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如今農民朋友種植經濟作物,種植管理倒不是問題,再苦再累也都能克服,最讓人揪心的,則是如何賣出去,農村人常說,“平時不怕流汗多,就怕最後一哆嗦”,所謂的最後一哆嗦,就是指農產品銷售環節了。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遇到好行情,付出的勞動還能有所回報,一旦行情遇冷,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年努力都付之東流了。但來自安徽省亳州市魏崗鎮趙樓村的趙大叔,對於市場間歇性的疲軟,卻是有一種簡單有效的應對方法。

見到趙大叔時,他正坐在農村集市街道旁,身邊擺放著自家種植的甘蔗,初冬的陽光還很溫暖,他脫去了厚厚的外衣,不到半天功夫,車上的甘蔗已經所剩無幾了。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據趙大叔介紹,甘蔗原產於南方沿海地區,近幾年在咱北方地區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前兩年我剛開始種植的時候,還屬於稀罕作物,試種的半畝甘蔗,成熟的時候,還未出地頭就賣完了,經濟效益自然也是不錯的。

但凡是經濟效益不錯的農作物(以當地舉例,甘蔗畝有效棵數在3000-3500的範圍內,按照地頭價3元/棵,每畝的毛利潤都在10000元上下),根本不用宣傳造勢,跟風種植的農戶那叫一擁而上呀。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像今年的甘蔗,品質相當好的,才賣兩塊多一棵,平均起來,最多2元/棵,很多種植甘蔗的鄰居紛紛表示,去掉送人的,以及不成氣候的,每畝毛收入在6000多元,去掉成本也能掙4000多元。

但種植過甘蔗的農民都會說不划算,管理過程太麻煩了,又累又需要技巧,特別是為甘蔗去葉環節,大熱的天氣也得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就算這樣,也能把皮膚給劃得又紅又腫、又癢又痛,加上渾身汗水,特別遭罪,正所謂“甘蔗很甜,種植過程很苦”,年輕人都不願意幹。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對於趙大叔種植的甘蔗,以及銷售甘蔗的思路,他表示自己有一套有別於鄰居的銷售方法,叫“車輪”銷售法。

這種銷售農產品的方式還是第一次聽說,就連買甘蔗的顧客聞言也來了興趣,趙大叔笑著說道:“其實,車輪銷售法就是每天拉著甘蔗逢南集趕北集進行零售,因為要用電動三輪車裝著,所以我給它取名叫“車輪”銷售法。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對此,大家也別當真,這是老頭子我自娛自樂的方式,種植甘蔗,我有我的優勢,雖說我如今已是70多歲的人了,但我秋冬基本沒啥事做呀,也不能外出打工掙錢,所以,沒事就賣自家種植的甘蔗。

而年輕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秋冬農閒的時候,往往會外出打工,對於田裡種植的甘蔗,選擇地頭兌販子的比較多。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雖然甘蔗的地頭價降了,但零售價倒沒出現變化,今年依然是5元/棵,按照這個價格計算,我家一畝甘蔗,至少要比年輕種植戶多賣6000元左右(要去掉一部分因存放而損毀的),你說我一個老頭子,每天都趕集賣甘蔗,除了賺錢,還能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生活充實著呢!”

農民種植甘蔗,採取“車輪”銷售法,一畝多賺6000元

最後,趙大叔還表示,甘蔗雖然不易種植,市場行情略有下滑,但整體效益依然可觀,預計明年種植面積依然會繼續上升,可千變不離其宗,但凡是採取零售的方式,直接將農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中,經濟效益就會大幅度提高,不知道他這種方式,對廣大種植戶來講,到底有沒有借鑑價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