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做好穩就業 確保穩脫貧

百色:做好穩就業 確保穩脫貧

德保縣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百色市委宣傳部 供圖

百色市集“老、少、邊、山、貧”於一體, 2015年年底,全市有9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2個自治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區),有貧困村754個、貧困戶17.2萬戶、貧困人口68.2萬人。近年來,百色市通過引進企業援助創辦、扶持創業能人帶辦、牽線搭橋網上聯辦等多種方式,積極打造扶貧車間,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貧困人口靈活就業。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認定就業扶貧車間127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1640人;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841個,撥付補貼1269萬元,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扶貧車間開到家門口

今年28歲的陳美仙是凌雲縣泗城鎮洋妹村的貧困戶。丈夫因傷幹不了重活,兩個小孩在上小學,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艱難。扶貧車間落戶泗城鎮後,陳美仙第一時間報名上班。“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又能照顧家庭,生活有了盼頭!”陳美仙說。

在凌雲縣的各個扶貧車間裡,有許多像陳美仙一樣的工人,他們大多數都是來自該縣1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貧困戶,扶貧車間讓他們足不出縣在家門口“上班”,實現了穩定就業。

近年來,百色市採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把企業辦到鄉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充分利用閒置土地、房屋、倉庫、商鋪等創辦廠房式、居家式、田間式的“扶貧車間”。通過計件式支付加工費,保證每個就業人員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幫助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這些分散在鄉村的扶貧車間,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托起的卻是貧困群眾特別是不能外出打工的貧困群眾的脫貧夢。比如,平果縣坡造鎮龍板村巾幗脫貧示範基地電子廠承接耳機裝配工作,在基地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月收入200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收入;右江區汪甸瑤族鄉美達電子廠、百色市民勝電子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兩家來料加工扶貧車間,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82人;田陽縣引導企業到鄉村改建、新建“扶貧車間”12個,吸納了一批貧困勞動力就業。

為了讓扶貧車間在鄉村紮下根,百色市及時兌現帶動就業獎補,提高扶貧車間業主的創業積極性。2018年5月,田陽縣兌現7家扶貧車間吸納103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帶動就業獎補,為全市作出了表率。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百色市共計兌現扶貧車間補貼32.3萬元,補貼323人。

合作社裡領工資

百色市是全國最大的芒果生產基地。隨著芒果產業做強做大,百色湧現出一批芒果種植達人和芒果合作社。隆林縣隆或鄉馬卡村隴剛屯的達順福就是其中一位。2002年達順福從隆林到百色的芒果園裡打工,熟練掌握芒果種植技術後,自己開始承包芒果園,而今他管理著200多畝芒果園,每年收入近一百萬元。致富後的達順福不忘帶動鄉親,每年都會接收貧困戶到他的果園裡打工,對那些熟練掌握芒果種植技術的鄉親,他還會幫助他們承包果園。“在果園裡打工的老鄉們,一年的收入有8萬至10萬元,很容易就脫貧了。”達順福說道。

近年來,在芒果產業發展中,百色十分重視龍頭企業、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種植能人的示範帶動作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經成型,貧困戶加入扶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加快了脫貧步伐。

除了芒果種植合作社,百色市還有蔬菜、水果、藥材等各種農民合作社。這些合作社把企業和貧困戶連接起來,實行產銷一條龍,從而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

冬季的暖陽照在凌雲縣加尤鎮央裡村弄桃浩凱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幾十個工人正在地裡搭線、摘果、修枝,忙得不可開交。據瞭解,該種果合作社佔地200畝左右,主要種植百香果、葡萄、桑葚、草莓等,一年可獲利70萬元左右。貧困戶萬樹英就在合作社裡上班,每個月收入有1800元,農忙時節還能管好自家生產。合作社負責人鄭小明介紹,基地共有65個工人,其中貧困戶21個,已經脫貧摘帽的17個。

在扶持合作社促進農民就業以外,百色市還著力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部分特殊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如田陽縣重點設置保潔保綠、治安協管、就業社保協管、山村防護、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看護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零轉移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該縣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09個,安置貧困勞動力209人。截至8月底,2019年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01個,安置貧困勞動力201人。

精準培訓促脫貧

在推進貧困群眾就業創業過程中,百色市堅持培訓為先,通過整合各類培訓資源,不斷加大勞務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貧困群眾依靠技能就業創業的能力。2018年,百色市培訓貧困戶116500餘人,全市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 91681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0083人次。

田陽縣從2012年開展職業培訓以來,共認定定點培訓機構18家,建設農民工培訓實訓基地1個,基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可開展培訓實訓的項目有電工、電焊工、保育員、中式烹調師等多個工種,每個工種都配有理論教師及實操教師,設施、設備齊全。2018年至2019年,田陽縣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1083人,其中實現就業626人。

凌雲縣採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就業扶貧模式,引導外出務工的易地搬遷群眾到“扶貧車間”工作,並對“扶貧車間”吸納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做好“傳、幫、帶”工作,讓群眾掌握勞動技能,提高扶貧車間的生產效率,增加收入,助推全縣脫貧摘帽。

田林縣結合貧困戶實際,靈活採取“農民夜校”“田間課堂”“聯合培訓”和 “訂單式”培訓、“菜單式”選修等多種方式,組織引導培訓機構因村、因人、因時施訓,既滿足其不同需求,又為其提供時間、地點上的便利。該縣利用深圳市光明區對口幫扶契機,主動加強對接合作,紮實開展職業介紹、就業安置、勞務輸出等工作,確保輸出來、定得下、有貢獻、能發展。據統計,僅2018年,該縣通過各定點培訓機構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49期,培訓人數224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34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