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80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那时候考上大学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198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33万人,录取人数为28万人,录取率为8%。

而在这8%里面,考取全国重点大学的仅为极少的一部分。而在一个农村,如果有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那绝对是全村的荣耀。

刘汉清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他是江苏兴化戴南双沐村考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且是考入了当时的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他去上学的那一天,全村人为他送行。

在大学前两年,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秀,在所有人眼里,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大三的时候,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

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那年,他看到了一篇报告文学,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从此热血沸腾,一头扎入数学的海洋,废寝忘食,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数论”的研究上。

也因为如此,他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热处理专业,挂科自然难免。期间老师也提醒过他先把本专业学好,然而他完全听不进去,尽管学校让他多学了一年,但依然没有拿到毕业证的他只能回到农村老家。

回家后,刘汉清并未放弃理想,依然继续研究他的“数论”,然而30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如今沦落为农村的低保户,实在令人叹息。

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l 基础薄弱,专业不对口

刘汉清痴迷数学,这个本来是个好现象。哈工大也有数学专业,但问题是他在大三才开始转向,转系显然已经不现实了。唯一的办法是他热处理专业毕业,去考数学系的研究生。

因为他不是数学系的,显然基础课程里面除了高数和线性代数,基本上不会有数学其他方面的基础课程。

即使是数学系,数论本身也不在本科教学范围内。由于这些原因,刘汉清的数学底子基本就是高中的水平,顶多加上高数和线代,以这些知识来研究数论显然完全不够的。

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l 天赋不够,更缺乏名师指点

“数论”是这么一个东西,它的门槛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很多定理和公式初中生就能看明白,因为这个原因,“数论”也是民间科学家的重灾区。

据说中科院数学所看门的保安手里就要有好几道题,来交东西的民科先做题,做不出不让进门。

“数论”又是最难的,是数学里最考验天赋的,没有之一。没有天赋,折腾一辈子也没用。没有灵光一现的灵感,在这个领域极难做出成果。

更糟糕的是他的老师都劝他本科毕业再从事数学研究,没有人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更没有数学方面的大佬来指点他,这也是他不能理性思维的原因。

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l 闭门造车,缺乏交流

学术是需要交流的,每年全世界那么多学术会议除了汇报学术成果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术交流,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学术成果展示更重要。

这些顶级的学者互相讨论,思维碰撞下,很可能就能产生灵感,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曾经有无数卡在瓶颈的研究,通过各种交流找到了正确的出路。

而刘汉清的做法是闭门研究,这不是不可以,一般而言是有了成熟的思路以后才会采用的研究方式,而他的研究在门还没没摸到的前提下就独立研究,这和闭门造车也没太大的区别。

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科学需要痴迷,需要忘我的钻研精神,但这只不过是科研的必要条件。仅有这些是完全不够的,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科学的研究方式,合格的引路人,甚至要需要天赋,尤其是灵感,显然,刘同学一样也不具备,他有的仅仅是热情,自然很难研究出什么成果。

科研这条路,从来就不平坦。科研不是拼命,是需要理智,需要逻辑,刘同学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地做法本来就是做学问的大忌,有这么个结果虽然非常可惜,但也完全不意外。

事实上,无数科学工作者穷尽一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过是在通往真理的黑暗道路上点亮一根蜡烛,用来照亮后人前行的方向。

天才少年痴迷数学,荒废学业最后沦落到吃低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刘同学的结果虽然令人惋惜,但他没有人认清自己,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用赌博的心态来做科研,这才是他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