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銀山,看看平山】紅色平山,對黨忠誠代代傳!

紅色平山,對黨忠誠代代傳

——第四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平山段)觀摩解說(三)

在崗南水庫大壩下面,有一個美麗的村莊西崗南村,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作者曹火星的家鄉。

1943年19歲的曹火星,把自己對黨的熱愛和對歷史實踐的親身感受,借用當地民間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滿懷激情地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後來,毛澤東為歌曲添加上了“新”字。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堅持抗戰,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豐功偉績,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真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共產黨、堅決跟著共產黨走的決心。這首歌“以真摯的語言,質樸的風格,流暢的旋律,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心聲,而被人民厚愛而長久流傳”。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這首歌對中國革命音樂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堅定了人民群眾堅決跟黨走的理想和信念,反映了人民心聲,是時代真理的最強音,是真理之歌、不朽之歌,成為歌頌中國共產黨的經典之作,被譽為頌黨第一歌,唱響長城內外,大江南北。2019年6月,這首經典歌曲,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百首優秀歌曲”,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唱響天安門大閱兵現場。

平山縣委、縣政府為紀念這位“人民音樂家”,在曹火星的家鄉崗南鎮修建了“曹火星紀念園”。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為“曹火星紀念園”題寫了園名。平山縣河北梆子劇團創作了同名梆子戲,並晉京演出,引起了強烈反響。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平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革命戰爭年代,全縣25萬人就有7萬人參軍參戰,5000多人為國捐軀,10000多人傷殘,書寫了老區人民勇於犧牲、無私奉獻,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革命精神與高尚情操。

平山縣1931年7月成立了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平山縣的黨支部發展到121個,共產黨員700多名,組建起一支有40多人、20多條槍的紅軍游擊隊。抗日戰爭時期,平山是晉察冀邊區最堅強、最活躍的敵後根據地之一,是晉察冀邊區著名的抗日模範縣。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慷慨悲歌的燕趙風骨,在平山兒女身上得到生動體現。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120師359旅戰地工作團到平山擴軍徵兵,僅用了一個月零三天,就有1700名平山子弟參軍入伍,這個數量是平山縣當時適齡青年的十分之一。其中1500名被編入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被當地群眾親切的稱為“平山團”。

這個由大部分平山人組成的“平山團”,開創了我軍建軍史上的先例。平山團轉戰太行山,屯墾南泥灣,南征北返,戍邊大西北,因作戰勇敢,屢建奇功,受到聶榮臻司令員嘉獎,讚譽他們是“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人民子弟兵”的稱號由此而來。1943年9月,毛澤東到南泥灣視察時,檢閱了平山團,稱他們是“王者之師”。

回舍大槍班,是晉察冀邊區一支有名的地方武裝,是平山人民對敵鬥爭的群體代表。他們打伏擊、端炮樓,殺漢奸,驍勇善戰,威震敵膽。1942年2月,在晉察冀邊區第一屆群英大會上被授予“模範大槍班”光榮稱號,受到聶榮臻司令的表彰和接見。“模範大槍班”獎旗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1941年5月4日,聶榮臻司令員在陳家院邊區紀念青年節大會上

接見東回舍“大槍班”代表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書記彭真,曾帶領晉察冀邊區考察團,對平山縣的抗日工作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考察,認為平山縣是真正的邊區抗日模範縣。

“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這首《平山支前民謠》,相信大家耳熟能詳,時隔70多年,當我們再次唱起這首平山民歌,依然讓人感動。

觀音堂鄉下盤松村婦救會主任戎冠秀,被八路軍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戎媽媽”。戰爭年代,她帶頭送子參軍,組織婦女做軍鞋,搞生產,支援前線,救護傷員,1944年2月,在晉察冀邊區群英會上被評為北嶽區擁軍模範“子弟兵的母親”榮譽稱號,曾出席“開國大典”,多次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叫兒打東洋”。當年著名戰地記者沙飛以此為題,拍下了平山縣南莊村劉漢興父母送子參軍的感人場面。這幅照片現保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在抗日戰爭中,平山人民父子一起參軍、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故事層出不窮,許多村莊的青壯年男子成班、成排,甚至成連地參加八路軍,大部分村莊幾乎家家是軍屬,戶戶皆光榮。

“秋風告別了這個村莊,它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著二小放牛郎。”這是1942年,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在平山兩界峰村創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蹟就發生在距平山兩界峰不遠的南滾龍溝村,王二小原型閻富華,在家排行老二。在一次反掃蕩中,王二小為掩護晉察冀日報社轉移,被鬼子殘忍殺害。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在平山這塊光榮的土地上,一批我們耳熟能詳的文藝大家也曾在這裡戰鬥生活。抗戰時期,賀敬之、何其芳、周而復、丁玲、孫犁等文化名人,還有歌曲《歌唱祖國》作者王莘,以及陳強、田華等著名演員,都來到平山縣,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傳世力作。音樂家牧虹和盧肅在平山縣東黃泥創作了小歌劇《團結就是力量》,主題曲飛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後來由大部分平山兒女組成的文藝團體鐵血劇社,隨著天津解放進入天津,成為天津歌舞劇院、天津話劇院的前身和主體。

1939年,著名作家魏巍從延安來到平山縣蛟潭莊,創作了長詩《滹沱河》,一詩成名。後來在抗美援朝時,魏巍寫出了感動幾代人的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抗戰期間,音樂家牧虹和盧肅在平山縣東黃泥創作了小歌劇《團結就是力量》,主題曲飛遍大江南北。這些作品激勵著抗戰軍民的精神鬥志,很多戰士都是唱著這些歌曲,吟著這些詩作奔赴抗日前線的。

新中國成立前夕,元帥詩人陳毅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豪邁吟詠:“滹沱河畔與君晤,指點江山氣象殊。南指中原屢傳捷,石門北望慶新都。”

如果說這個期間詩人的詩歌大多是慷慨激昂,熱血沸騰,那麼,晉察冀日報社社長、詩人鄧拓於1942年的詩作:“滹沱河畔訂心盟,卷地風沙四野鳴,如此年時如此地,人間長此記深情。”則成為抗日烽火中一個最美的愛情印記。

當時,鄧拓和著名播音藝術家丁一嵐在平山並肩戰鬥,朝夕相處,產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不久,兩人在滹沱河畔定下終身,鄧拓充滿深情地吟詠這首詩歌,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大家每天都在看的《人民日報》,就在平山縣裡莊村創刊。當時,

毛澤主席為人民日報親筆題寫了報頭,並沿用至今。距裡莊村不遠處的王子村是華北人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9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華北人民政府,在這裡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10月31日,華北人民政府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華北人民政府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摸索和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組織上的準備。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在平山南滾龍溝還有一位特殊的烈士,她的名字叫楊展,是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烈士的親侄女,時任華北聯大校部黨委幹事。1941年9月14日,楊展為掩護同志,在寨北鄉滾龍溝西坡壯烈犧牲,年僅21歲。1949年8月10日,毛澤東得知楊展犧牲的消息,發報告訴楊展父母:“展兒於8年前在華北抗日戰爭中為國光榮犧牲。她是百萬犧牲者之一,請你們不必悲痛。”毛澤東的深情話語,寄託了偉大領袖對為革命而光榮犧牲的中華優秀兒女的深切哀思。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西柏坡頭月正寒,運籌茅屋土窗間。不叫一敵逃天網,百萬雄師夜入關。”這是《國歌》的作者、著名劇作家田漢當年在西柏坡寫下的詩句。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並在此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西柏坡由此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成為全國人民嚮往的革命聖地。

【金山银山,看看平山】红色平山,对党忠诚代代传!

來源│平山縣旅遊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