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师用镜头记录姥姥15年


我的姥姥,1926年出生在山西省曲沃县文敬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42年,16岁的她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坐着花轿,嫁给了一个曾结过婚,比她大13岁的男人,我的姥爷。婚后,姥姥一直没有生育,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姥姥在村中被受屈辱,之后抱养了我的母亲。|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王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张跟慧

在那个吃饭靠粮票,穿衣靠布票的特定年代,为了能让母亲读书,开明的姥爷和姥姥又是借钱,又是贷款,甚至卖掉家中的猪,筹钱供母亲上学。姥姥、姥爷的恩情,母亲铭记于心,也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他们。姥姥36岁那年奇迹般地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姥姥、姥爷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亲儿子而冷落抱养的母亲。1996年,晚辈们为姥姥磕头祝寿,这样的场面在当时很是壮观。

1999年,姥姥在拨旋子。我的爷爷、奶奶过世早,父母工作忙,我和姐姐的童年都是在农村的姥姥家度过的。只要我一回村里,姥姥无论多忙多累,都要为我拨旋子、炸油糕。


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姥姥是高大的,她用无私的爱庇护着我。图为1999年,姥姥用这双严重变形的手继续为亲友做衣服。

2000年,弟妹试穿姥姥的旧时棉旗袍。这是姥姥首次将自己攒的宝贝示人。

2000年,姥姥为她的重外孙女缝制小棉袄。

2002年,表弟的婚礼上,姥姥高兴地合不拢嘴。

2002年,姥姥和村里的老姊妹打纸牌。

2003年,姥姥和乡亲在高显人民舞台下看戏。

2004年,姥姥在我家门前和母亲一起做活。

2005年,柴米油盐曾是姥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006年春节,姥姥用手机为小侄子拍照片。

2006年,姥姥和她的重孙在侯马看摄影展览。

2007年,曲沃县高显村老院内的春节聚餐。

2007年,繁华都市对于姥姥很陌生。

2007年,侯马香邑湖畔,母亲为姥姥加衣服。

2007年,姥姥门前的那条小巷依然印着她的足迹。时光易逝,当我快要成家立业的时候,姥姥正在一天天地变老。

2007年,每隔一段时间,60多岁的母亲会骑着电动车往返30公里,为姥姥洗衣、剪发。

2007年夏日傍晚,母亲搀着姥姥过马路。姥姥一天天变老,渐渐辨不清方向,说话重复,失忆,多疑,走错家门,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她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2007年冬,已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姥姥不顾家人的劝说,每天坚持剥玉米。

曾经刚强、直率、聪慧、善良、坚韧的姥姥开始变得多疑、忧郁和孤独,她总是生活在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记忆里。2008年,姥姥看父亲打理我家阳台下的小菜园。

2008年,姥姥的牙几乎掉光了,再也咀嚼不动那些美食,她吃饭的一瞬间,让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

2008年,母亲每次从城里送姥姥回家,心情都很复杂,但是姥姥总说不能总在女儿家住,村里人会笑话的。面对姥姥突如其来的变化和境遇,用照相机记录她的生活成了我的责任。

2008年,我陪姥姥看我为她拍摄的照片,那一刻,感觉姥姥很幸福。

2010年10月,姥姥的腿摔断后做了牵引,为了防止她乱动,胳膊被绳子束缚着。从此,姥姥面对我的镜头再也没有露出笑容。

2011年1月28日,姥姥永远离开了我,院子里金色的玉米映在窗户上,也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尽管她的晚年生活与同村的许多老人比起来,要幸福一些,但是每当我用镜头对准姥姥的时候,心里总是酸酸的。苍茫人世间,人总是很渺小,但是姥姥却用平凡做笔,用朴素当纸,饱蘸善良之墨,用心抒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我想我也会照着她留下的印记,用心临帖,认真做人,活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