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摘要:二人转作为一门流传了三百年的传统曲艺,具有其独有的语言艺术。二人转演员的交流方式,也往往有专门的行话,会说行话且听得懂行话,才能叫做行里人。本文为您独家分析几种经典的二人转行话,敬请关注!

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一、二人转行话的由来

早期的二人转演员,是绝对的“跑江湖”挣钱。没有任何一个二人转演员可以在一个剧场唱一辈子戏,演员的拿手戏有限,演的遍数多了就不叫座了,剧场老板就会明里暗里提醒你,该换换场子了。因此老一辈的二人转名角,几乎靠双脚就丈量了全东北的土地,哪儿的剧场缺演员,马上过去“赶场子”。

二人转演员所谓“眼是江口是湖”,“紧睁眼慢张口”。见的人多了,该说的不该说的,话到嘴里总要留三分。慢慢的,一套完整的,只有二人转从业者熟稔的二人转行话诞生。

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二人转老照片——《楼台会》,韩子平(左)、董玮(右)

当然,行话并不是二人转的专属,旧社会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一套特殊的语言进行行业内的交流,即所谓的行话,或者春典。关于春典名字的由来,百科中还有这样一段介绍:

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后来经几辈江湖首领的努力,才将“南春”和“北典”统一起来,现在行话统称为“春典”。

二、二人转主要行话分析

1、上装:女演员;下装:男演员。

释义:二人转演员不能简单的称为男演员或者女演员,在二人转演出过程中,往往需要演员一人分饰几个角色,这些角色可能有男有女,单用男女来区分并不恰当;也不能用京剧中的“旦角”或者“丑角”来区分, 因为二人转的“旦”和“丑”其实也不确定,比如著名二人转演员姜大美作为上装存在,但她的定位其实是“丑”。

2、四梁八柱:《西厢》《蓝桥》《开店》《李翠莲盘道》《浔阳楼》《梁赛金擀面》《回杯记》《阴魂镇》。

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二人转《梁赛金擀面》磁带封面

释义:四梁八柱是传统建筑用语,整个建筑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这里用四梁八柱指代二人转剧目的八个代表作,这八出戏很要功夫,其中《西厢》《蓝桥》都是东三省家喻户晓的大戏。一般认为,能把四梁八柱唱好的演员,任何其他剧目都不在话下。

3、解罗裙带:上装改为下装。

释义:早期二人转属于“下九流”,几乎没有女孩儿愿意学二人转,因此上装几乎都是男扮女装。男演员用唱戏的片子把头发包住,扎上罗裙就可以唱上装。解罗裙带就意味着不再唱上装,而改为下装。像黑龙江省著名的老艺人蔡兴林,艺名粉蝴蝶,就是一辈子没有解过罗裙带,唱了一辈子上装。

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二人转老艺术家蔡兴林

4、背道戏:生僻的曲目,一般演员不会的曲目。

释义:二人转有不少偏门的小戏,会的人不多,属于背道戏。像二人转《崇祯观画》、《胡玉娘》、《苏岱陪妹》等等,会唱的演员不多,点这些戏的观众也少,如今的二人转背道戏都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窘境。

5、肚囊宽:会的戏多。

释义:二人转现存曲目二三百个,会唱三四十个的已经属于肚囊宽的演员了。北派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李淑静(艺名李大美),就属于肚囊特别宽的好演员,她流传于世的经典剧目包括而不限于《王二姐思夫》《刘金定观星》《李翠莲盘道》《苏岱陪妹》等等。

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李淑静二人转磁带《刘金定观星》封面

6、肩膀头:演员给乐队或者其他演员的提示。

释义:这可能是本文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二人转行话了,为什么肩膀头会是一种提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二人转演员没有固定搭档,到了剧场之后,可能要根据剧场已有的演员随机搭配,两个演员唱戏之前可能互相都不认识,在唱戏的过程中互相提示就非常必要。比如女演员扇子抖起,身子往一边转,意思就是要走台步,男演员就会很快跟上。整场表演,男演员都会若有若无的盯着女演员肩膀,以便跟上节奏。

二人转“行话”分析,眼是江口是湖,江湖有江湖的专用语

结语: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目前仍在使用的几种二人转经典行话。二人转历经三百年,行话自然也是错综复杂,并非一文能够讲透,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您对二人转有些初步了解即可。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