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的中東地區,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樞紐,面積僅為2. 5萬平方公里。它位於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不均且常年嚴重缺水,致使淡水資源匱乏,對作物的自然生長極為不利。以色列的可耕地面積狹小,除了佔國土面積一半以上的沙漠其餘部分都是充滿碎石與沙粒的山丘,還有一半的可耕地必須經過灌溉才能耕種,綜合來看,大部分自然因素制約了以色列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生產不但沒有構成優勢,反而是劣勢,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

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在普遍是戈壁和沙漠、可利用面積狹小的惡劣環境下,以色列在仍然成為了亞洲僅有的發達國家之一,僅在建國後五十年就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建立起高度發達的現代農業,而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糧食上不僅能夠自給自足,而且還源源不斷出口,被譽為“最小的超級大國”,用“2.2%的農業人口養活750萬國民,糧食自給率達到96%,”是世界公認的農業技術強國,以“沙漠之國”打造“農業強國”奇蹟著稱,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以色列不僅土地貧瘠,而且雨量稀少,因此它集中力量研究高效用水技術,尤其是節水農業領域,噴灌、滴灌的灌溉技術已經被世界乾旱半乾旱地區奉為榜樣,而且被應用到了美國、巴西、韓國、中國等地,其灌溉設備也向50多個國家出口;除此之外,以色列還充分開發自己的豐富的地下鹹水資源,大力研究開發地下鹹水淡化技術,利用微鹹水灌溉解決農業用水問題,這一技術在內格夫沙漠地區應用後效果顯著;另外,以色列科學家還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培育出適應沙漠地區鹹水生長的小麥、洋蔥、西紅柿等,他們還培育出了一批抗病毒能力強的蔬菜品種。

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至從滴灌技術誕生後,以色列農業用水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5倍。水和肥的利用率高達90%,省水又增產,這就是以色列人智慧的體現。機械化、灌溉技術、生物技術和新的耕作方式使以色列農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使其糧食不但能夠自給自足,而且還向其他歐洲國家大量出口,它出口的不僅僅是農產品,更重要的是農業技術的出口。以色列農業正有集約農業向超集約農業發展,使土地、水、設備、知識、人才等每一個成分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建國後僅僅五十年內,就將其近乎荒漠的原始農業發展成為馳名世界的高效集約現代農業。

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在數千年漂泊中,猶太人被逼出來必須有一套強大的組織系統,而並非是靠強制力,而是靠自願,畢竟沒有國家這個實體,就得靠強大的共同理念團結在一起,遊而不散千年不滅,這種民族精神滲透到科學精神領域中根深蒂固,這種互相抱團的協作精神使他們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都築起了牢固的堡壘,還有建國後推行的每個人都必須服兵役,這把不同背景的人聯繫在一起,形成較雄厚的人際關係,這也不難理解基布茲、莫沙夫等農業合作組織創造的豐碩成果以及“三位一體”政府、科研機構和農業合作組織之間的完美配合。

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時勢塑造了以色列人,他們身上保留了一股開拓精神以及不懈奮鬥、抵禦風暴的能力。通過不斷遷移動盪,猶太人所積累的社會經驗使其更懂得變通,反應和適應能力更強。如地上石子太多且土質貧瘠,不宜種植植物,就用推土機推平,建立擁有最新科技的立體溫室。以色列人懂得如何適應這些特殊的客觀條件和現實中的困境,將這些敵對的因素化為自身所用。逆境促使他們總是跳出框架思考,與既定的框架決裂、打破常識,以便不斷突破極限,這也是以色列農業笑傲全球的核心原因。

以色列的農業有多牛,技術全球第一,每年僅在中國就賺了50億美元

有媒體報道,從現狀判斷,我國農業至少落後了以色列70年甚至可能接近100年。中國是以色列在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貿易伙伴,2018年,雙邊貿易額接近150億美元,而農業佔比接近三分之一,達到50億美元。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對我國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我國國土面積相對較大,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可用於耕種的面積同樣有限,以色列的滴管技術使得我國再利用沙漠土地種植成為可能,極大程度的解決了住在沙漠地區人們的溫飽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