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服務”模式讓“三點半難題”不再難

“課後服務”模式讓“三點半難題”不再難

哈爾濱市師範附屬小學課後服務課上,老師指導孩子們繪畫。 本報記者郭俊峰攝

“课后服务”模式让“三点半难题”不再难

哈爾濱市新華小學課後服務開展的機器人操作。本報記者郭俊峰攝

“课后服务”模式让“三点半难题”不再难

哈爾濱市繼紅小學課後服務的啦啦操社團。 本報記者趙一諾攝

□本報記者趙一諾 徐佳倩

“我平時下班晚,工作特別忙,每次接孩子都要向單位請假,把孩子接回單位還要繼續處理工作,分心又累心。”哈爾濱市紅巖小學周逸軒的媽媽殷樂告訴記者,由於作息時間不匹配,孩子下午三點半放學後家長沒有辦法去接孩子,這事兒一直讓她很苦惱。

日前,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於今年底前全面實行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滿足廣大學生及家長對課後服務的迫切需求。這意味著困擾中小學生家長多年的“課後三點半”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連日來,記者走訪省城多所中小學時發現,對我省出臺的課後服務工作舉措,廣大師生和家長紛紛點贊,期盼多多。

背景新聞

“三點半難題”,家裡孩子正在上中小學的上班一族對這個詞語一定不會陌生。孩子放學和家長下班時間存在令人犯愁的“時間差”,要麼是家長硬著頭皮早退,要麼是家長請假把孩子接回單位繼續工作,要麼是請“銀髮一族”來幫忙,總之都不是長久之計,家長處於無奈、苦惱、愧疚,或是疲於奔命的狀態。家長的按時接送之“難”,學生的課後看護之“憂”,困擾城市多年的“三點半難題”亟待破解。

省委第二巡視組發現此問題並迅速推進整改。“三點半難題”是中小學生家長關注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各級政府努力改善的重要民生保障。

日前,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經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旨在滿足廣大家長對課後服務的迫切需求,破解“三點半難題”,讓每一個孩子上好學,為每一個家庭服好務。

該意見提出,堅持公益普惠、自願參加、完善服務、透明公開原則,深入挖掘中小學校教育資源,積極開展課後工作,努力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切實解決中小學生課後託管難問題。各地可根據課後服務性質,採取政府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立免收費政策。鼓勵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積極參與中小學生課後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少年宮、高校、科研院所、社區等公益性專業機構派駐工作人員參與校內課後服務。

1

幫忙“管”還能“教”家長放心更滿意

9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哈爾濱市解放小學,正好趕上學生放學,發現這裡“課後託管班”很熱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學年課後服務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舞蹈、機器人、科學實驗、管絃樂、體育等。

“學校提供的免費課後服務不僅解決了接送難題,內容上也從簡單看護逐漸改進,變得豐富而有意義。”三年二班王子航的媽媽正在學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她說,兒子今天選的是足球課,課後服務啟動後,孩子特別高興,堅持要留下來參加。她覺得孩子平時學習累,課後服務課程可以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所以她全力支持。

2017年,哈爾濱市教育局做了5.7萬份家長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超過82%的家長不能按時接送孩子。某網站也曾做過一次線上調查,有5000餘名受訪者參與,其中78%的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校寫作業、複習或參加課外知識拓展,家長們期待的不僅是孩子“有人管”,最好還要“有人教”。哈市南崗區一所小學四年級學生王露洋的母親講述,原來每天最怕的就是陪孩子寫作業。據她講,“一到監督和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孩子立馬就成了‘受虐’對象,直至最後升級為夫妻間教育方式的分歧,開啟‘對吼’模式,家裡瞬間到處充滿了不和諧。想著換種方式解決現狀,我們就把孩子送到了校外服務機構參加補習班,可孩子多,紀律不好管,學習環境差,收不到好效果,同時又怕存在安全隱患。如今學校裡有了課後服務,真是為我們這樣的家庭造福啊。”

近年來,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後的“三點半難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17年2月,教育部出臺《關於做好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廣大中小學要結合實際積極作為,主動承擔起課後服務責任。2017年10月,哈爾濱市教育局發佈《關於做好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各中小學全面啟動課後服務,政府“買單”為學生們提供免費課後服務。日前,我省《意見》正式發佈,決定年底前全省全面開展課後服務工程,做好對有需求的中小學生的全面保障。

10日下午三點半,記者走進哈爾濱市花園小學的課後服務特色“種子”課堂,驚喜地發現:這裡的孩子們儼然成為了小科學家、小繪畫家、小音樂家、小運動員……在課後服務“舌尖上的花園”中,孩子們開心地製作自己的美食。卷壽司、做飯包、烤香蕉、美味捲餅……小傢伙們品嚐著美味,感受著勞動帶來的快樂。有的孩子還說要寫一部關於自己製作水果美食的《水果傳》。

據花園小學校長曹永鳴介紹,在校園,孩子們被稱為“種子”,寓意為花園中等待生長的種子。學校以獨具花園特色的“種子”課程為切入點,在課後服務時段,基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興趣,開設了一百餘個門類的特色“種子”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課程中得到“滋養”,也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該校一名三年級學生的家長王源告訴記者:“‘三點半課堂’是我們家長最放心的地方,也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第二課堂’,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不斷提升‘小種子’們的綜合素養。”

經過兩年多來的實踐,哈爾濱市的小學生課後服務取得了紮實成效,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認可和讚譽。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末,市財政總計撥款3073萬元經費用於小學生課後服務。參與人數從最開始的6萬餘名,到目前已達到19萬名,參與率80%以上。哈爾濱市香安小學四年級學生郝文闊在課後服務課程中學了民族舞,還在區裡比賽獲了獎。郝文闊的母親說,孩子從小就喜歡跳舞,在課外班學習一堂課要60元,而學校的特色課程都是免費的,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教師的的專業輔導又著實提高了課後服務的含金量。

2

“新玩法”、引資源注入服務新動力

“太牛了,今天是國家一級演員教我們唱《智取威虎山》選段,他唱得真好!我們學得也快。”一個一年級的“小豆包”興高采烈地說。

類似這樣頗有“成就感”的聲音,在記者走訪的哈爾濱多所小學的課後服務特色課中經常能聽到。自2017年,哈爾濱市部分中小學啟動課後服務以來,豐富的社團活動為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帶來了更多“新玩法”,讓孩子們學到了更多知識和技能。

哈爾濱市繼紅小學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的創客3D打印課後服務社團深受孩子們喜愛。這項課程不僅讓孩子瞭解3D打印技術、接受創客啟蒙教育,還能提升動手動腦、空間想象等能力。“在課堂上我將擁有一隻‘神筆’,畫出超現實的3D立體圖案,比如蝴蝶、眼鏡、埃菲爾鐵塔等,讓我變成了一個‘小小馬良’。”三年八班學生楊振瑞神氣地對記者說。

近日,哈爾濱市花園小學一年一班的15名“小種子”們來到東北林業大學森林博物館參加了“探索森林野趣,愛護綠色家園”為主題的研學活動。據花園小學劉老師介紹,學校繼續創新課後服務“種子”課程,帶孩子們走出學校、走出城市。讓孩子親近自然、開闊眼界,同時也做好孩子們的近視防控工作。

事實上,許多學校都已經開展了社團活動、興趣課堂等課後服務,但往往會出現前期火熱,後期動力明顯不足的情況。為充實課後服務資源,促進學生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成長,哈爾濱市繼紅小學等學校引進“課後三點半”機構,使學校與專業機構形成良性互助,建立校本課程准入審核管理制度。哈爾濱市教育局與哈爾濱學院、基層學校啟動了政府、高校、中小學“三位一體”的GUS項目,哈爾濱學院與哈市10所小學簽約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大學生們將為哈市課後服務工作注入新鮮血液。

每週三下午是哈爾濱市師範附屬小學的學生們最盼望的課後時光,因為哈爾濱師範大學的志願者們會來到校園為他們上表演、口才、合唱、手工等興趣公益課。“還記得剛開始拿到琴時,由於我個子太小,手風琴很沉,抱起來還很費力氣,我不是很適應。但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逐漸愛上了手風琴課。剛剛我們全班同學還一起表演了一首《鈴兒響叮噹》,優美的旋律在我們的指間流出,那一刻我感到很美妙,很驕傲。”該校二年級學生滕偲淇說。

我省教育部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全面調研專業藝術、體育團隊等校外資源進入學校服務情況,積極開展少年宮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體育藝術團體進校園、科技工作者進校園、家長志願者進校園、大學生志願者進校園活動,更好滿足學生和家長的多樣化需求,以全新的視角提升課後服務質量。

3

新思考勤創新課上課後雙豐收

“孩子們看這裡,笑容再燦爛一點,注意聽我口令……”。在哈爾濱市繼紅小學,體育老師申忱正帶領12名學生練習啦啦操,氛圍活躍輕鬆。這是記者近日走進哈爾濱市多所小學看到的又一個關於課後服務特色課的生動場景。在拿出更多時間為學生們開展課後服務的工作中,很多教師都有了不少新收穫和新思考。

就靠著每天練習一個半小時,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這支小隊伍竟然屢獲獎項。申老師告訴記者,“三點半以後看著孩子們期盼上課的眼神,即使我比過去下班更晚,備課佔用更多業餘時間,也不覺得累。現在孩子們受到鍛鍊,收穫榮譽,得到鼓勵和肯定,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為了讓孩子們度過充實的時光,即使是在課後服務的課程上,申老師也精心備課,打造趣味課堂。她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變化多樣的運動性遊戲,在每個環節,力爭呈現多種體育技能元素,讓孩子們訓練到位,讓課堂始終充滿活力和激情。

和申老師一樣,繼紅小學的任課老師們幾乎都投入到了社團課程和“走班”課程中。四年九班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所謂“走班”,簡單理解就是教室和學生固定,教師是流動的,即一名老師負責一個學年的一門特色課,在每週固定時間為這個班級開展特色課。考慮到部分學生放學後參加看護班、各種興趣特長班,佔用了一些精力,導致第二天在學校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時有發生,這讓這位班主任對學生的上課質量產生了一些憂慮。“如今我也參加了‘走班’課程,我能在特色課程上對學生進行興趣指導,在沒有課業的壓力下,共度快樂時光,我們都得到了放鬆,也使得第二天的課堂教學得到了保證。”

距離哈爾濱市區20多公里的香和小學現有450名學生,其中有半數學生參加課後服務。校長趙承告訴記者,學校流動留守兒童、特殊家庭子女居多,如果沒有課後服務,放學以後,很多孩子就是在外面玩。缺少父母看護和家庭教育,對孩子而言無疑是種隱患,嚴重時孩子容易誤入歧途。放學後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場所進行他們喜歡的活動,家長和孩子都滿意。

為了讓學生和家長充分了解課後服務,不錯過任何一個興趣課程,鐵嶺小學還開展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參加課後服務的情況,並推出線上選課,學生們可以在“課後三點半”手機APP上進行操作,創新做到了想學生之所想。雖然這些工作都是圍繞課後服務進行的,但是每個參與問卷調查的班級老師都積極配合,認真傳達課程需求,他們告訴記者,非常鼓勵孩子參加線上課程,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採訪中,不少教師向記者表示,學校嚴禁將課後服務演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且要始終堅持注意不要增加學生課業負擔。他們認為,課後服務同樣承擔著育人職責,讓其不止於看管,不止於完成課業任務,這已成為目前教師參加課後服務力爭實現的目標。此外,隨著課程活動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對課後服務產生多元化興趣,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提升特色“走班”課的教學質量,如何讓學生個性化發展、營造更好的活動氛圍,成為了教師鑽研建設課程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