遺憾,而是深入心靈的溫暖治癒。《心靈法醫》的走熱,關鍵就在對人性的關懷與正向價值觀的傳播使劇集充滿了溫情治癒的氣質,給予人們堅定前行的勇氣,也為國產法醫劇的發展創造了新“亮點”。

——“誰會關心,我也曾熱烈而燦爛的活著。”

——“在我眼中,你仍然是鮮活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