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盼望着,盼望着,套尔河港区来了

滨州:盼望着,盼望着,套尔河港区来了

滨州:盼望着,盼望着,套尔河港区来了

日前,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滨州港套尔河港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套尔河港区作业区划分及各作业区功能定位,确定了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方案,套尔河港区总体规划布置方案,港口水域、陆域布置方案及港界,港区生产辅助设施及港口支持系统、环保措施等内容。

根据《规划》,套尔河两岸共规划港口岸线37.54千米(其中已利用岸线4.06千米,规划期利用22.66千米,预留岸线10.82千米),港区划分为无棣作业区、沾化作业区、北海作业区和滨海作业区。《规划》批复后纳入《滨州港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总体定位:套尔河港区成为沿海突破重要支撑

滨州港套尔河港区是滨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套尔河两岸的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是滨州市北部沿海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滨州市实现“沿海突破”的重要支撑。套尔河港区以散杂货、液体散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生产生活等多重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服务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区。

套尔河港区应具备现代化、专业化、高效率的装卸设备,充足的库场和安全的存储设施,畅通的集疏运通道,使港口能安全可靠地完成装卸储存、中转换装任务。今后将加强港口对大型重化工业、外向型加工工业的诱发和集聚效应,促使各种资源和相关产业向港口及周边地区集中,并引导临港产业向规模化、延长产业链的方向发展。

套尔河港区应发挥其整合生产要素的功能,由简单的运输装卸向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运输配送、口岸结算等延伸服务链,逐步发展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另外,套尔河港区应具备组织船、港、车、用户之间的有效、顺畅衔接的功能,能够为港口的各项活动提供边检、海关、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船舶检验和维修等生产服务,监督、救助、打捞等安全服务,为船员提供生活资料、娱乐等生活服务,满足港口连续生产的需要。

》港口历程:“前港后厂”模式始现雏形,仍难满足临港产业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南部,北部地区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滨州港1994年之后基本没有大的建设,十余年来港口设施停滞不前,吞吐量增长缓慢。2008年,吞吐量增至120万吨;2010年进一步增至343万吨。随着《滨州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港口的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吸引了大批优秀企业入驻,套尔河两岸临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前港后厂”发展模式始现雏形。临港产业发展带动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2014年滨州港吞吐量达到1423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

港口运输货种单一,2008年以前,滨州港运输货物基本上只有进口的海沙和出口的盐两种。2008年鲁北运河开通后,煤炭首次成为滨州港运输的主要货种。2010年,矿建材料成为最主要的运输货种。近两年,大批临港工业项目逐步实施,矿石吞吐量快速增长,并成为2014年的第一大运输货种。随着临港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可以预见诸如液体散货、镍铁矿和铝矾土等将成为发展潜力较大的货种,港口运输货种将趋于多元化。

滨州:盼望着,盼望着,套尔河港区来了

滨州港套尔河港区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较丰富,发挥后发优势,港口将迎来跨越式发展,潜力巨大。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航道拦门沙问题制约港区发展等问题,目前套尔河港区500~3000吨级泊位18个,港口设计通过能力仅605万吨,航道仅能满足1000吨级船舶乘潮进港,难以满足临港产业和腹地经济发展要求。

》港区划分:4个作业区互为补充,可建设各类泊位174个

根据《滨州港总体规划》,套尔河港区位于现东风港及其下游河道两岸,是滨州港主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其岸线利用宜根据河势及水深条件进行梯级开发。本次规划将套尔河港区以套尔河和潮河为界划分为无棣作业区、北海作业区、沾化作业区和滨海作业区,共四个作业区,各作业区功能分区包含通用泊位区、液体散货泊位区、预留发展区和支持系统区等。套尔河港区规划期内形成港口岸线26718m,可建设3000~10000吨级各类泊位174个,预留发展区形成港口岸线10820m,港区陆域总面积约23.37km2。

其中,无棣作业区起步较早,后方临港产业初具规模,开发建设具有较好基础。规划近期在现状基础上逐步扩大规模,远期适时对现有码头升级改造,以散杂货和液体散货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于无棣和北海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作业区。

北海作业区以散杂货和液体散货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于无棣和北海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为近期适时起步、远期重点开发建设的作业区。

沾化作业区的后方临港产业初具规模,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基础。以散杂货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于沾化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作业区。

滨海作业区以散杂货和液体散货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于滨海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近期根据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适时起步、远期重点开发建设的作业区。

》航道开发:3000、5000、10000吨级航道满足通航

根据套尔河港区功能定位和航道开发条件,确定航道采用梯级开发模式。规划自东风港起,向河口方向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3000吨级航道,自裕泰码头下游至东风港,满足3000吨级船舶双向通航要求;第二段为5000吨级航道,自潮河口至裕泰码头下游,满足5000吨级船舶双向乘潮通航要求;第三段为10000吨级航道,自潮河口至防沙堤口门外,近期按照5000吨级双向乘潮通航实施,远期满足10000吨级船舶双向乘潮通航要求。

规划航道自东风港至防沙堤口门共分为13段,总长41608m。套尔河港区开发须建设防沙堤,规划东防沙堤在现有防沙堤的基础上向南北两侧接续;向北外延段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延伸至-7.6m水深处,分为两段,第一段长约7093m,第二段长约3030m。近期重点实施东防沙堤接岸段和-6m水深以内的外延段,远期适时延伸至-7.6m水深处。

规划于海港港区外航道南侧、水深约9 m~14m处,开辟4km×12.5km的1#锚地,形成面积为50km2的矩形水域,作为中小型散杂货船和通用船舶锚地。为满足危险品船舶出行安全,在外航道南侧水深约14m~16m处、开辟5km×4km的2#危险品锚地。

滨州:盼望着,盼望着,套尔河港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