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走读干部”16年扶贫一心为民

不当“走读干部”16年扶贫一心为民

不当“走读干部”16年扶贫一心为民
不当“走读干部”16年扶贫一心为民

个人简介

冯永成 男,汉族,广东广宁人,1976年2月出生,1995年6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肇庆市自然资源局原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原派驻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和驻大岗镇扶贫驻村工作组组长,先后在广宁县委基层办、广宁县扶贫双到办、肇庆市国土资源局、肇庆市自然资源局工作,前后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长达16年。今年10月8日下午,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43岁。

“他一共帮助了41名贫困户子女到中专和技工学校读书,舅父在医院住院时,他仍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他的名字叫冯永成,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名字,因为他为扶贫,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在扶贫好干部冯永成去世后的第九天,他的外甥女写的日记。16年的扶贫生涯,43岁的冯永成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他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引路人”,是脱贫群众的“贴心人”,更是在脱贫攻坚一线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

执着热情

激活产业发展带村民脱贫

在静谧的夕阳下,人们在成片的绿色稻田中耕作,两个村民在百香果架下晾晒小白菜,旁边玉米正在拔高,树上挂着硕大的木瓜,结合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浪美村这三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提议、推动并带领建设小组的就是冯永成。

参加工作24年来,冯永成大部分时间都投身农村一线工作,前后从事扶贫工作长达16年。调到市区工作后,他仍毅然再次响应组织号召,放弃优越安定的城市生活重回乡村,担任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兼大岗镇四条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

组建浪美村农产品生产基地,最开始不少村民都不赞成。冯永成一边与扶贫工作队一起带着村民到田边的培训室上课,一边又设置多个工作岗位让村民参与农场建设。肇庆市自然资源局驻怀集县大岗镇扶贫工作组组长梁艺荣回忆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冯永成同志就住在田边的培训室,累了就睡在田边,醒了又往田间跑。”

冯永成的执着和热情深深感动了村民,他与扶贫工作组成功打造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长效稳定产业模式。2017年的国庆节,大钟村浪美观光旅游扶贫农场正式开业。目前农场年接待旅游人数3万人,2018年营业收入11万,农产品收入13万,农场所有收入将用于农户扶贫。

不仅如此,曾当过老师的冯永成运用自己在肇庆农校学到的知识,举办农技知识大讲堂,为农民抢春耕、促生产、增收入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在冯永成同志的带头组织下,挂钩帮扶村的51户贫困户成立了扶贫机耕服务队。春耕期间,每个贫困户到田地里机耕服务15亩以上,每造服务纯收入达到2250元以上,一年机耕服务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

浪美村村民李树兴是其中一位脱贫户,常常与冯永成电话联系,聊聊村里发生的事情。当得知冯永成走的消息,他眼眶含泪,非常难过。“难得有人关心我,我肯做(事情),他就大力支持我,人非常好。”说着他拿出了手机,给记者看当时冯永成在地里教他种植花生的照片,感慨万分,“我晚上睡不着就会翻出照片来看。”受到冯永成生前的鼓励,李树兴表示他会继续把自己的产业做下去,十分有信心。

深入田间

连续6个月奔波村头

24年前,当冯永成还是年轻小伙时就开始接触扶贫工作,刚从学校毕业的他来到了广宁最边远、生活工作条件最艰苦的石咀镇。

冯永成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扶贫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巨大压力,他以顽强的毅力扎根乡村做工作。在广宁县从事扶贫工作的13年间,冯永成走遍每条贫困村的每个角落,坚信“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考察情况、走家串户了解群众生活困难。

在同事眼里,他也是亲切的大哥,干部群众都说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广宁县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办主任林夏娇亲切地把冯永成称为“老冯”,在“双到”办的一年多对林夏娇来说是一种历练的财富,老冯的身体力行和积极教导直到今天一直回响在她耳边。

“他总用十二分的细心应对工作中的‘意外’”,有件小事一直让林夏娇印象深刻,一次,他们收到省的紧急督导通知,要到木格白沙坑村检查扶贫工作。当时冯永成带着他们去踩点,刚好碰上下雨打雷,村委会一下就断电了,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冯永成拿出了一把随身携带的手电筒,靠着一柄小小的手电,他们最后在凌晨完成了工作。“从那以后,我也跟着养成了在包包里带一只手电筒的习惯。”

冯永成曾表示坚决不当“走读干部”,曾连续6个月奔波在村头小巷基本不回家,吃住在农村。他个人多次荣获省级表彰,先后被评为2013年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优秀个人”、“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2019年广东省“百名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心系农村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在冯永成小时候,他的爸爸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在冯永成大哥冯向前的印象中,冯永成对他说过,自己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长大了也要帮助在农村的贫困家庭。他不仅自己投身于扶贫事业,有时还叫上兄弟亲戚们一起帮扶农村建设。

镇武村贫困户覃福兴患有二级残疾,在孩子初中毕业后,覃福兴就催促她们到外打工赚钱。冯永成多次找覃福兴做思想工作,又亲自找到学校让姐妹俩入读。覃福兴说,“真的非常感谢他。”

冯永成还曾四次登门关爱打开孤儿兄妹的心扉,经常帮助16户特殊家庭青少年学习、理发、拔牙,鼓舞他们积极向上;他将习惯小偷小摸的16岁孤儿接到身边同吃同住半年,成功将其转化为积极上进的阳光少年;他关爱失学少年儿童,帮扶村里41名贫困户子女就读中专和技工学校,圆了他们的读书梦。

今年7月中旬,冯永成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心系农村,发出最后一条朋友圈说,“我已无法战胜恶疾,不能在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奋斗,帮助更多的人……”

群众留言说,“冯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深入民心”“在扶贫路上怀集人民惦记着你!”去世时同期驻村的50多名“扶友”纷纷自发参加他的告别仪式。

冯永成业余时间坚持写作,他创作的《我与贫困户的故事〈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获2016年度广东省扶贫办最受关注扶贫故事奖和最受点赞扶贫故事奖。在故事最后,他说,“只有一个轻柔的触摸、只有一份深深的拥抱,我们真诚地给予你想给予的人,我相信这时生命的花盛开了,我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也打开了……”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摄影:南都记者 谭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