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2018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将渭南定位为空间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提出进一步提升重要节点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从此,渭南进入了一个更加核心的位置,成为除了西安以外的一个次枢纽。

渭南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发现渭南独有优势。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关中平原城市群

01 自古交通要道

渭南,自古交通环境优越,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

发展到今天,渭南的优势更加突出。渭南接壤西安临潼区,距离西安主城仅有约40公里。高铁15分钟即达、自驾仅需40分钟。从地理和交通角度看渭南城市与西安城市圈的贴合度仅次于咸阳!

据了解,渭南-西安(临潼)轨道交通、华山—临潼城际轻轨都在筹建当中,两城的联系在未来更加紧密。

而且根据大西安快速路体系规划,大西安骨架路网将形成“六环十二射”的格局。其中五环为外环高速,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建成后,渭南正式进入大西安五环。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西安外环高速

02 人口大市

渭南全市总面积13030平方千米,下辖2区、2县级市、7县,常住人口538.3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达到90万,在陕西省内仅次于西安,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

但目前渭南的城镇化率仅为46.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的人口对应较低的城镇化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8年渭南市GDP1767.71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车道。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03 优越的自然历史资源

不同于西安、宝鸡、咸阳大面积的山地,渭南位于黄河中游,占据的关中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同时渭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3697处,是文化旅游胜地。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渭南华山

先天优势明显,在新时代政策的支持下,渭南前景同样不可小觑。

根据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下一步渭南发展战略是“西融东扩、北跨南优”,位于渭河北岸的经开区发展潜力巨大。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渭南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经开区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最具发展潜力,最具竞争优势的低碳环保产业核心区和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经开区是渭南市承载西部大开发、关天-天水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陕西东大门建设等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

此外,经开区境内道路四通八达,陇海铁路、西南铁路、郑西高速客运铁路横贯东西,连霍高速公路、108、310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穿区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区内资源丰富,是国家优质粮、棉、菜、果、畜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及水、电、气供应充裕,区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各类职业技术院校20余所,是全国最大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价值地位已经初步显现。

渭南经开区总体规划面积151.2平方公里,按照“高端性、生态性、人文性”的规划理念,依托“一心、两轴、三区”的城市建设构架,西部打造5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区;中部30平方公里为低碳环保工业聚集区;东部15平方公里是集商贸办公、科研文教为一体的行政商务区。依托渭河综合治理,在渭河北岸打造2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景观带,以彰显生机与活力。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在市场的助推下,现在经开区也已成为众多一线房企角逐的主战场,周边板块的成交行情和主城区的差距迅速缩小,成为新渭南人买房安居的首选区域。

在未来,渭南和经开相融共生,经开区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北扩,渭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注: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