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中端手机市场的战争,早已硝烟弥漫。

在 2000 元档位徘徊的手机产品,总是有些尴尬。向上受制于成本,这个价位最大的亮点往往不过就是旗舰机功能下放,而向下又涉及到产品竞争力——放哪些功能合适?放到什么价位会被买单?在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这几年,国内消费者对手机的了解程度,可以说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时刻紧盯,手机配置上每一个取舍都会被最终解读成为“厂家的诚意”,逐渐演变成或好或坏的口碑,在网络上流传。

经典产品横空出世时的新鲜感,如今无数旗舰都乏力再给予,在使用 OPPO K5 这类中端机之前,鲜有人会有所奢望。但在使用过程中,我逐渐深刻地体会到一点,在 2019 年,那些价格不会越过 2019 元的中端手机,已经在各方各面都可以成为一台主力机,去满足人们联络、娱乐、记录的种种需求了。

科技媒体很有趣的一点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产品,台面上我们谈论的是品牌、参数、性价比,和那些司空见惯的对比横评,但细细延伸下去,在与数码产品高频接触的过程中,真正影响我们使用体验的,却更多是具体而微的设计。于是,拿起来,去真正使用,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它们不为人知的亮点与瑕疵,以下则是关于 OPPO K5 的使用体验。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两三年前,中国市场的千元机是什么样子?旗舰机又是什么样子?”,在拿到 OPPO K5 赛博金属款的一刻,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2019 年的 OPPO K5 ,在某种意义上,我可以把它简单粗暴地理解成 2017 年的旗舰手机,但得益于硬软件系统的完善,还可以在这台 2017 年旗舰后面加上一个” S “或者” Pro “。

外观设计:平庸而精致

没有潜望式结构,也没有升降式设计,OPPO K5 正面是一块 6.4 英寸的 1080P AMOLED 水滴屏,只可惜置身于全面屏泛滥的 2019 年,在视觉上没能带来“人无我有”的冲击力,但屏幕的总体观感还算不错,参数上 100%NTSC 色域也印证了这一点。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背部配色是十分亮眼的,这款赛博金属配色具有从上到下、由深到浅的渐变过渡,上部是深邃的湖蓝色,下半部是通透的银白色,在特定角度下,会有光线由点向面散射而去的三维效果。机身玻璃后盖的触摸手感很出色,但由于是镜面设计,“鱼与熊掌”的终极考验就来了 —— OPPO K5 背部十分容易沾染指纹,如果你执着地想保持美感,那就只能以牺牲手感为代价,去套上官方自带的透明保护壳,毕竟现代社会里随身带手套的 Gentleman 太稀有了。

在说到中框过渡时,首先不得不提一下出厂自带的屏幕保护膜,保护膜的存在使得手指从中框到屏幕自下而上滑动时,能够感触到极其明显的割裂感,当去掉自带保护膜后,尽管中框与屏幕在视觉上缺乏一体性,但割手的情况绝不会再发生。

得益于背面的曲面过渡设计,OPPO K5 的真实握感挺出色,其实除了早年 iPhone 和后来坚果手机的方正风格,大多数手机都遵循着“圆滑当道”的主流设计,在日常使用中,影响长时间握持舒适度的更多还是机身重量,而 182g 的 K5 完全可以说踏入了 2019 年的轻薄手机阵营。

性能玩尽兴:硬核电竞谈不上,但娱乐游玩不在话下

最近两年,OPPO 突然扭转了人们对蓝绿厂“高价低配”的刻板印象,K5 以及同时登台的旗舰 Reno Ace 都在以极高的性价比去压制对手。这次 OPPO K5 使用的处理器是高通骁龙 730G,在 1799 元这个价位,几乎能流畅运行所有的主流手游,毕竟这是一颗匹敌骁龙 835 的 8nm 制程芯片。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实际游戏测试中,王者荣耀超高画质全程 60 帧,和平精英由于锁帧全程稳在 30 帧,默认高画质下的崩坏三以及量子特工则在 30-40 帧的区间波动,另外或许得益于 8nm 工艺,无论是游戏,还是充电,机身整体的发热控制都令人满意。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如果要追求极致的游戏体验,遗憾地说,目前没有一款中端机能够满足这个需求,毕竟在“游戏手机”的市场里,光靠骁龙 855 都不一定好意思拿上台面,拥有 90 Hz 刷新率可能才有资格加入游戏手机排位赛。 对于 OPPO K5 来说,除了以 3D 场景为主的大型手游,应付各家应用商店里排行前十的热门手游,这不在话下,但对于吃鸡达人,还是应该另做选择。

四摄:主摄实力担当 其余花拳绣腿

(注:图片上传均有一定压缩)

首先说到 OPPO K5 的前置 3200 万像素摄像头,在自拍带有一定的广角效果,官方给的参数是 80° 广角,由于过去我使用过 Gopro 这类接近 180° 广角的运动相机,我一度以为 80° 是个噱头,但在实际体验中,我发现自拍可以很容易拍全上半身,熟话说就是,能够显得“头小脸瘦”。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比起其他旗舰自拍,广角自拍第一眼观感确实很优秀,虚化效果能够有效地突出人物,同时由于自带 AI 美颜,肤色表现符合东方审美,很讨好眼球。如果进一步细看照片则会发现涂抹感很强烈,锐度也表现糟糕。想不到在最后, AI、广角才是卖点,3200 万像素反而成为了噱头。

后置摄像头 6400 万主摄是三星那颗 GW1,默认情况下 6400 万模式是关闭的,需要手动开启,开启高像素模式后,在光照充足的室外照片解析力明显增强,但在光线较暗的室内,和普通模式基本拉不开差距。由于没有长焦端,在实际拍摄中,我能接受的电子变焦范围最高就是 2 倍变焦,一旦向 5 倍电子变焦靠拢,噪点就会溢满画面,直接成为不可用的状态。当然也可以使用 6400 万拍照模式,在后期进行重新构图裁切,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变焦,得到不错的画面。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主摄

这颗主摄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光学防抖,视频还可以依靠电子防抖裁出平稳的画面,但是对于拍照,尤其在夜景拍摄中,要获得优秀的成像,就只能祈祷双手不要颤抖得太厉害了。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夜景

119° 防畸变 800 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在白天成像还不错,能够丰富拍摄体验,但在夜间就直接崩掉,画质回到五年前了,其实,拍摄的时候只要注意光线环境不是太暗,人眼的注意力就不会过多集中于成像质量本身,而是更多地被画面内容、被广角营造的空间纵深感所吸引。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超广角

在这个四摄标配的 2019 年,我怀疑另外两颗镜头起到的装饰以及震慑作用,要远大于它们作为手机摄像头的作用—— 200 万黑白人像风格镜头,200 万复古人像风格镜头,体验的感觉就是,本质不过是两张滤镜。如果一种滤镜即能成为为一颗摄像头,那后置十八摄似乎也理所当然。

充电速度:同级别最强水准

4000mAh 电池,30W 快充,实测 30 分钟从 4% 充至 62%,和官方半小时充 67% 的实验室测试差别不算大,确实是这个价位的顶级快充,充电速度提升带来的愉悦感其实不易表达,但对于缓解电量焦虑是实实在在的,至少我可以选择在早晨出门前为手机充电了。鉴于 OPPO 在快充技术上的投入,我一度觉得 50W,甚至 65W 快充都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下放到 K 系列,成为独特的中端卖点。

扬声器:音质够听 但位置尴尬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 OPPO K5 保留了 3.5mm 耳机口,但由于自己习惯了统一砍掉耳机口的旗舰主力机,在使用 K5听音乐时,那根多余出来的 type-c 转 3.5mm 的转接头,我反而不知道放置在哪里好。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OPPO K5 的扬声器开口在机身左下方,横置屏幕玩游戏时,我几乎是 100% 的几率会堵住扬声孔,而当我将手机180 度翻置后,又会在激烈的操作中碰到电源键,造成比“失去听觉”更为尴尬的局面,因此插上耳机打游戏才是OPPO K5 的正确操作方式,也可能是唯一方式。

解锁方式: 两种模式 识别度高 速度惊艳

OPPO K5 采用光感指纹解锁,在解锁速度上比我自己的旗舰按压式速度要快不少,成功率也有明显地提升。OPPO K5 的人脸解锁速度也非常快,但在适用范围上,仅仅依靠前置摄像头还是远比不过 3D 人脸和 Face ID 面部解锁,一方面是安全性不够,另一方面是在光线过强和过暗的环境中识别率会有所下降。

不过在实际体验中,我发现只要不是在全黑的环境下,OPPO K5 的人脸解锁都能够成功识别,如果把手机亮度调到 20% 以上,在极暗的环境中也能依靠手机屏幕自身发出的光线完成解锁,这点倒是十分出乎我的意料。除了潜意识里知道安全系数不高,实际体验中几乎与旗舰的 3D 人脸解锁,Face ID 解锁没有明显区别。

ColorOS 6:系统成熟,跨机体验过渡自然

这一代 ColorOS 系统向着轻量化的体验靠拢,精简了原先臃肿的功能逻辑,在实际体验中和其他全面屏手机没有明显的差异,很自然地过渡上手,而 ColorOS 整体的设计美学,在整理完桌面 APP 后,我觉得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ColorOS 6 自带全新的视频编辑器 ,能够将手机里的视频、图片素材智能分类,快速添加字幕,对于创作一些即时分享的生活短片还是有很大帮助,不过目前还不能使用 Reno 系列上更加智能的剪辑软件 soloop 即录,其实,如果你对视频剪辑有更加精细的需求,最终还是得自己上手,比如使用一些如 FCP、PR 的专业剪辑软件去创造更精致的短片。

最后还有硬件层面全功能 NFC,双 Wi-Fi 网络,软件层面暗色模式,相册查找照片,Game Boost 2.0等功能的加入,其实都是在无限接轨主流中的调整或微创新,不同品牌的手机厂商在拼硬件配置趋同之后,ROM 层面也开始走向同质化,以至于你甚至听到某家厂商状告另一家厂商抄袭系统设计。在系统交互这件事上,OPPO K5 和 2019 年,乃至 2020 年旗舰都不会有明显的差别,也就不再赘述。

总结

“吓人的技术首先有吓人的价格”,1899 元售价在 OPPO 自家体系中性价比十足,在整个手机市场不算最便宜,但也排得上名号名,除了线上首发立减 100 元,OPPO 的线下店也常常绑定着一些促销活动。如果对游戏性能没有极致要求,我认为 OPPO K5 作为一台日常主力机,在充电续航、影音娱乐、拍摄记录等方面都是完全能胜任的,这也意味在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除了重度手游玩家,数码极客,2000 元的手机确实已经能够满足大多人的需求了。

OPPO K5 上手体验:中端突围战——让它成为一部主力机

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科技媒体,对技术的关注都精确到“每一纳米”,对风口 FM 的追逐都细微到“每一赫兹”,然而只有当手机真正被人握在手里时,平衡自己的需求和所愿意付出的价钱后,才会体验到这部连接你和世界的器物,它是否物有所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