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彩色畫像被闢謠,專訪發佈者:為方便尋人,熱心人在素描上著色

梅姨彩色畫像被闢謠,專訪發佈者:為方便尋人,熱心人在素描上著色

△ “梅姨”的三版畫像:左畫像,廣州警方繪製,並於2017年6月公開懸賞。中畫像,廣州增城警方陪同曾替被拐兒童畫像的外省退休警務人員所畫,經人販子張維平辨認,這張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但作者林宇輝回應,“畫像得到與梅姨同居的老漢以及他女兒的認可,一致說相似度在90%。”右畫像,熱心人士合成。

連日來,“梅姨”的圖片在朋友圈刷屏,引發全社會關注。

11月19日,主偵“張維平拐賣兒童系列案”的廣州市公安局增城區分局主辦民警表示, “梅姨”身份與長相暫未查實,目前各地出現的“梅姨”信息均不屬實,警方將繼續積極開展尋找其餘7名兒童下落。

對於引起爭議的第二張梅姨畫像,增城警方稱,根據張維平提供的線索,警方摸排到一名疑似認識“梅姨”的男子,其自稱曾有一個叫潘冬梅(音)的女友,經組織辨認,該男子與張維平均稱不認識,且無法證明潘冬梅(音)與“梅姨”為同一人。

應被拐兒童家屬多次要求,2019年3月,廣州增城有關部門派員陪同曾替被拐兒童畫像的外省退休警務人員找該男子對“梅姨”畫像。經張維平辨認,第二張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

前一天,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稱,網絡上流傳的廣東增城被拐9名兒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張畫像非官方公佈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長像如何,暫無其他證據印證。

“廣東省公安廳未邀請專家對梅姨二次畫像,廣東警方仍在積極開展尋找其餘7名兒童下落。CCSER不是公安機關官方權威平臺,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

一時間,主張“尋找梅姨”的聲音開始凌亂,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梅姨圖從何而來”、“梅姨是否真實存在”、“找梅姨到底用哪張圖”。

接著,被拐賣兒童申聰的父親申軍良接受眾多媒體採訪,一遍又一遍地講述梅姨照片是怎麼來的,梅姨是真實存在的,“希望能儘快找到梅姨,找回被梅姨販賣的另外7個孩子。”

第二張畫像作者林宇輝警官也出面回應,他說,“第二張畫像得到與梅姨同居的老漢以及他女兒的認可,一致說相似度在90%。”

在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CCSER(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發起人之一、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秘書長張永將說,“18日發佈的闢謠不夠嚴謹,梅姨睡著了都會笑醒啊。”

目前,張永將比較擔憂的是沒有人再幫著尋找梅姨了。

對話

【1】關於CCSER:成立4年,發展200萬志願者

瀟湘晨報:CCSER是什麼?

張永將:我們的全稱是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覺得比較長,就把它的英縮寫文的首字母提出來了,就是Chinese Children’s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的首字母。然後大家覺得一提出來還挺好的,挺簡潔的,就用了這個。

瀟湘晨報:這是一個什麼機構?

張永將:這是一個公益性的機構。我們的功能主要是三個:第一,抑制拐賣兒童案的高發,讓人人都成為志願者,讓拐賣兒童犯罪無法下手。第二,對於剛剛丟失的孩子,最短時間、最小範圍內做出最大的反應,也就是快速尋回。第三,我們希望收集案例、經驗,完善小孩丟失的法案。

瀟湘晨報:成立多久了?

張永將:2015年成立,到現在4年了,我們發展了200多萬志願者,平臺協助家庭找回了827名孩子。

瀟湘晨報:你在兒童丟失這件事上有什麼經驗嗎?

張永將:因為我是公安專業的,論保障孩子的安全我可能還專業一點。我的小孩在兩歲半的時候也丟過一次,我那天晚上在電視臺,上一檔直播節目,直播間不讓帶手機,我從直播室出來的時候,那個導播就跟我說,張老師你手機一直在響。

我就想這麼晚了誰打我電話,因為家裡人都知道我到這邊上節目,我就把手機打開,有15個未接電話,有一條短信,說兒子找不著了。我第一反應就是弄錯了吧,肯定是誤會,因為好多這種烏龍事件。就打電話給爸,我打了他電話半天沒人接,打我媽的電話也沒人接,開始有點慌了。打我愛人的電話,打了半天,也沒人接。我就想完了完了,肯定都在找。

當天晚上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找到了,他就在小區裡邊,因為晚上出來的時候,爺爺奶奶跟老人跳廣場舞,一看不見就鑽到哪了,就找不著了,他一看到我們就看哭了。

【2】接觸梅姨:有人反饋了一張上色畫像

瀟湘晨報:你們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梅姨?

張永將:去年底,我們看到最高法核准了張維平的死刑後,在公眾號發了篇文章叫大快人心,因為這個事,申軍良,就是那個拿著梅姨畫像的那個人就聯繫到我們了,他希望我們能夠用我們這個平臺的用戶和這個志願者,幫他找他孩子。

申軍良跟我們說的時候,我們都挺受感動的,特別記得他一句話,他說即便孩子不認我,我只要看他一眼就可以了,就是我都不用領他回家,我知道他還好就可以了。

瀟湘晨報:後來做了什麼?

張永將:我們當時發了一篇文章,徵集梅姨線索。意思就是說如果申聰的養父母看到了能夠滿足一下申軍良的這一點願望,哪怕是申聰看到了。所以我們當時把那個第二版梅姨的畫像公佈出來,素描版,胖的素描版,讓志願者去引導大家在平時生活當中多留意這個人。

這個畫像就是因為是素描版,我還找了我們警隊的同學,因為我是警校畢業,所以我同學都還在系統內,我就請他們來幫忙做一下人像比對。然後我同學就說這種素描圖片系統沒法比對,你要找人給她上個色,然後彩色的比對會好一些。

然後我們就找了繪畫方面的人來比對,還發了朋友圈徵集。發了徵集之後,有一些學畫畫的就給我們反饋了一些圖片,但這些圖片都像梵高華的向日葵,油畫形式的,就沒辦法用。後來這個事情就擱在那了,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然後到了近一個星期之前,廣東警方發佈了一個消息,梅姨案件的重大進展,找到了兩個被她拐賣的孩子。她拐了9個,找到了兩個,還有7個。沒找到孩子的家長們就著急了,既然有這麼一個好的開端,大家還是最起碼這個年能過個團圓年吧。

瀟湘晨報: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

張永將:對,一下子就看到希望了,就說我們得再發動一下大家,把梅姨找出來,只要能找到她,我們這些孩子都能找回來。但他們之間最大的擔心是,這些孩子都不在了。現在找到兩個,意味著是其他的人還是很有希望的。

所以就把素描的圖片拿出來,給大家尋找一下,但是感覺素描版的,即便是人出現了,也未必會認得。這時候,有人在微信的後臺給我們反饋了一張上色以後的圖,就是後來發佈的那張。

【3】梅姨海報:曾商議留什麼聯繫方式

瀟湘晨報:梅姨的彩像,你們也不知道是誰發的?

張永將:因為我們好多都是熱心的家長,他們各種途徑都有,然後就給了一張這樣的彩像,我們就給申軍良他們去問,這個是不是更像。他們一看,這個人簡直跟真人一樣,所以說這版呢還好比對,或者是更像。後來就把這個照片給我們志願者了,讓志願者在平時生活工作當中去留意。

瀟湘晨報:當時除了申軍良,其他家長也包括被拐的其他九個孩子的家長嗎?

張永將:我們的志願者群有2000多人,有很多遺失小孩的家長,所以也並沒有關注到底是誰。

瀟湘晨報:於是你們製作了徵集梅姨線索的海報?

張永將:當時第一個反應要讓這張圖片在互聯網上傳下去,傳出去,如果有人發現了,或者是看到疑似的線索,再反饋給誰。然後發現如果打給110,110是語音的,他沒有辦法接收這個人的照片和視頻,所以確認起來會很難,這張圖留110是不合適的。

但留個人微信,抖音號這樣的東西就給人的感覺就很不正式,其次是個人號有一個上限,不能24小時去看。志願者們說要不然就留公眾號,因為我們公眾號一直都是找孩子的公眾號,然後就留這個公眾號,大家覺得這樣是最優的方式。

其實那張海報是誰做的我不知道,17日晚上在我們內部微信群裡有人發佈的,我覺得這版很好,因為它講的很對,我們每個人的一個小動作,都留意一下,就像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熱心人找回來的。

【4】線索收穫:有些荒唐,有些轉給了警方

瀟湘晨報:有想到後來這個圖,在朋友圈刷屏嗎?

張永將:從我個人來講,我倒覺得是可能的,因為這個事情他是有明確的目標,有清晰的畫像,有官方準確的消息,這種公信力是有的,加上梅姨案又找回來兩個孩子,大家還是願意去幫助剩下的七個孩子的。

瀟湘晨報:發佈圖像後,後臺有收到什麼相關的信息或者線索嗎?

張永將:很多,各種各樣的照片,視頻,鏈接,包括其實有一些挺荒唐的,都發過來了。但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兩三條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就是口音,整個的外貌還比較可疑的,轉給了紫金縣公安那邊。

瀟湘晨報:那在找回失蹤的這兩個兒童的過程中,我們平臺有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張永將:這兩個我們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因為對於丟失很多年的,確定為拐賣案件的,國家規定,只有公安機關有調查權,民間任何組織是沒有調查的權利的,沒有調查權就意味著你沒有權利去核實這個人的背景,包括孩子的身份背景等。

【5】遭遇點名:這個闢謠不夠嚴謹

瀟湘晨報:外界有人在質疑你們這個平臺在通過圖像牟利。

張永將:我覺得這個可能和我們的信息披露有關,這也不能怪別人。按理說一個項目做到四年,會有很多的宣傳報道,應該有很多人知道我們才對,但我們其實做的很少,我們始終是好好做事。找孩子的事情重要,就首先把找孩子的事情做好,找回的孩子越多,知道我們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瀟湘晨報:這次突然被點名是什麼想法?

張永將:我們本來就是民間平臺,他特意提到我們是非官方平臺,這是在變相給我們做廣告嗎,我們其實壓力很大。我們本來就是民間平臺,他的意思是,你是民間平臺,你的消息就是不準確的。你是民間的,你出身不好,所以你說什麼都是假話,我是官方的,所以我說什麼都是真的。編輯那條微博的人,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正式的警察。

這個闢謠實在是不夠嚴謹了。首先,闢謠第一句話就講的非常不清楚,是圖片是假的,還是事情是假的,或是梅姨是不存在的。第二,雖說我是非官方平臺,大家應該不信謠不傳謠,那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就是因為我是民間平臺,就要說我是假的。所以這個闢謠消息發佈的時候到底有沒有經過審核和核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的個人素質和職業素養,這個是很難說的。

一早上到辦公室我就知道了,當時我就笑了笑,我覺得特別可笑,從內心來講特別可笑。我還發朋友圈說,梅姨可能睡著了都會笑醒啊,因為很多犯罪嫌疑人出現迫於媒介的壓力自首的,可能已經她有感覺,現在就一下子就變了,方向風向啊就全變了。

瀟湘晨報:這個闢謠發出之後,作為機構負責人,有沒有接到通知要求整改?

張永將:民政給我們打過電話,因為我們歸民政管。他們就問了一下這個平臺是不是我們名下,公益組織,這個平臺是怎麼發起的,是誰來做的,我們把這個平臺從15年成立,到後來在北京註冊專業服務社會組織,公益社會組織,這個過程跟他說了一下,大家都挺客氣的。他首先確認了圖的來源,這張圖是怎麼來的,這張圖因為是廣東宣傳公安發佈的,就是我們志願者家長傳播出去,實際上他就沒有說太多了,就問了下圖來源,問了下大致情況。

【6】主要擔憂:大家不再關心梅姨這個人

瀟湘晨報:18日的闢謠發佈後,有很多媒體都轉了,你有沒有什麼擔憂?

張永將:我一開始有擔憂,主要擔憂大家不再關心梅姨這個人了,大家只關心這張圖像來源,圖像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然後誰是官方的,誰是民間的,大家再也不關心梅姨這個人到底在哪,會不會再作案。我相信現在大眾一半相信梅姨存在,一半人認為梅姨根本不存在。

瀟湘晨報:那你們在發佈梅姨圖像這件事情上會不會也有一點疏忽?你們有沒有核實過這張圖像是不是官方發佈的?

張永將:我們肯定核實過的,如果不是廣東增城警方發佈的,我們不可能去轉發的。我們現在已經把微博的梅姨照片換成了黑白的,但並不是說這個東西發出去我們是沒有責任的,我們肯定有責任,這沒什麼可說的。但是我個人覺得有個邏輯非常奇怪,我不知道媒體為什麼會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一張照片,黑白的是真的,彩色的是假的。

瀟湘晨報:你有沒有作為普通民眾這樣考慮,如果不是官方發佈,是不是誰都可以給梅姨的圖填顏色,要是各種顏色都有,這樣會不會更亂呢?

張永將:比如說梅姨是一個非洲人,你把她變成了一個白皮膚的人,那這個事情肯定是有問題。如果說她是一個正常的亞洲中國人,我們按照正常的膚色,在原本的素描上著一些色,作為一個線索收集的東西去傳播,我覺得是可以的。

這張圖它不是素描,它加了一些色彩上的調整,但本質上是為了方便我們的一些辨識的工作,方便我們尋找這個人用的,這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它本質上不是這樣的方向,那怎麼說都是有問題的。

瀟湘晨報:以後你們在微信公眾號上面,會不會變得更謹慎一點或者更注意一點什麼?

張永將:實際上我們一直很謹慎,每個對外出的這些東西,我是要看的,但是說實在的,可能就像公安部,團員系統的官微,也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我們的人也一樣會犯錯誤,我覺得所有的錯誤,底線是到底違不違法,然後出不出法律紅線,如果沒有,那麼其他的錯誤都是可以改的。所以我們不敢說我們100%不出錯,但是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對外的內容,圖片的審核,以及相關的推文上面,我們肯定是要核實、核實再核實。

瀟湘晨報記者廖如雲 實習生趙鴻婕 楊麗英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瀟湘晨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