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觀察︱推行“無車化”,巴黎需要更有效的地鐵系統

近些年,巴黎進行了系統的“無車化”改革。先是出臺了禁令,1997年前生產的舊車款不得在工作日上路。接著,塞納河右岸被劃為步行區,左岸奧賽博物館和阿爾瑪橋之間2.3公里的路段也被改造為步行街區,人們可以從埃菲爾鐵塔步行到奧賽博物館。

這些都讓巴黎變得更“慢”了,但也有各種反對聲。一些私家車主認為自己被“妖魔化”了,曾經政府鼓勵人們購買車輛,如今開大排量車突然成了一種罪過。2018年,身穿“黃背心”的人們抗議馬克龍政府增收燃油稅。

另一些人則指向了另一個問題,在推進無車化的同時,公共交通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比如巴黎的地鐵。

2019年,谷歌公佈了一份世界最擁擠地鐵排行榜,巴黎的地鐵13號線位列全球第五,也是榜單前十位中唯一的歐洲城市。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巴西城市聖保羅各有三條地鐵線上榜,日本東京的中央線和日暮裡-舍人線排名第七和第九,紐約地鐵L線位列第十。該榜單的來自谷歌地圖於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間的數據,谷歌統計了工作日早高峰從6點至10點的地鐵狀況。

實際上,不僅是地鐵13號線,連續五年,巴黎的地鐵出行人次都在不斷上漲。根據權威機構巴黎大眾運輸公司的數據,2013至2018年,平均每年的地鐵出行人次從17.6億上升至18.4億。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地鐵的高負荷運轉恰恰是巴黎推行‘無車化’的成功”,CityLab撰稿人Feargus O’Sullivan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私家車出行者減少,搭乘地鐵等公共交通的人次上升。但問題在於,修建於上世紀的地鐵系統如何能滿足當下的需求?

眼下,巴黎正面臨市長換屆。交通和出行成為競選者們的核心議題之一。現任市長Anne Hidalgo一直推行無車化。綠黨候選人David Belliard也試圖推出一個名為“讓巴黎無車”(Free Paris from Cars)的計劃,而另一個候選人Marcel Campion則提出,要新修一個地鐵環線。

巴黎已經有一條繞城地鐵線正在建設中,連同三條新的地鐵線和兩條延長線,它們被統稱為“大巴黎快線”(Grand Paris Express),預計將於2020至2030年間陸續投入使用。對於生活在巴黎城郊的居民而言,外環線更為方便,當他們想要搭乘公共交通去往另一處城郊時不再需要繞道市中心。

但有人認為,大巴黎快線仍然無法滿足巴黎人的需求。最近,有人向巴黎市議會提出,想要在整個巴黎城區外圍建造一條新的地鐵線,據粗略估算,該計劃將會耗資50至100億歐元,用15年建成。目前,人們對該計劃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

更為可行的方式是一些成本更低、更快能見到成效的方式,比如增加車廂數量,或是邀請日本專家重新設計月臺、入口等站內空間。

目前,巴黎大部分的地鐵都是六節車廂,有可能增加至八節。明年,地鐵14號線就有可能增加,這樣每次能夠搭載最多1000名乘客。另外,RER線是連接內城和郊區的重要線路,2017年進行了擴容,RER-A線的一段引入了雙層車廂,2025年又計劃再次擴容,在B線也使用雙層車。

巴黎並非個例,倫敦、莫斯科等城市也在進行類似的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