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例!*ST華業申請豁免面值退市 總經理:公司情況特殊

因為觸發面值退市而處於停牌狀態的*ST華業正在部署離開A股市場前的“最後一搏”。

證券時報記者從公司處獲悉,就在昨日,*ST華業已經向交易所遞交了申請豁免退市的相關材料,這在A股市場尚屬首例。

從今年5月起,遭遇“蘿蔔章事件”的*ST華業連續五次來到“面值退市”懸崖邊,最終由於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均低於面值而停止交易。

*ST華業總經理鍾欣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ST華業觸發面值退市,很大程度上與規則不完善導致公司受限、偵辦保密要求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等有關。公司申請豁免退市,就是不想留下任何遺憾。”

A股市場化退市潮流向前奔湧之下,*ST華業的最後自救會否奏效,仍有待監管給出答案。

申請豁免退市

據相關投行人士介紹,A股公司即便觸發“面值退市”,也不併會立即決定退市。通常情況下,交易所會留出15個交易日的緩衝時間。在這段週期內,觸發退市的公司會有申辯機會。

*ST華業便在這個簡短的週期內做著最後的努力。

“公司管理層已經做好準備,下週趕赴交易所進行溝通。目前公司大部分債權人都已經出具了函件,希望*ST華業不要退市。同時還有很多中小股東給公司發來的聯名信。” 鍾欣表示,“債權人和睦、股東很支持、管理層很努力,是*ST華業區別於其他面值退市公司、甚至部分A股問題公司的最大特徵。公司這一動作,就是想不留任何遺憾。”

在鍾欣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規則不完善導致公司受限,偵辦保密要求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等,是*ST華業遭遇面值退市的重要原因。“公司並非是想‘侵犯規則’,而是希望監管方能夠酌情考慮‘突破規則’。”

鍾欣所言的“偵辦保密要求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等”,主要指向公安機關辦案過程中的保密要求。

由於*ST華業所遭遇的百億合同詐騙屬於全國性特大經濟犯罪案件,辦案機關追贓過程中,牽涉到諸多保密的需要,這就導致公司不能在履行相關手續之前披露案情進展,進而導致市場投資者對於追贓情況和公司可能出現的應收賬款回收進展不能及時掌握。

11月13日,*ST華業曾發佈公告,公司於11月12日收到重慶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發來的函件,表明警方自2018年10月12日立案偵辦了公司應收賬款被騙案,經偵查,本案犯罪嫌疑人眾多、涉案資金特別巨大、時間跨度達10年,屬於全國性特大經濟犯罪案件。目前,案件相關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相應刑事措施,扣押凍結涉案財物初步估值達30億元人民幣(部分系輪候凍結)。鑑於案件尚未提起公訴,挽回資產損失情況以法院審理結果為準。

在這條簡單的公告後面,實際上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其他信息。

鍾欣舉例說,“刑事案件過程中有很多涉密,*ST華業在信息披露方面是不能自行決定的。例如,公告中所披露的30億元,就是公司不斷與公安機關反覆溝通後確定的。警方也是希望不要給重慶當地醫療產業帶來影響,最終才出函支持華業。當時這份函件,還專門抄送了上海證監局和交易所。”

不過,這份函件的公告日期定格在11月13日,當日*ST華業已經因為面值持續低於1元而停牌。

詳釋自救原委

在A股退市出清趨於常態化,尤其是市場化的“面值退市”持續推進的新生態下,*ST華業申請豁免退市,有一種逆風而行的意味。畢竟,面值退市一直被業內視為市場化退市制度持續推進的重要表徵,而市場化的退市也一直是監管改革的重要方向。

就在今年10月31日,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曹勇還專門表示,退市制度是重要基礎性制度,要完善並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實現市場主體的優勝劣汰。

這種“逆風而行”,遠不止體現在本輪申請豁免退市的行動中。實際上,在一眾面值退市股中,*ST華業已經連續4次自救。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與公司不斷祭出的自救措施密不可分。從*ST大控、*ST華信等已經被宣判退市的案例來看,“自救”通常會成為公司一致採用的關鍵詞。從*ST華業的“自救”路徑來看,呈現出更為多維度、立體化、及時性的特徵,這一特徵從相關馳援公告中可以得到印證。

第一輪,6月底7月初,*ST華業遭遇第一輪面值退市危機。這一次的救命稻草來自於公司的一例債權債務人“和諧式公告”。

第二輪:7月中旬,*ST華業股價再度跌破1元每股,不過7月18日收盤價成功站上1元上方。這輪股價跌破面值的週期非常短暫,因此,公司的自救運作也並沒費力。7月中旬時,*ST華業發佈公告表示,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各項工作良序進行。公司正努力穩定並改善公司經營基本面,為後續經營提供有利保障。

第三輪:很快*ST華業又來到面值退市的黑洞口,經過10多個交易日的煎熬後,8月13日再度自救成功。

這一輪也成為*ST華業最為難熬的週期。在這一階段,監管層對*ST華業、華業發展、時任董事長徐紅等予以通報批評或公開譴責。不過*ST華業也快速反應。一方面,公司80後高管團隊臨危上陣,另一方面,公開表示,寄望年內完成債務重組,為股價打氣。

第四輪:8月中尋到9月下旬,*ST華業又經歷了為時不短的低股價週期。9月15日晚間,*ST華業發佈公告,實控人周文煥擬將旗下醫藥公司部分股權注入上市公司,用以增強其持續經營資產。9月16日,*ST華業開盤漲停,公司第四輪面值退市危機解除。

第五輪:10月16日起至公司股票停牌前,*ST華業股價再度低迷。*ST華業祭出“金寶礦業擬作為投資人通過部分要約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5%的股票”利好作為回應,不過最終市場沒能買單,公司股票正式被關進退市前的小黑屋等待審判。

受到市場質疑的是,*ST華業接連祭出的部分利好公告,要麼至今沒有兌現,要麼被相關方撤回。以金寶礦業要約收購為例,11月18日,*ST華業表示,要約收購事宜終止。

“這5次公告,並非做市值管理,而是確有其事。”鍾欣強調,“確實是因為*ST華業面臨終止上市了,所以金寶礦業才決定終止要約收購。此前已經向公司繳納了1600萬元保證金,就是證據。”

能否起死回生

記者注意到,除了在退市緩衝期申請豁免之外,*ST華業也一直在關注所有與己有關的可能性“政策紅利”。

以對外擔保為例,近期最高法明確了裁判思路,未履行公司相關決策程序的對外擔保將不受法律保護。這另*ST華業又看到了一絲“起死回生”的希望。

原因在於,在*ST華業陷入債務危機以後,公司二股東曾利用公司孫公司捷爾醫療進行違規擔保,相關擔保程序未曾經過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等相關審批程序,公司也未曾發佈過任何相關的公告。也正是這起違規擔保,導致*ST華業遲遲不能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對公司進行重整,從而恢復盈利能力;同時讓公司陷入了漫長的司法訴訟,導致審計機構無法對公司資產給出準確計量。倘若被法院判決無效,公司的起死回生之路將減少一塊很大的絆腳石。

不過,對於本次最新申請的豁免,在記者採訪到的多位投行人士看來,被判定成功豁免退市的概率並不大。

為此,*ST華業也在做著兩手準備。“此前規劃是兩條路徑。第一,公司披星戴帽繼續推進破產和解工作,這條路徑下,公司的壓力最小;第二條路是公司暫停上市,在這一年的緩衝期繼續推進相關工作。公司此前從沒想到過會因為面值退市墜落懸崖。”鍾欣表示,“本輪申請豁免退市,無論結果如何,公司都會繼續推進追贓、償債等工作。”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ST華業對於未來的公司命運,依然保持著樂觀態度。

“現在A股退市在常態化,但是也有信號表明,恢復上市也在常態化推進。根據我們瞭解,現在交易所等待恢復上市的企業正在呈現增多趨勢,比起IPO成本時間來說還是快很多。”鍾欣閃爍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公司未來“梅開二度”的新期待。

公司這一期待的基礎在於位於重慶的三甲醫院,這被*ST華業視為公司最為優質的核心資產之一,目前醫院二期工程已經納入規劃。

鍾欣透露,半年以來,*ST華業曾於部分戰投談判過,不過沒有達到公告披露標準。有些投資者希望能單獨把醫院資產買走,但都被華業方面拒絕。“公司肯定不會單獨出售醫院資產,而是要為華業通盤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