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小片辣椒壳,义乌女子丢掉了小半个肺

古有云,食不语。大家几乎都有过吃饭过程中,被食物、米粒等呛到气管的体验,往往这时,用力一咳就能把异物咳了出来,再不济也可以到医院及时去除。

近日,义乌59岁的陈阿姨就因为呛到的辣椒壳,丢掉了自己小半的右肺……

因为一小片辣椒壳,义乌女子丢掉了小半个肺

半年前,原本身体一向健朗的陈阿姨,开始莫名其妙地发烧,就近到附近医院挂盐水,烧了退、退了烧,老是不见好。“每两个礼拜几乎都要烧一次,每次会烧到38℃、39℃左右,没有一点感冒的症状,烧得莫名其妙,”陈阿姨说每次一发烧,浑身肌肉酸痛,只当作是“干活太辛苦”“免疫力下降”,迟迟没有到大医院就医。

11月初,陈阿姨情况愈发严重,最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家门口的省级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门诊就医后,了解到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长期存在,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孔铖英接诊后,立即建议陈阿姨行肺部CT检查,果然发现了端倪

报告显示,陈阿姨的右肺下叶炎症改变,中间还有一个中空的,类圆形高密度影,高度怀疑异物。“是不是吃过什么东西呛进气道里?”面对医生提出的疑问,陈阿姨有些茫然,无法回忆更多的细节。

因为一小片辣椒壳,义乌女子丢掉了小半个肺

浙大四院心胸外科主任冯强介绍,气管镜镜下“异物”所在支气管近段表现为异物刺激引起的肉芽肿增生,且随着病程进展,在炎症坏死物咯出的过程中,陈阿姨出现咯血。“咯血量每次在20~50毫升,量不算多,但是反复发生,坏死物质排出的过程中不能排除破坏血管,导致大咯血危及生命的可能。”冯强说。

在后续的多学科会诊后,专家组一致讨论,想要彻底控制咯血、消除异物带来后续的影响,必须切除含“异物”及因“异物”刺激、阻塞而致发炎的肺组织。

11月13日,冯强带领胸外科团队为陈阿姨完成手术。手术在微创下进行,不需要开胸,仅在侧胸壁位置打一个小孔,通过胸腔镜技术,一步一步仔细游离肺部丰富的血管,最终成功切除病灶位置的一部分肺段。

其后,医护人员在50倍放大镜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罪魁祸首——疑似一小片辣椒壳,外壳硬化呈黑色。

冯强介绍,异物吸入气道的情况很常见,但吸入肺部的病例在生活中较为少见,据推测,这片小小的辣椒,极有可能是在陈阿姨吃饭说话或者大笑时,会厌处打开,异物用力吸入气道,咳嗽反射后越吸越深,最终进入肺部,形成异物包绕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引起一系列感染反应

“患者早期如果及时做了肺部CT检查,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避免肺部感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孔铖英医生建议,有类似状况的患者提高就医意识,异物呛入体内不容小觑。日常工作中,呼吸科医生遇到的异物进入气道的事例还真不少,有吃花生吸入花生皮的、有喝汤时吸入猪骨头的、有误吞入中药丸的,也有吸入辣椒的,最惊险的是还有患者将头巾上的别针吸入,插入气管壁的,这类患者就医及时,可通过支气管镜及时取出异物。

医生提醒市民,进食期间不嬉笑打闹,意外吸入异物,如果物体较大卡喉部或气管发生窒息,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法”及时自救,如果异物较小直接进入支气管,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

【浙江新闻+】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他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

《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监制:龚望平|主编:蒋守洋|责编:刘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