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现80年代人们出行方式:图4风靡大江南北,图9根本买不起


【公安人员的摩托车】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80年代人们出行方式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主流的交通工具。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特区的设立,大量外资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进城打工,这进一步促使了大城市的繁荣。

【男子骑着幸福250牌摩托车】1960年3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上海自行车二厂完成了幸福250摩托车的研制工作。经过一系列的测试,于当年8月正式投入市场。作为曾经的经典摩托车型,自1960年到1995年这35年的时间里,幸福牌250型摩托车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这种车多被用来拉货,是个体户的首选车型。

【绿皮火车】绿皮火车是一代人的记忆,当然买票也非常艰难的。有人这样回忆绿皮火车,“当远处响起一声高亢彻空的汽笛声时,站台上的乘客齐刷刷地将脸转向汽笛鸣起的方向,咣咣当当,咣咣当当,轮毂和铁轨奏出的巨大交响,由远及近,仿佛大军压境,脚下的站台都在颤动。”


【街头自行车】资料显示,早在1868年上海街头就已出现了自行车。刚开始上海的自行车不多,仅有几辆,型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坐车上,用两脚点地而行;另一种靠脚蹬踏而行,“转动如飞”。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生产企业,由此开创了中国自行车行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步行】这张照片可以看到一个细节,就是当时人们穿衣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多以天蓝色衣服为主。这意味着,当时人们之间的生活水平几乎差不多。但是,很快随着大量人员进入沿海城市工作,人们之间的差距逐渐开始显现。

【马车】顾名思义,马车就是用马作为动力的车子,马车或载人,或运货。马车的出现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随着工业革命开始,马车逐渐走出历史的舞台。80年代城市街头出现的马车,绝大多数都是郊区人们向城里运送货物。


【长江边的轮船】80年代生活在长江边的人,轮船是出远门的第一选择。当时的长江不仅有大型轮船,也有各自货船。对于当时长江边生活的人们来说,乘轮船出行比火车票要便宜很多,当然往返速度也会慢很多。

【卡车】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首批12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揭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报道这个伟大历史瞬间的,“汽车在人们狂热的掌声中开到了调整间。这时,工厂的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赶上去,抱着车头,倾听发动机的转动声。当发动机转动声渐渐停止的时候,人群中随着又引起了胜利的欢笑。”

【路边的小汽车】当时的小汽车是极其昂贵的存在,别说普通人,就连一般“万元户”也根本买不起。当时马路上的小汽车不仅数量少,而且车型也非常少,主要有红旗CA770、上海牌SH760轿车、吉普212等。


【无轨电车】无轨电车是当时城市公交车的首选,这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无轨电车有个弊端,就是路线非常固定,灵活性比较差。80年代后期,很多城市开始逐渐以柴油为燃料的公共汽车取代无轨电车,这种电车逐渐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