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到底幹了什麼,惹得慈禧大怒,非要把她扔到井裡殺害?

珍妃井是故宮一個著名景點。據說,這口井還有一個十分詭異的傳說:每當夜幕降臨,珍妃的鬼魂會從井底飄上來,唱歌、彈琴、哭訴自己冤情。

聽著就會讓人脊背發涼。

於是,故宮每天閉館前,工作人員就會用一根鐵棍,小心地鎖上珍妃井。

這個說法,在現實中當然是子虛烏有的,但慈禧太后討厭珍妃卻是實情,將珍妃投入井中殺害也千真萬確。那麼,珍妃到底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讓慈禧對她恨之入骨,在西逃前還要將她殺害呢?

珍妃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

珍妃是光緒最喜歡的妃子,她性格活潑開朗、喜歡新鮮事物、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她在政治上支持光緒皇帝的變法行動。《國聞備乘》記載說:“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

因為光緒特別寵愛珍妃,導致了慈禧的侄女皇后被冷落。當年,因為慈禧的安排,光緒被迫取了慈禧的侄女靜芬(即隆裕)為皇后,光緒卻不喜歡靜芬,對這個皇后極為冷淡,對珍妃卻情意纏綿,寵愛有加。

這自然引了慈禧的不快,從此對珍妃開始厭惡。

同時,因為珍妃受寵,長期與皇帝卿卿我我,長相廝守,本身時在枕邊,“枕邊風”自然就常常吹起,珍妃利用這種寵愛,插手一些政事,尤其是珍妃還參與了戊戌變法,協助光緒帝奪權,這讓慈禧震怒不已。

變法失敗後,光緒帝遭到囚禁,而參與變法的珍妃也受到牽連,慈禧命人扒光她的衣服,處以杖刑,最後被直接打入冷宮。

直接導致死,是珍妃後來的一句話。

190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匆匆西逃,臨行前,慈禧認真挑選了隨行人員,要員除了光緒和靜芬皇后,還有光緒的一些妃子,因不待見珍妃,便將珍妃留下了,而留下的人即將面臨戰爭,都將遭到送入虎口的命運,珍妃因此同慈禧爭辯了起來,這一爭辯,直接導致了自己被害。當時的具體情形是怎樣的呢?

蔡東藩在《西太后演義》中詳細記載了此事:

崔閹已帶著珍妃入宮。珍妃至西太后前,跪下請安。西太后道:“洋兵來了,我本擬帶你出宮,可奈拳眾如蟻,土匪蜂起,你年紀尚輕,倘被擄遭汙,怎麼好哩?我看你不如去死,落得乾淨。”珍妃倒也不甚畏懼,反朗聲道:“婢子死不足惜,但皇上亦應留京才是。”西太后喝道:“你說甚麼?”便回顧崔監道:“你快帶她出去,推入井中。”光緒帝聞了此語,魂兒幾飛入九霄,連忙跪下碰頭乞恩。西太后憤道:“起來,你還要替她講情麼?自己性命都保不住,還要庇護這狐媚子。我偏要令她去死,好懲戒那些不孝的孩子,並教那鴟梟看看,羽毛稍稍豐滿,便要啄他孃的眼睛。”崔監本是內廷總管,仗著自己兇威,竟將珍妃牽去。光緒目不忍睹,只聽得一片嬌啼,送入耳中,模模糊糊的聽著“拜謝皇恩,來世再見”八字,忍不住嗚咽起來……

由蔡東藩先生的記載可知,珍妃之所以被慈禧投井殺害,倒不是慈禧一開始就要她的命,慈禧說“我看你不如去死”時,還沒有下定要殺珍妃的決心,否則無須通知她前來,而直接導致被殺,是珍妃頂撞了慈禧,連光緒皇帝都不敢頂撞慈禧,你一個妃子卻來頂撞,還說什麼“皇上亦應留京”,皇上難道真是隨你珍妃指派的,說走就走、說留就留嗎?珍妃的態度,讓慈禧當時極為難堪,立刻大怒。

所以,慈禧痛下殺手,是因是珍妃的目無尊長、以下犯上,這才是珍妃被殺的根本原因。至於光緒帝,眼看著自己的寵妃被殺卻光哭不救的原因,慈禧說了:“自己性命都保不住,還要庇護這狐媚子!”是啊,自己都保護不了,還侈談什麼保護自己的妃子。

蔡東藩先生的記載,真實還形象,現場感極強。其實,蔡東藩不但寫了《西太后演義》,還寫了《民國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等歷朝的歷史演義,一生著作等身。

蔡東藩,浙江蕭山人,1877年出生,14歲就考取了秀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1909年,蔡東藩參加了全國的“優貢考”,被列為優等,受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召見,隨後分配到福建任候補知縣。

蔡東藩滿腹詩書,卻傲骨嶙峋,因受不了官場的攀附阿諛,辭官歸裡,教過私塾,當過醫生。

當時,民國剛剛建立,但軍閥混戰,政局不穩,中華大地依然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而關鍵是,各地軍閥蠢蠢欲動,剛剛倒下的帝制,隨時有復辟的危險。

蔡東藩痛恨帝制,擔心“帝王專制之魔”重現,於是,在當時“演義救國”思潮的影響下,他開始著手撰寫歷史演義,撰歷史救世,寫演義救國。

從1915年開始,蔡東藩埋頭書齋,用十年之功,從秦始皇寫起,一直寫到民國九年的1920年,一共寫了2166年的歷史,寫下了煌煌鉅著11部,1040回,650多萬字,總的名稱叫《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所涉時間之長、人物之眾、內容之多、篇制之巨,堪稱歷史之最。

蔡東藩撰寫史,反對“歷史無據的虛構”,嚴格地做到“無一事無來歷”,將紛繁複雜的歷史細細梳理成演義體,“名曰小說,實同信史”,取材審慎,真實可信。

蔡東藩以正史為經、野史為緯,採用章回體結構,以通俗的文筆、機智的點評,真實再現了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展現出風雲變幻、恢宏壯闊的歷史畫面,相比正史,故事更跌宕起伏,語言更幽默風趣,人物更栩栩如生,故一經出版,廣受歡迎,不斷重版。

著名作家二月河評價《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時說:“此書可以入門民族歷史,且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暢銷書作家馬伯庸說:“用演義把歷史說清楚,這是一個很偉大的舉措。把真實歷史用演義講給普通老百姓,從蔡東藩先生開始才有。”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評價說:“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蔡先生對史料的運用與取捨,採取了相當認真的態度。我認為,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並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因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1936 年該書出到第四版時,時任江蘇省立南京中學校長的張海澄曾函告上海會文堂說:“《歷朝通俗演義》於中等學校學生文史知識,裨益非淺。特採作課外補充讀物。”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套新版精裝本,為什麼推薦精裝本呢?因為書實在太厚了,總共六本,加起來七千多頁,不是精裝本不好翻閱。

我們把這套書帶到頭條“雙十一”做活動,原價408,團購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