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的三級電站

離開二級電站,經過二十多分鐘的車程,採訪團來到娜姑鎮集鎮。吃過午飯,採訪團參觀了以禮河發電廠紀念碑和專家樓。再乘車順山而下,公路盤旋蜿蜒,經過了一個個小村莊,大約二十分鐘,就到了以禮河發電廠三級電站。

枢纽的三级电站

位於娜姑鎮集鎮的以禮河發電廠專家樓

我們整理行裝快速下車,只見眼前一座小山上佇立著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輸電線網,往下是在山肚子上開出的幾個拱形門洞,猜想可能裡面就是發電機組。正想靠近看個究竟,以禮河發電廠副總經理謝學見已經在介紹情況了,原來,三級電站不一般,在整個以禮河發電廠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枢纽的三级电站

畫家胡道昌筆下的三級電站

三級電站1957年7月動工興建,1962年因無資金停工2年,1964年逐步復工。1966年12月首臺機組發電,1971年7月全面竣工投產。

三級電站是當時我國已建大中型電站中水頭最高的電站。主廠房位於地下200多米深處,安裝有原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倍爾頓衝擊式水輪發電機組4臺(單機容量3.6萬千瓦),為尾部開發型高水頭引水式電站,設計水頭為589米,最大水頭為629米,最小水頭為583米,目前仍是國內承壓最大的水電站。

枢纽的三级电站

進入電站內部的通道

三級電站的設備較為先進。由於水頭高壓力大,對引水鋼管及岔管的結構、應力、材質等要求甚高,因當時國內生產能力所限,岔管(厚度大於25毫米)向原捷克斯洛伐克訂貨。高壓鋼管由國內製作,所需厚度為10~47毫米的厚鋼板從原蘇聯進口,厚板卷板機從原捷克斯洛伐克進口。如此規模的高壓鋼管當時在國內是首次設計、創作和安裝。同時,三級電站的設備也是四個電站中最多的,佔全廠設備總量的51%。三級電站所有設備已實現計算機監控,可通過位於會澤縣城的集控中心實現遠程開停機、遠程加減負荷,初步具備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功能。

枢纽的三级电站

三級電站的臥式發電機組

三級電站是以禮河發電廠的兩大主力電站之一。整個三級電站裝機容量為14.4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年發電量7.16億千瓦時,裝機容量佔全廠的44.75%,年平均發電量佔全廠發電總量的43%。

枢纽的三级电站

工人在檢修發電機組

三級電站建設難度大。三級電站主體工程的絕大部分位於地下,各種洞、室、井總長度就達8公里,地下工程開挖量大,達106萬立方米,施工複雜。地下埋藏式引水鋼管總量達4600噸。為了摸清高水頭電站埋藏式壓力鋼管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1963年5月,國家水電建設總局決定成立高壓鋼管試驗小組。試驗小組依靠科學試驗,掌握了埋藏式鋼管鋼襯與岩石聯合受力的客規規律,為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了科學依據。“以禮河高水頭電站壓力鋼管道試驗研究”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枢纽的三级电站

工人在更換髮電機組配件

三級電站是承上啟下的樞紐電站。三級電站把以禮河發電廠各個電站的電匯集,通過220kV原以者線(現以金線)聯網、通過220kV鹽小線經四級電站輸送到昆明。為當時的會澤鉛鋅礦、東川銅礦開發以及昆明地區的生產生活用電提供了可靠保障。

枢纽的三级电站

喇叭組裝成的報警喊話系統

在電廠人員的帶領下,採訪團進洞開始參觀,乘電梯1分26秒後,下到了離地面168米深的地下廠房。一個個身穿綠衣裳的龐然大物整齊列隊,轟隆隆的工作聲十分震撼。牆上“毛主席思想指引下的人民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幾個紅色大字、老式電話、喇叭組裝成的報警喊話系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紛紛駐足按下手中的快門,記錄下這些難得的時代印記。往回走時,遇到十多個工人師傅正在檢修設備,他們一絲不苟的工作著。正是一代代電廠人的堅守和精心管護,這些龐然大物如今風采依舊。

記者 夏粉娥 編髮 羅麗紅 編輯:周朝祥

枢纽的三级电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