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海城丁岐山,西柳商貿的傳奇,西柳人一定都知道

在鞍山海城西柳,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丁岐山。丁岐山也許不會想到,他引發了西柳天翻地覆的變化。

鞍山海城丁岐山,西柳商貿的傳奇,西柳人一定都知道

1978年初春,東柳村農民丁岐山求人在院子裡打井,天有不測風雲,豎井管時,不慎碰到了半空中的高壓線,瞬間,幾個人同時被擊倒,兩名幫工當場身亡。處理喪事,丁岐山花掉了數千元,賣掉住的三間房也沒還清外債。在生產隊車棚裡,丁岐山一家陷入了絕境。在燭光的晃動中,女兒一句做生意還債的安慰話觸動了丁岐山。揣著女兒積攢的也是家中僅有的48元錢,丁岐山來到了鞍山。

鞍山海城丁岐山,西柳商貿的傳奇,西柳人一定都知道

在一家大商店,他發現年輕人愛穿的咖啡色褲子標價16元,布料5尺才9元,加上輔料也不到12元就能下來。要是買布做褲子,比商店賣得便宜還能掙錢呢!在買來的布料上,全家人精裁細做,正好做出兩條褲子,每條成本9元錢,卻賣了13元。這看似簡單的數字,卻標誌著這個普普通通的西柳人觸動了商品經濟的脈搏,標誌著西柳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鞍山海城丁岐山,西柳商貿的傳奇,西柳人一定都知道

當時就在生產隊的場院裡賣褲子,由於丁岐山家的褲子做得結實,價錢便宜,生意十分興隆。那時還管倒騰褲子叫資本主義尾巴,做買賣的叫二道販子呢。一條褲子掙個幾元錢可了不得。靠這小打小鬧,丁岐山在年底蓋上了瓦房。丁岐山的生意經讓鄉親們看在眼裡,學在心裡,村裡人競相干起了褲子生意。服裝加工遍及村鎮,街面服裝攤如雨後春筍。

“西柳自古無集市”的格局從此被打破了,生意越做越大,路越走越遠。開始是到周邊鄉鎮,然後,油田、林區、城市、礦山、甚至邊境,無不有西柳人在做著褲子生意。他們的足跡遍及東北的村村落落,街街巷巷。他們肩扛,徒步,坐火車,打地鋪,人走到哪,生意做到哪。如今,回首第一批做生意的西柳人,他們是靠汗水、靠心血,硬是用肩膀扛出來一個市場,用雙腳走出來一個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