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破了30年困局!這個PD-L1抑制劑三次實現零的突破,正在改寫多種難治癌症的治療規則

在電影中,科學家往往會在某一瞬間被靈感擊中,一時間迷霧散盡,茅塞頓開,實現他們科學生涯的傳奇反轉。然而這種事情幾乎從來沒有在現實中發生過,即便是在那些絕頂聰明的傢伙身上也鮮有發生。

一個夢幻的時代

在舊金山工業園區附近的一間酒吧,兩位學者模樣的人正在激烈地討論問題,他們時而爭論,時而沉思,轉眼間又把一整張餐巾紙寫的密密麻麻。

這兩位科學家看上去風格迥異。身著藍色襯衣的Ira Mellman看上去睿智而犀利;而一身黑色打扮的華人科學家Dan Chen則看上去聰明又熱情。但他們的確又有很多相同之處。

首先,他們都是頂尖的科學家。Ira Mellman是聞名世界的分子生物學家,前耶魯大學教授;而Dan Chen則是斯坦福大學癌症中心的腫瘤學家。同時,他們又都放棄了愜意的學術生涯,轉而投身於風起雲湧的新藥研發領域。

重要的是,他們都對癌症免疫治療充滿熱情,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討論一個讓他們著迷的蛋白質分子:PD-L1

在我們人體中,不少正常的細胞表面都攜帶PD-L1蛋白,它們可以與免疫警察T細胞表面的PD-1蛋白結合,從而抑制免疫反應,而很多癌細胞表面也會產生PD-L1。

這樣一來,一旦癌細胞靠近免疫細胞,將它的PD-L1結合到免疫細胞的PD-1蛋白上,免疫反應就會被抑制。狡猾的癌細胞就可以通過這種類似踩剎車的方式,逃脫免疫監視。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Dan Chen(左)和Ira Mellman(右)

時間回到2006年。這一年,著名的抗體藥物研發公司Medarex公司開始了PD-1抑制劑的臨床試驗。而此時,身在耶魯大學的Ira教授已經撰寫了不少有關PD-L1的文章,Chen也已經對PD-L1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站在這個時間點上,PD-1/PD-L1抑制劑還沒有展現出改變世界的魔力。然而Ira和Chen卻都敏銳地意識到:這將是一個改變癌症治療範式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2007年,Ira教授加入基因泰克,成為癌症免疫治療領域副總裁。隨後,Chen也應邀加入Ira的團隊。

隨後幾年,癌症免疫治療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研究填補我們對於癌症免疫的認知空白。2013年,Ira和Chen聯手在《免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優美的綜述,用一個癌症免疫循環圈示意圖,簡潔生動地展示了癌症免疫紛繁複雜的格局[1]。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這張癌症免疫循環示意圖展示了癌症免疫中幾大重要環節,任何一個環節上出現問題,最後都會導致免疫系統無法有效清除癌細胞。

2016年5月18日早上10:05,Ira和Chen被興奮的同事團團包圍:他們剛剛得知,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通過FDA加速審批,批准用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

這一刻,10年間的日日夜夜像電影畫面一樣在Ira和Chen大腦中閃過。不過對於他們來說,這不是結束,這只是另一個激動人心的開始。

打破30年困局

肺癌猛於虎。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見和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是我國男性最常見的癌症,2018年,我國約有77.4萬的新增肺癌病例,約有69萬人死於肺癌。而這其中,小細胞肺癌又是猛虎中的猛虎。

小細胞肺癌患者整體的5年生存率只有6%,甚至低於胰腺癌的8%。因此,這兩大癌症,也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認定需要重點攻克的“頑固型難治癌症”。

此前,晚期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是含鉑化療。但化療治療之後,癌症仍然極其容易復發,再加上轉移速度快,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大約10個月。

然而,30年的困局,終於被免疫治療打破了。

2018年的秋天,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取得了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成功,打破了小細胞肺癌治療三十年的沉寂。這項歷史性的突破,分別在2019年3月和2019年9月,被美國FDA和歐盟EMA正式批准了適應症

IMpower133試驗的結果,發表在了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與卡鉑+依託泊苷的標準化療聯合使用時,阿替利珠單抗把患者的總體生存期(OS)從10.3個月延長到12.3個月[2]。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突破性的生存期延長之外,免疫治療的另外一大優勢——長期獲益也在該試驗中得到了體現。從無進展生存期(PFS)角度來看,在阿替利珠單抗治療後12個月,仍然能保持病情不進展的患者,比例足足是單純化療組的兩倍還多

阿替利珠單抗治療的整體安全性也比較好,並沒有在原有化療的基礎上,導致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整體升高,而且患者的上肢和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等癌症導致的症狀整體也有所緩解,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3]。

有質量的生存期延長,能給一部分患者帶來長期獲益,治療中亞組整體的普遍獲益,加上安全性好,這些優勢讓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的方案,在被FDA和EMA批准後,很快橫掃了各路臨床指南,成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全新首選

圓夢肺癌

除了在小細胞肺癌上的優異表現之外,阿替利珠單抗在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上,也都交出了良好的數據。

先說IMpower150試驗,也就是在安維汀+雙藥化療(BCP)方案上升級,讓阿替利珠單抗成為第一種一線治療成功的PD-L1抑制劑的試驗。加上阿替利珠單抗之後,免疫治療的四藥聯合,就叫ABCP方案。

IMpower150試驗的入組患者,是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而對照組使用BCP方案治療,也是和同類試驗不同的,因為BCP方案是免疫治療時代前,能一線治療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優於化療的少數方案之一。

在試驗的主要終點中位生存期上,ABCP在BCP方案的成功基礎上更進一步,生存期從14.7個月延長到19.2個月[4]。而且長效獲益的趨勢,也可以從下圖中患者12個月、24個月的生存率上得到體現。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客觀緩解率63.5%對48%,中位緩解持續時間9.0個月對5.7個月,中位PFS時間8.3個月對6.8個月,這一系列試驗的次要終點,同樣體現了ABCP方案對比BCP的進步,如果是對比過往的化療歷史數據,優勢可能會更明顯。

優秀療效數據的基礎上,再加上不錯的安全性和整體獲益,讓ABCP四藥聯合的治療方案在2018年底被FDA正式批准。後續一系列臨床試驗的結果證實,對一些特定的患者群體,使用阿替利珠單抗治療肺癌,還能做做變招。

比如在前不久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公佈的IMpower110試驗結果顯示,針對PD-L1高表達的肺癌(不限病理學類型)患者,阿替利珠單抗單藥治療的效果明顯優於化療,患者的總體生存期從13個月延長到20個月[5]。

同樣是針對非鱗癌患者,IMpower130試驗中把化療方案變一變,四藥聯合就可以改成不加安維汀的三藥,也能夠保持療效[6]。110、130

、150,極似等差數列排開的三大試驗都取得了成功,不過110/130兩項試驗的方案尚未正式獲批。

說起150,就自然會讓人聯想到最近同樣實現零的突破,攻破中國最常見癌症之一——肝癌堡壘的IMbrave150試驗,這項試驗同樣是阿替利珠單抗當主角,聯合安維汀進行治療。

而在IMpower150試驗中,阿替利珠單抗就體現了對肺癌肝轉移出色的療效,患者的整體生存期從9.4個月延長到13.3個月,這個肺癌曾經最兇險的亞組,也沒有在免疫治療中掉隊[7]。同樣是150,部位也同在肝臟,這算不算是某種關聯呢?

十幾年前,確診晚期肺癌或肝癌對於患者來說,幾乎就意味著絕症。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癌症幾乎是不可戰勝的。而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這一切都正發生著改變。

注:阿替利珠單抗尚未在中國大陸上市。

免疫治療還有哪些重磅進展~?《醫學趨勢50講》應有盡有!

全體奇點糕嘔心瀝血嘔心瀝血嘔心瀝血打造的重磅音頻課程《醫學趨勢50講》終於上線了。我們一口氣幫你同步了全球醫學前沿領域最重磅的進展。只需500分鐘,讓你徹底搞懂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課程亮點如下:

1、全面:一網打盡最重磅的醫學前沿進展。

在這套《醫學趨勢50講》中,我們囊括了免疫治療、幹細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測序,抗癌新藥研發等15個重要的前沿領域,幫你將全球最頂尖的科研成果一舉收入囊中。

2、緊跟趨勢:幫你無縫同步全球認知。

奇點跨學科專業知識團隊,依靠強大的自有數據庫系統,每天跟蹤全球30

00多本醫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實時把握醫學前沿科技最強勁的脈搏。和全球認知同步,你不需要費心費力,我們把全球脈動送到你的耳邊。

3、有趣易懂:不用絞盡腦汁,就能理解全球醫學頂尖難題。

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往往晦澀難懂,再加上語言的隔閡,導致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這一次,我們幫你把艱深晦澀的前沿學術調製成清新爽口的科學小品,讓你在享受科學之美的同時,輕輕鬆鬆理解醫學頂尖難題。和全球最聰明的大腦思考同樣的問題,你也可以。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購買這套超值的音頻課程。兩人拼團即可享有超值優惠價格。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知識服務的品質,歡迎您添加奇點主編的微信,隨時交流課程感想。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1.Chen D S, Mellman I. Oncology meets immunology: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J]. Immunity, 2013, 39(1): 1-10.

2.Horn L, Mansfield A S, Szczęsna A, et al. 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9(23): 2220-2229.

3.Califano R, Każarnowicz A, Karaseva N, et al. 49OIMpower133: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 in a ph1/3 study of first-line (1L) atezolizumab (atezo) + carboplatin + etoposide (CP/ET) in extensive-stage SCLC (ES-SCLC)[J]. Annals of Oncology, 2018, 29(suppl_10).

4.Socinski M A, Jotte R M, Cappuzzo F, et al. Atez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SCLC[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8(24): 2288-2301.

5.Spigel D, de Marinis F, Giaccone G, et al. LBA78 IMpower110: Interim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study of atezolizumab (atezo) v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chemo)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tx) in PD-L1–selected NSCLC[J]. Annals of Oncology, 2019, 30(Supplement_5): mdz293.

6.West H, Mccleod M, Hussein M, et al. Atez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 plus nab-paclitaxel chemotherapy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ower130):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9, 20(7): 924-937.

7.Reck M, Mok T S K, Nishio M,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ower150): key subgroup analyses of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or baseline liver metastases in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9, 7(5): 387-401.

终于破了30年困局!这个PD-L1抑制剂三次实现零的突破,正在改写多种难治癌症的治疗规则

本文作者 | 譚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