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中國“芯”長三角城市佈局開始了嗎

小到小家電,大到大飛機,簡單到一個智能玩具,複雜到超級計算機,所有的運作都離不開一顆小小的芯片,即專業上所說的內含集成電路硅片。

隨著美國將華為、中興列入“實體名單”,作為通信、計算等產業核心技術C位擔當、凝結半導體技術迭代升級集成精華的芯片,吸引更多目光。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到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要達到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增強的發展目標。

臨近年底的兩個月,正是各地總結產業發展經驗、謀劃新思路的時間。在各式各樣的領域、行業中,11月20日,寧波選擇“芯片”,邀請全國集成電路產學研大咖,舉辦了一場名為“應用驅動、芯創未來”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論壇。

走進數字經濟時代,芯片產業將出現何種變化?中國“芯”面臨哪些挑戰?寧波以及長三角其他城市又會如何佈局?

发力中国“芯”长三角城市布局开始了吗

論壇現場。論壇官方供圖

奮起直追與彎道超車

別看體積很小,芯片真挺重要。以手機為例,所有操作命令都通過芯片來處理,就像大腦對於人的身體。沒有了小小的芯片,手機就成了一款廢鐵。

正因為如此重要,芯片產業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然而,要製造屬於自己的芯片,還真挺難,它的複雜程度遠超出高鐵和大飛機。想象一下,在指甲大小的空間裡,放進上億個半導體元件,每個元件都得是納米量級,光設計就得費巨大功夫。再從研發到標準化生產,時間少說兩三年,資金更以10億美元計數。

“距離1999年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要求優先發展集成電路,正好過去了20年。” 作為在企業界和學術界都有足夠積累的專家,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嚴曉浪在論壇上回顧了20年來中國“芯”發展取得的成績,也分析了當前存在的短板,“近幾年,我國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包括半導體存儲器,國產芯片佔有率幾乎微乎其微,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既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攻堅期。”

发力中国“芯”长三角城市布局开始了吗

論壇主辦方供圖

論壇上,另一位大咖,中芯國際(寧波)創新設計服務中心總裁吳漢明更是以數字說話,認為中國集成電路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國產化率嚴重不足,在微處理單元、應用處理器、通信處理器、圖像處理器等方面國產化率為2%至22%,但在服務器MPU、嵌入MPU、DRAM等領域國產化率不到0.5%。

如何補短板,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高地?參加論壇的大咖也都亮出各自答題板,一是奮起直追,二是彎道超車。

據吳漢明介紹,過去20年,中芯不斷加強工藝與IP研發,將芯片器件精度從1999年的180納米發展到2014年的14納米,如今跟世界最新的技術相比,大概只剩5年差距,“追趕是一個發展過程中非常艱難的事,但是我覺得我們做得不錯。”

除了追趕,阿里巴巴平頭哥半導體公司副總裁孟建熠覺得也應瞄準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新興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我們要達到國外尖端集成電路產品水平,需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但面向行業、面向場景的全新領域,中國人可以做得更好,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發展,芯片產業將迎來一次新的革命,中國可以率先發展,並駕齊驅。” 孟建熠以廣受關注的開源架構為例解讀中國“芯“潛力,5年時間,全球360家成員已有33家來自於中國,花蜜發佈了RISC-V架構AI芯片黃山1號,芯來科技RISC-V處理器系列等等,目前中國也是RISC-V最“熱鬧”的地方。

那麼,面對這樣的趨勢,各地由如何佈局,長三角各城市表現怎樣?

加快佈局與競爭合作

在寧波,集成電路產業起步相對較早。20年前,“立立電子”6英寸單晶硅項目打響了寧波集成電路產業的第一槍。去年以來,超過60個集成電路項目相繼落戶寧波,總投資超300億元,湧現了江豐電子、康強電子、金瑞泓、中芯寧波等一批龍頭企業。

論壇上,寧波副市長陳炳榮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寧波集成電路及相關產業產值破200億元,持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態勢。而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市集成電路及相關行業產值將達到千億級規模。

高速增長與寧波製造業基礎與優勢密不可分。記者觀察到重點佈局集成電產業的鄞州與北侖區,都是製造、裝備企業集聚區,能形成芯片設計到製造再到應用的產業鏈條,具有巨大潛力。

发力中国“芯”长三角城市布局开始了吗

論壇主辦方供圖

當然,競爭壓力不小。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前十的城市中,長三角佔據一半,

先說上海,集成電路作為上海的重點產業之一,早已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領域,僅浦東張江就集聚了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華大半導體、紫光展銳、上海微電子裝備、盛美半導體等多家知名企業。2018年,上海集成電路行業投資增長接近一倍,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450億元,同比增長22.9%,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其他製造業強市的實力,不可小覷。公開資料顯示,江蘇省2019年的重大項目投資計劃中,涉及集成電路的生產、封裝測試、設計等產業領域,具體項目包括無錫華虹集成電路、無錫SK海力士半導體二工廠、南京臺積電12英寸晶圓等集成電路產業旗艦項目。其中,無錫的數據極為亮眼,根據官宣,2018年無錫集成電路產值順利破千億,達到1112.45億,增速19.3%。

杭州、合肥等其他城市對芯片產業同樣雄心勃勃。合肥目前已形成了三大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經開區、高新區、新站高新區,計劃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500億元。甚至前不久,一向低調的紹興也依託浙江省經信廳,辦了第二屆集成電路產業峰會,並在會上與華芯投資管理公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電子學院等簽下合作協議。

面對競爭,寧波市經信局總工程師王川認為,寧波必須做好定位,“我們可以走以工藝為主的集成電路產業,從工藝入手,引進設計、裝備等全產業鏈企業,建立起集成電路的生態環境。未來幾年除了繼續把落戶寧波的企業做大做強,最重要的還是培育生態鏈,挖掘供應鏈。 ”

對長三角各地紛紛佈局集成電路產業的行動,半導體領域風投機構、華登國際投資集團合夥人王林既期待,也感到憂慮,“海外半導體行業是集團軍,慢慢形成細分領域的巨頭,巨頭之間會有小型良性競爭,更多時候他們選擇在舒適區獲得毛利。但中國芯片設計公司目前的狀況是多而小,相互競爭,相互碾壓,大家能夠選擇的創業領域非常相似,造成內亂嚴重,不利於長期發展。”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各城對這樣的態勢顯然也有預期和準備。三省一市也在項目合作、平臺搭建上展開了一系列合作。比如6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集成電路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今年9月份,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也在上海正式揭牌。

有觀點認為,通過完善資金、人才、技術、政策的有效佈局,引導三省一市主要城市區分發展,避免重複建設,相信長三角之“芯”的整體創新能力,將更上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